书籍详情
视觉体验
作者:邬烈炎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ISBN:9787534422256
定价:¥4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视觉体验》主要讨论如何进行视觉观察与体验的方式、方法,试图解释生理性的“眼睛”如何“进化”成为能够进行选择、抽象、演绎及形式化的“视觉”。它以各种视觉现象的心理机制,及心理作用下的进一步的视觉行为发展为基础,重点讨论了人对物象进行观察、感受、分析、认知的方法,分析人如何以视觉思维方式的不同角度与层次进行“看”的体验,以大量的现象分析具有说服力地揭示了视觉形式生成的本体原因,如“看”的观察感受之维,侧重于从视象中获得多层面的认知;如“看”的形式分析之维,讨论如何进行视觉选择,如何在平常的物象与景观中辨识形式要素,如何归纳构成语法,如何寻找视觉趣味,如何改变习惯性的对象、距离、角度、状态的观察方式,及对运动的体验方式等,正是这些因素引起了正形与负形、具象与抽象、微观与宏观的演绎,如现代艺术是如何具备形式视觉表现方式;如视觉体验的维度变化,对二维、三维、四维的不同构成要素的不同观察方法,同时视觉体验还包括了从“盲视”“音响”“文字”等层面进行比较与超感体验,从哲理的层面所进行的深层分析等。
作者简介
邬烈炎,江苏南通人。擅长水彩画。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后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系任教。2001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作品《瓶中荷叶》入选全国第三届水彩、粉画展,《野花野草》入选首届中国水彩画艺术展,《静物》入选中国美协第十次新人新作展等。出版有《色彩》、《邬烈炎静物画集》。编著艺术设计课题实验教学丛书《设计基础:来自自然的形式》,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学院院长。
目录
引言
1.解读:视觉感知的行为与理论
1.1 视觉感受与知觉的行为
1.1.1 视觉注意
1.1.2 视觉理解
1.1.3 视觉情绪
1.1.4 视觉记忆
1.2 视觉感觉与知觉的理论
1.2.1 格式塔方法
1.2.2 结构主义方法
1.2.3 生态学方法
1.2.4 符号学方法
2.观察:从“眼睛”到“视觉”的生成
2.1 镜像之看:视觉意趣的寻找与选择
2.2 纯真之看:来自视觉教育的启示
2.3 精微之看:像达·芬奇那样观察
2.4 自然之看:视觉思考与发现之径
2.5 右脑之看:“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3.维度:视觉的纵深与变体
3.1 二维之看:平面的组织与线条的表现
3.1.1 平面
3.1.2 线条
3.2 三维之看:实象的再现与视幻的变格
3.2.1 原理之看:三维表达与科学技法理论
3.2.2 幻像之看:从真实物象到作品成像
3.2.3 整体之看:局部——综合——局部的构成
3.3 四维之看:时间与空间的意象拼贴
4.形式:视觉语言的纯化
4.1 形式之看:贝尔与弗莱的学说
4.2 莫奈之看:从色彩开始
4.3 塞尚之看:纯粹形式的视觉
5.演绎:视觉变异之看
5.1 变距之看:远中近的变象
5.2 正形与负形的转换
5.3 变异之看:从常态到非常态
5.4 抽象之看
6.思维:视知觉与形式的建构
6.1 格式塔理论
6.1.1 格式塔
6.1.2 场论
6.1.3 同型论
6.2 视知觉与形式要素分析
6.3 视知觉与形式语言构成
6.3.1 视知觉的逻辑组织性与主动选择性
