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冲突与融合:中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
作者:李彦荣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01
ISBN:9787532858361
定价:¥3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课程对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因此而备受争议。面对已然来临的21世纪,全世界都在思考,课程改革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能在世界性的对现代化的狂热追求中避免失却内在尺度,反过来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亦能保证人的自由发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仅仅站在教育的角度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文化的视野、历史的长焦镜对课程改革做一番审视与反思。本著作将在这方面展开具体论述,除了总序、引言、附录和后记外,还包括六章:第一章是“20世纪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脉络梳理”;第二章是“教育哲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的深层文化取向”;第三章是“文化价值论争与课程改革的内在理路透析”;第四章是“不同学校课程设置的文化选择”;第五章是“学校课程内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语文课程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为例”;第六章是“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文化思考”。
作者简介
李彦荣,教育学博士,现任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促进部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课程改革和教育政策、制度研究。2006年入选上海市名师后备人选。参与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目前主持的主要课题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重点课题“‘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民营教育中介机构发展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治理与公共教育服务体制创新研究”的子课题——“管办评”联动机制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上海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重点课题“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冲突与干预对策研究”。在教育类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录
总序
引言
一、本研究所言的“课程”
二、关于“课程文化”
三、关于近代以来的文化冲突与课程改革
第一章 20世纪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脉络梳理
第一节 清末中国新式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
一、清末新式课程体系的确立与西式课程的合法化
二、清末课程改革对传统文化的定位
第二节 民国时期对课程新文化的探索
一、民初课程改革——西式课程合法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二、不甘退却——封建课程的回潮
三、“新文化”运动与学校课程新文化探索
四、“新学制”课程标准——课程科学化的追求
五、南京政府对西式课程的本土化改造
第三节 新中国社会主义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对苏联课程体系的移植与反思
二、“十年动乱”时期的课程革命
三、粉碎“四人帮”后社会主义课程体系的恢复发展
四、社会主义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第四节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课程改革的主流取向
一、中国地方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
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价值趋向
小结
第二章 教育哲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的深层文化取向
第一节 “中体西用”教育哲学理念与清末课程改革的文化取舍
一、“中体西用”的提出
二、“中体西用”之“中学”、“西学”内容发展
三、“中体西用”的时代价值与历史影响
第二节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理念及其对民国课程改革文化走向的驱动
一、从赫尔巴特到杜威:“传统教育”的现代变革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
三、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四、杜威实用主义对中国20年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五、杜威实用主义对中国课程改革文化趋向的影响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理念对建国后课程改革文化定位的影响
一、凯洛夫《教育学》的教育哲学理念对建国后课程改革文化定位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理念与当代课程改革的文化创新
小结:在传统与现代间回荡
第三章 文化价值论争与课程改革的内在理路透析
第一节 东西文化论争与课程改革——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一、“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争与“新课程”的探索
二、20世纪30年代关于如何重建中国文化、教育的思考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再思考与传统课程现代化改造
四、东西文化论争对学校课程改革的内在影响
第二节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与课程改革——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反思
一、“科玄论战”与科学教育
二、20世纪末关于科学与人文的反思
三、课程改革对科学与人文的兼容
小结:课程改革——在妥协中前进
第四章 不同学校课程设置的文化选择
第一节 公立学校课程的文化性
一、“公立学校”界定
二、公立学校的课程
三、对公立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解
四、公立学校课程创新的文化坐标
第二节 近代私立学校课程的文化定位
一、求强救国,创办新教育
二、远采西方,近取教会学校
三、面向社会,务实求新
四、做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驱
第三节 教会学校课程设置策略
一、传教还是传播现代文明——教会学校的宗教课程与科学课程之设
二、本土化对西化的拒斥与教会学校课程调整
三、退出中国——基督化的失败
第四节 当代民办学校课程的文化内涵
一、民办学校课程之“特色”
二、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民办学校课程文化选择
三、无奈的选择吗
小结:学校课程设置的文化主体性
