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教育史散论

中国教育史散论

作者:董宝良 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01

ISBN:9787560943282

定价:¥28.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文章自得方为贵”,这是金人王若虚评论诗文的一句名言。“自得”就是为文能够写出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创新,方为可贵。我深知自己难于达到这种境界,但心向往之,仅借其意为题,以鼓励自己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有关教育史论的探索,属于问题研究,看似容易,可是真正能够抓住教学、科研中的难点、疑点,加以博采深思、条分缕析、明辨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其实,疑难问题正是思维的起点,明辨创新才是思维的结晶。我虽然平时重视教育探索,但动脑不够,头脑又笨,往往遇到疑难问题,却视而不见,或好读书但不求甚解,犹如过眼烟云。只是因会议要求,或约稿相逼,才算留下了些许笔墨。所集篇数虽少,可内容涉及多而杂。为醒目易查,分为四个小部分,名之日:思想撷英,陶研新论,著论谋方,文史争鸣。 “思想撷英”是指采摘所研究的教育家的思想精华,以求借鉴。中国教育历史源远流长。我虽著有《中国教育史纲》(近代之部)、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等书,但对其中的几位教育家,情有独钟,愿作进一步的专门研究。现特将这几篇拙文,结集成为思想撷英。这其中,有的文章发表后,还有些社会反响。以《简论墨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为例,在《人民教育}1983年第2期上刚一发表,《中国日报》(英文)于1983年3月17日就全文译载(题目为:Schok N0’s rule in Shapi.s Chinese Edu.cation);其后,《人民教育》又邀写了《开古代科技教育之先河——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收入专书出版。
作者简介
  董宝良男,1928年12月生,辽宁铁岭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1954年7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毕业,同年8月分配到华中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教育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教科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曾任湖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老年协会会长。现任湖北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教育学、教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重点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其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教育史纲》(近代之部)、《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陶行知全集》、《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7卷),并分别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国家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在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陶行知教育学说》,并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并于1998年获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从湖北看中国教育近代化》,并于l999年获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目录
第一编 思想撷英
 简论墨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
 开古代科技教育之先河——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
 试论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兴革
 重视改革清末封建传统教育的张之洞
 论蔡元培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整顿与改革北京大学的历史经验
 陈时——我国民办大学校长的先驱和楷模
 成仿吾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雷沛鸿的教育本质论及其思想渊源
第二编 陶研新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中国特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师德观新论
 简析陶行知认识论的发展阶段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探源
 试论陶行知与杜威在教育思想上的联系和区别
 试论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与杜威“做中学”的本质区别
 论陶行知的中西教育观
 陶行知是教育理论创新的泰斗和楷模
 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三编 著论谋方
 学习博采、比较分析、补充创新——撰写《中国教育史纲》(近代之部)的体会
 迈向21世纪,要重视运用现代的思维方法——对中国教育史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的思考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决策——学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体会
第四编 文史争鸣
 北京大学能够追溯汉朝太学为前身吗?——向季羡林先生讨教
 试析《二十四孝》——兼谈孝文化
 《三国演义》撰修历程及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校注《三国演义》的一些体会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