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推理/悬疑小说
-
死亡约会(英)克里斯蒂著;郭茜译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随着克里斯蒂笔下创造出的文学史上最杰出、最受欢迎的侦探形象波洛,和以女性直觉、人性关怀见长的马普尔小姐的面世,如今克里斯蒂这个名字其象征意义几近等同于“侦探推理小说”。阿加莎·克里斯的侦探推理小说,上世纪末在国内曾陆续有过部分出版,但并不完整且目前市面上已难寻踪迹。鉴于这种状况,我们将于近期陆续推出最新版本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系列”,以下两个特点使其显著区别于以往旧译本,其一:收录相对完整,包括经全球评选公认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小说代表作品;其二: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原有译文全部重新整理,使之更加贴近于读者的阅读习惯。愿我们的这些努力,能使这套“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系列”成为喜爱她的读者们所追寻的珍藏版本。
-
阳光下的罪恶(英)克里斯蒂著;刘月荣译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麦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随着克里斯蒂笔下创造出的文学史上最杰出、最受欢迎的侦探形象波洛,和以女性直觉、人性关怀见长的马普尔小姐的面世,如今克里斯蒂这个名字其象征意义几近等同于“侦探推理小说”。阿加莎·克里斯的侦探推理小说,上世纪末在国内曾陆续有过部分出版,但并不完整且目前市面上已难寻踪迹。鉴于这种状况,我们将于近期陆续推出最新版本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系列”,以下两个特点使其显著区别于以往旧译本,其一:收录相对完整,包括经全球评选公认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小说代表作品;其二: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原有译文全部重新整理,使之更加贴近于读者的阅读习惯。愿我们的这些努力,能使这套“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推理系列”成为喜爱她的读者们所追寻的珍藏版本。
-
归来记(英)柯南道尔(Conan Doyle,A.) 著,伍心铭,王云弟,陈爱义 译福尔摩这个人物形象自阿瑟·柯南道尔笔下诞生的至今已风靡世界百余年。对于全世界无数的福尔摩斯来说,他们丝毫不怀疑福尔摩斯存在的真实性。自从阿瑟·柯南道尔1887年赋予福尔摩斯生命之后,这个身材瘦削、有着钩鼻、头戴猎帽、肩披风衣、口衔烟斗的人就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1901年,阿瑟·柯南道尔根据朋友讲述的达特摩尔的故事,构思了福尔摩斯早期的探险故事,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受到一只鬼怪似的猎犬的追逐,这就是《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于1902年出版。它的出版重新燃起了广大读者对福尔摩斯的热情。1903年,阿瑟·柯南道尔在《空屋》这一故事中又巧妙地使福尔摩斯死里逃生,开始了另外一组故事,名为《归来记》,1905年出版。以后,他又写了《恐怖谷》(1915)、《最后的致意》(1917)和《新探案》(1927)三组故事。1928年至1929年,英国出版了福尔摩斯的短篇故事和长篇故事,所有的故事都以福尔摩斯为中心人物,汇集起来称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在欧美不断再版,有的故事再版达数十次之多。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在中国大地上也是风靡一时。阿瑟·柯南道尔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侦探小说作家,完全是因为他塑造了福尔摩斯这样一个完美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神探形象。《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结构严谨,环环紧扣,故事情节惊险离奇,引人入胜。为了忠实于原著,我们在翻译本书时尽量做到保持原著文字的完整性。但原著毕竟问世一百余年,对某些国家、民族、宗教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今天,世界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读者阅读些书时,亦须历史地作出分析和判断。
-
恶夜追缉令(美)约翰·鲍尔 著;王祥芸 译故事发生在60年代美国南方小城威尔斯,有一天晚上,市里的巡警山姆·伍德在路上发现了一具尸体,这在向来平静的小城无疑是一件大事,随后又在火车站候车室发现了一名可疑的陌生黑人男子——没想到这位黑人竟然是在加州帕沙第纳市从事刑事工作的警探狄博思,他因此被警察局长比尔·吉勒史比留了下来,在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办案。狄博思逐渐发现案情真相,并最终将凶犯擒获。本书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打破了有色人种在推理小说中缺席的不公平。本书原名《暗夜热浪》,1967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恶夜追缉令》就取材于该书,故中译本依电影名冠之为《恶夜追缉令》。
-
