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作者:张利兆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ISBN:9787801858825

定价:¥4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司法疑难案件法律适用丛书》是一套经过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由工作在司法实践第一线的检察官所撰写的书籍。这套图书是对司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司法疑难案件法律适用丛书》所选的案例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复杂性、全面性、权威性和可读性,是一套对司法实践有指导作用的案例丛书,可供司法人员、警察、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研究与参考。《司法疑难案件法律适用丛书: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主要内容包括: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征管罪;侵犯知识产权罪;扰乱市场秩序罪等。
作者简介
  张利兆,男,1965年5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法学博士,现任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学院),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刑法学家苏惠渔教授和刘宪权教授。出版专著《保险诈骗罪研究》,主编《青少年犯罪刑事政策研究》、《检察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维权》等四部著作,在《法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人民检察》、《人民司法》、《法学杂志》、《犯罪研究》、《检察论丛》、《公安学论丛》、《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袁其国,中国检察出版社社长、总编辑。1982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同年参加检察工作。曾供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日报》社副总编、《人民检察》杂志主编等职。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司法疑难案件法律适用丛书》总序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形态应如何认定
2.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其“货值金额”应如何计算
3.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如何区分
4.为他人加工伪劣产品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5.无药品经营资格者销售假药,如何处理
二、走私罪
6.间接故意能否构成走私犯罪,如何认定走私犯罪行为人主观上的“明知”
7.走私进口“进料加工”的保税货物,尚未构成“擅自在境内销售牟利的”,应当如何适用法律
8.收受贿赂又放纵走私的应当如何定罪
9.海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和走私分子勾结进行走私活动,是认定为走私共同犯罪还是对海关工作人员单独以职务犯靠论处
10.如何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走私淫秽物品的故意,利用走私的淫秽物品复制后贩卖应认定为一罪还是数罪
11.走私假币罪是否以牟利为目的,走私假币罪与伪造货币罪及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的界限如何区分
三、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12.对为成立公司借款验资,在通过验资后再抽逃出资的,应当如何认定
13.为掩盖其他犯罪事实而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是否应数罪并罚
14.国有企业委派到国有控股公司担任经理职务的人员,私自设立同自己所在公司经营业务相同的公司,从中谋取非法利益的,应当如何定性
15.公司董事长在清算前通过股东大会决议退还股东股金的,是否构成妨害清算罪
16.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使亲属在本单位网络改造项目的投标中中标,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如何认定
17.国有公司、企业改制前后连续收受贿赂的,应当如何认定
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18.擅自设立金融机构尚处于筹备组织阶段该定何罪
19.如何认定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20.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该如何定罪
21.利用自动柜员机失灵存假币取真币该如何定罪
22.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主观要件是否包括间接故意
23.间接故意能否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该罪的损失如何确定
24.对吸收资金不入账非法拆借或发放贷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25.不具有存款经营权的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造成存款无法归还的如何定性
五、金融诈骗罪
26.骗取货物后以空头支票付款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27.使用伪造的企业网上银行转账授权书或变造的银行存折,骗取他人钱财的行为该如何定性
28.“催收不还”是否构成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否必须以“催收不还”为要件
29.证券公司职工破解客户资金账户密码后,伙同他人使用骗领的借记卡取走客户资金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30.无身份者实施的骗保行为是否构成保险诈骗罪
六、危害税收征管罪
31.对“一脚踢”承包人转移财产逃避纳税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32.对为他人代开发票骗取“开票费”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33.对低开增值税销项发票偷逃税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34.对虚开运输发票冲减营业额偷逃税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35.对以收取“开票费”的形式为他人虚开运输发票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七、侵犯知识产权罪
36.在专营专卖物品或者伪劣产品上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如何处理
37.如何认定假冒他人专利行为,取得授权后,在非约定产品上标记他人专利,是否构成假冒专利罪
38.如何认定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
39.如何认定侵权出版物与非法出版物
40.职工跳槽带走保密技术并使用,能否成立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之重大损失如何计算
八、扰乱市场秩序罪
41.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给不特定相对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42.以欺诈、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行收取高额消费款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43.销售盗版光盘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44.非法经营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应如何区分,该罪中的“情节严重”应如何认定
45.新闻从业人员对特定商品作虚假报道,是否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
46.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是否包括“口头合同”,该罪中的“非法占有故意”又应如何认定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