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孟子大略
作者:刘培桂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出版时间:1900-01-01
ISBN:9787806345702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孟子大略》概要地介绍了亚圣孟子其人,《孟子》其书,以及孟子的主要思想学说。对孟子研究中的重点、难点、有争议的问题,均作了言之有据的回答,不乏新的观点与研究成果。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引用资料翔实,集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是《孟子大略》的特色。
作者简介
暂缺《孟子大略》作者简介
目录
上篇 亚圣其人
第一章 家世及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 名字里籍
第二节 祖先父母
第三节 生卒年月
第四节 生活的时代
附录一 驳“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说
第二章 生平活动
第一节 受业
第二节 游梁
第三节 游齐
第四节 游宋过薛
第五节 居邹游滕去鲁
第六节 授徒著述
附录二 孟子周游列国年代考
附录三 孟子弟子新考
第三章 后世尊崇
第一节 亚圣大才功不在禹下
第二节 邹国公邹国亚圣公
第三节 亚圣
中篇 《孟子》其书
第一章 《孟子》七篇
第一节 作者
第二节 篇章结构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文风
第二章 流传与影响
第一节 历代流传
第二节 政治影响
第三节 在科举与文化教育中的地位
第四节 对唐宋著名文学家的影响
第五节 对宋明主要思想流派的影响
第六节 国外传播与影响
第三章 《孟子》外书、佚文与节文
第一节 《外书》四篇
第二节 《孟子》佚文
第三节 《孟子》节文
附录四 《孟子》外书四篇
附录五 《孟子》节文(七卷)
附录六 明太祖朱元璋命刘三吾删去的《孟子》八十八章
下篇 《七篇》要义
第一章 道性善
第一节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
第二节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
第三节 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
第二章 言必称尧舜
第一节 尧舜与人同
第二节 尧舜性者也
第三节 人皆可以为尧舜
第三章 仁政王道
第一节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第二节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第三节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四节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第四章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第一节 无教则近于禽兽
第二节 求其放心
第三节 教者必以正
第四节 君子欲其自得之
第五章 仁义孝悌
第一节 明人伦
第二节 仁义礼智
第三节 孝悌忠信
第六章 知言
第一节 距杨墨
第二节 驳许行
第三节 劝宋轻
第七章 养浩然之气
第一节 心之官则思
第二节 不动心与养浩然之气
第三节 上下与天地同流
附录七 孟子弟子列传
后记
第一章 家世及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 名字里籍
第二节 祖先父母
第三节 生卒年月
第四节 生活的时代
附录一 驳“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说
第二章 生平活动
第一节 受业
第二节 游梁
第三节 游齐
第四节 游宋过薛
第五节 居邹游滕去鲁
第六节 授徒著述
附录二 孟子周游列国年代考
附录三 孟子弟子新考
第三章 后世尊崇
第一节 亚圣大才功不在禹下
第二节 邹国公邹国亚圣公
第三节 亚圣
中篇 《孟子》其书
第一章 《孟子》七篇
第一节 作者
第二节 篇章结构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文风
第二章 流传与影响
第一节 历代流传
第二节 政治影响
第三节 在科举与文化教育中的地位
第四节 对唐宋著名文学家的影响
第五节 对宋明主要思想流派的影响
第六节 国外传播与影响
第三章 《孟子》外书、佚文与节文
第一节 《外书》四篇
第二节 《孟子》佚文
第三节 《孟子》节文
附录四 《孟子》外书四篇
附录五 《孟子》节文(七卷)
附录六 明太祖朱元璋命刘三吾删去的《孟子》八十八章
下篇 《七篇》要义
第一章 道性善
第一节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
第二节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
第三节 人之性善犹水之就下
第二章 言必称尧舜
第一节 尧舜与人同
第二节 尧舜性者也
第三节 人皆可以为尧舜
第三章 仁政王道
第一节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第二节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第三节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第四节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第四章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第一节 无教则近于禽兽
第二节 求其放心
第三节 教者必以正
第四节 君子欲其自得之
第五章 仁义孝悌
第一节 明人伦
第二节 仁义礼智
第三节 孝悌忠信
第六章 知言
第一节 距杨墨
第二节 驳许行
第三节 劝宋轻
第七章 养浩然之气
第一节 心之官则思
第二节 不动心与养浩然之气
第三节 上下与天地同流
附录七 孟子弟子列传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