第五章 学校课程内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语文课程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为例
第一节 中国语文课程内容的现代性萌芽
一、“语文”学科独立地位的确立
二、现代语文学科性质初见端倪
三、现代语文教科书的初次编订——《最新国文教科书》
第二节 从文言到白话——语文课程内容的现代革新
一、白话文运动
二、国语统一运动
三、1922年新学制改革中的语文课程标准
四、语体文胜利的历史客观性
五、“新学制”课程标准刊布后语文教科书的编制
第三节 在斗争中前进——国语课程的巩固与发展
一、国语、国文课程的反复
二、国语课程的巩固与发展
三、语文教科书的科学化探索
第四节 学习苏联与中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新的文化转向
一、“语文”课程的定名
二、语文课程的苏化倾向与“汉语”、“文学”分科
第五节 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现代性体认
一、义务教育实施后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二、90年代语文课本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及其区域比较
第六节 世纪末的回声——语文课程的文化回归
一、世纪末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
二、200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解读
小结:人文渗透——不仅是语文学科
第六章 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文化思考
一、课程知识地位演化的文化基础
二、在两种文化间寻求均衡、统
三、课程的文化价值追求——课程应该是对哪种文化的选择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引言
一、本研究所言的“课程”
二、关于“课程文化”
三、关于近代以来的文化冲突与课程改革
第一章 20世纪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脉络梳理
第一节 清末中国新式课程体系的初步构建
一、清末新式课程体系的确立与西式课程的合法化
二、清末课程改革对传统文化的定位
第二节 民国时期对课程新文化的探索
一、民初课程改革——西式课程合法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二、不甘退却——封建课程的回潮
三、“新文化”运动与学校课程新文化探索
四、“新学制”课程标准——课程科学化的追求
五、南京政府对西式课程的本土化改造
第三节 新中国社会主义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一、对苏联课程体系的移植与反思
二、“十年动乱”时期的课程革命
三、粉碎“四人帮”后社会主义课程体系的恢复发展
四、社会主义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第四节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课程改革的主流取向
一、中国地方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
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价值趋向
小结
第二章 教育哲学理念与课程改革的深层文化取向
第一节 “中体西用”教育哲学理念与清末课程改革的文化取舍
一、“中体西用”的提出
二、“中体西用”之“中学”、“西学”内容发展
三、“中体西用”的时代价值与历史影响
第二节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理念及其对民国课程改革文化走向的驱动
一、从赫尔巴特到杜威:“传统教育”的现代变革
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
三、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四、杜威实用主义对中国20年代课程改革的影响
五、杜威实用主义对中国课程改革文化趋向的影响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理念对建国后课程改革文化定位的影响
一、凯洛夫《教育学》的教育哲学理念对建国后课程改革文化定位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理念与当代课程改革的文化创新
小结:在传统与现代间回荡
第三章 文化价值论争与课程改革的内在理路透析
第一节 东西文化论争与课程改革——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
一、“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争与“新课程”的探索
二、20世纪30年代关于如何重建中国文化、教育的思考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再思考与传统课程现代化改造
四、东西文化论争对学校课程改革的内在影响
第二节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与课程改革——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反思
一、“科玄论战”与科学教育
二、20世纪末关于科学与人文的反思
三、课程改革对科学与人文的兼容
小结:课程改革——在妥协中前进
第四章 不同学校课程设置的文化选择
第一节 公立学校课程的文化性
一、“公立学校”界定
二、公立学校的课程
三、对公立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解
四、公立学校课程创新的文化坐标
第二节 近代私立学校课程的文化定位
一、求强救国,创办新教育
二、远采西方,近取教会学校
三、面向社会,务实求新
四、做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驱
第三节 教会学校课程设置策略
一、传教还是传播现代文明——教会学校的宗教课程与科学课程之设
二、本土化对西化的拒斥与教会学校课程调整
三、退出中国——基督化的失败
第四节 当代民办学校课程的文化内涵
一、民办学校课程之“特色”
二、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民办学校课程文化选择
三、无奈的选择吗
小结:学校课程设置的文化主体性
第五章 学校课程内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语文课程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为例
第一节 中国语文课程内容的现代性萌芽
一、“语文”学科独立地位的确立
二、现代语文学科性质初见端倪
三、现代语文教科书的初次编订——《最新国文教科书》
第二节 从文言到白话——语文课程内容的现代革新
一、白话文运动
二、国语统一运动
三、1922年新学制改革中的语文课程标准
四、语体文胜利的历史客观性
五、“新学制”课程标准刊布后语文教科书的编制
第三节 在斗争中前进——国语课程的巩固与发展
一、国语、国文课程的反复
二、国语课程的巩固与发展
三、语文教科书的科学化探索
第四节 学习苏联与中国中小学语文课程新的文化转向
一、“语文”课程的定名
二、语文课程的苏化倾向与“汉语”、“文学”分科
第五节 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现代性体认
一、义务教育实施后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二、90年代语文课本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及其区域比较
第六节 世纪末的回声——语文课程的文化回归
一、世纪末一场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
二、200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解读
小结:人文渗透——不仅是语文学科
第六章 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文化思考
一、课程知识地位演化的文化基础
二、在两种文化间寻求均衡、统
三、课程的文化价值追求——课程应该是对哪种文化的选择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