6.3.2 视知觉与形式语言的生成
6.3.3 形式的眼光与形式的自觉
7.理念:视觉的哲思与哲思的视觉
7.1 贡布里希:主体投射之看
7.1.1 主体眼光的寻找·发现·选择
7.1.2 “先验图式”与“主体投射”
7.1.3 视觉对象与主体投射
7.1.4 视觉接受与视觉探求
7.2 梅洛-庞蒂:反思之看
7.2.1 现象学:视觉的反身性
7.2.2 可见之物呈现与视觉表现呈现
7.2.3 “虚无形象”与“自在形象”
7.2.4 镜像与魔术
7.3 罗兰·巴特:影像隐喻之看
7.3.1 摄影的特性与物象存在
7.3.2 “被拍照的人”与“看照片的人”
7.3.3 摄影的滥情与聚情
8.比较:视觉的超象体验
8.1 盲视之“看”:视觉的想像与感觉
8.1.1 海伦·凯勒的视觉猜想
8.1.2 眼·手·心的超验感应
8.2 听觉之“看”:视听比较与音画交响
8.2.1 视听术语的比较
8.2.2 流派形式比较
8.2.3 视听转换
8.3 文字之“看”:新现实小说与物之看
1.解读:视觉感知的行为与理论
1.1 视觉感受与知觉的行为
1.1.1 视觉注意
1.1.2 视觉理解
1.1.3 视觉情绪
1.1.4 视觉记忆
1.2 视觉感觉与知觉的理论
1.2.1 格式塔方法
1.2.2 结构主义方法
1.2.3 生态学方法
1.2.4 符号学方法
2.观察:从“眼睛”到“视觉”的生成
2.1 镜像之看:视觉意趣的寻找与选择
2.2 纯真之看:来自视觉教育的启示
2.3 精微之看:像达·芬奇那样观察
2.4 自然之看:视觉思考与发现之径
2.5 右脑之看:“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3.维度:视觉的纵深与变体
3.1 二维之看:平面的组织与线条的表现
3.1.1 平面
3.1.2 线条
3.2 三维之看:实象的再现与视幻的变格
3.2.1 原理之看:三维表达与科学技法理论
3.2.2 幻像之看:从真实物象到作品成像
3.2.3 整体之看:局部——综合——局部的构成
3.3 四维之看:时间与空间的意象拼贴
4.形式:视觉语言的纯化
4.1 形式之看:贝尔与弗莱的学说
4.2 莫奈之看:从色彩开始
4.3 塞尚之看:纯粹形式的视觉
5.演绎:视觉变异之看
5.1 变距之看:远中近的变象
5.2 正形与负形的转换
5.3 变异之看:从常态到非常态
5.4 抽象之看
6.思维:视知觉与形式的建构
6.1 格式塔理论
6.1.1 格式塔
6.1.2 场论
6.1.3 同型论
6.2 视知觉与形式要素分析
6.3 视知觉与形式语言构成
6.3.1 视知觉的逻辑组织性与主动选择性
6.3.2 视知觉与形式语言的生成
6.3.3 形式的眼光与形式的自觉
7.理念:视觉的哲思与哲思的视觉
7.1 贡布里希:主体投射之看
7.1.1 主体眼光的寻找·发现·选择
7.1.2 “先验图式”与“主体投射”
7.1.3 视觉对象与主体投射
7.1.4 视觉接受与视觉探求
7.2 梅洛-庞蒂:反思之看
7.2.1 现象学:视觉的反身性
7.2.2 可见之物呈现与视觉表现呈现
7.2.3 “虚无形象”与“自在形象”
7.2.4 镜像与魔术
7.3 罗兰·巴特:影像隐喻之看
7.3.1 摄影的特性与物象存在
7.3.2 “被拍照的人”与“看照片的人”
7.3.3 摄影的滥情与聚情
8.比较:视觉的超象体验
8.1 盲视之“看”:视觉的想像与感觉
8.1.1 海伦·凯勒的视觉猜想
8.1.2 眼·手·心的超验感应
8.2 听觉之“看”:视听比较与音画交响
8.2.1 视听术语的比较
8.2.2 流派形式比较
8.2.3 视听转换
8.3 文字之“看”:新现实小说与物之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