命案现场贾国勇著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案件进行综合分析拿出正确的侦破思路,在整个侦查阶段至关重要。一个科学的侦查思路可以指导侦破工作走便捷的道路,在最快最短的时间里将犯罪分子捉拿归案;如果不能正确树立侦查思路,必然会对案件的侦破造成不利影响,不仅会走弯路,甚至于会走向死胡同,贻误破案良机。 在案情分析会上,涂尚国应邀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根据排查了解到的信息,我们可以这样断定,作案人或者是乌罕旗镇人,或者是在乌罕旗镇有落脚点。” 专案组里有些同志没有弄明白涂尚国的意思,希望他把推断的理由讲一讲。 “我为什么说作案人或是乌罕旗镇的人,或是在当地有落脚点呢?这是基于如下几点考虑的。”经过原河镇百货商店被盗案的侦查工作,涂尚国很快就进入了一个刑警角色,现在,他分析案件时再也不是犹豫不决,而是非常自信地谈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从作案人留在作案现场的指纹可以得出结论,原河镇百货商店被盗案、乌罕旗镇收购站被盗案以及相关联案件都是同一个人所为;其二,从原河镇百货商店被盗案到其他几个相关联案件,作案人盗取的物品大都是体积小、重量轻,已经成了惯性,也是利于转移、逃窜的需要。而在乌罕旗镇,作案人盗取了18张牛皮,数量这么多、体积这样大,他怎么将赃物快速转移?这是因为他在乌罕旗镇有窝赃点!其三,我通过走访乌罕旗火车站的客运检票员了解到,从发案到今日,还没有人通过火车运送皮张,说明作案人还没有离开乌罕旗镇。即使是作案人离开了,被盗的18张牛皮还没有离开。所以,我认为应该在乌罕旗镇进行排查,重点排查年龄在二十五六岁左右的男青年,瘦瘦的,身高l米7左右,眼睛不大,平日里爱穿一身工作服,脚上是军人穿的那种帆布鞋。” “神了!连什么样的人你都弄出来了!”专案组里有几个年轻的刑警,非常惊奇涂尚国对作案人的描述。 涂尚国笑着说:“这是原河镇盗窃案目击证人看到的,不是我的功劳。嘿嘿,我,不过是拿来用用而已!” 在案件分析会上,涂尚国的分析句句在理,条条有据,犹如石块击中了平静的水面,荡起了层层涟漪。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对这个年轻的刑警刮目相看。 从呼伦贝尔盟公安局抽调来的专家用信服的眼光看着涂尚国,对着涂尚国翘起了大拇指,“好!涂尚国,你的分析无懈可击。”他在案件分析会上表态说,“我赞成涂尚国同志对案件的分析,应该在乌罕旗镇常住户、有临时落脚点的人中进行排查,提取指纹样本,以指纹样本定人,以赃物定罪。 ” 案情研究会上形成决议后,大家分头行动,深入到分管的辖区内,按案情研究会上划定的排查圈子进行首次排查,提取了137份指纹,经涂尚国比对后,一个叫孙红雷的年轻人,右手大拇指指纹和作案现场提取的指纹相似率高达95%以上! “就是这个孙红雷了!”涂尚国指着孙红雷的指纹对大家说。 大家觉得是那样的突然,本来是一件大海捞针的案子,就这么轻易地破了?很多人忍不住问道:“确定是孙红雷吗?” “是!如果不是他那才出了鬼呢!”涂尚国非常肯定。 P23-24
-
新探案(英)柯南道尔(Conan Doyle,A.) 著,伍心铭,王云弟,陈爱义 译福尔摩这个人物形象自阿瑟·柯南道尔笔下诞生的至今已风靡世界百余年。对于全世界无数的福尔摩斯来说,他们丝毫不怀疑福尔摩斯存在的真实性。自从阿瑟·柯南道尔1887年赋予福尔摩斯生命之后,这个身材瘦削、有着钩鼻、头戴猎帽、肩披风衣、口衔烟斗的人就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1901年,阿瑟·柯南道尔根据朋友讲述的达特摩尔的故事,构思了福尔摩斯早期的探险故事,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受到一只鬼怪似的猎犬的追逐,这就是《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于1902年出版。它的出版重新燃起了广大读者对福尔摩斯的热情。1903年,阿瑟·柯南道尔在《空屋》这一故事中又巧妙地使福尔摩斯死里逃生,开始了另外一组故事,名为《归来记》,1905年出版。以后,他又写了《恐怖谷》(1915)、《最后的致意》(1917)和《新探案》(1927)三组故事。1928年至1929年,英国出版了福尔摩斯的短篇故事和长篇故事,所有的故事都以福尔摩斯为中心人物,汇集起来称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在欧美不断再版,有的故事再版达数十次之多。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在中国大地上也是风靡一时。阿瑟·柯南道尔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侦探小说作家,完全是因为他塑造了福尔摩斯这样一个完美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神探形象。《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结构严谨,环环紧扣,故事情节惊险离奇,引人入胜。为了忠实于原著,我们在翻译本书时尽量做到保持原著文字的完整性。但原著毕竟问世一百余年,对某些国家、民族、宗教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今天,世界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读者阅读些书时,亦须历史地作出分析和判断。
-
最后的致意(英)柯南道尔 著,伍心铭,王云弟,陈爱义 译福尔摩这个人物形象自阿瑟·柯南道尔笔下诞生的至今已风靡世界百余年。对于全世界无数的福尔摩斯来说,他们丝谊不怀疑神速尔摩斯存在的真实性。自从阿瑟·柯南道尔1887年赋予福尔摩斯生命之后,这个身材瘦削、有着钩鼻、头载猎帽、肩披风衣、口衔烟斗的人就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1901年,阿瑟·柯南道尔根据朋友讲述的达特摩尔的故事,构思了福尔摩斯早期的探险故事,描写的是一个家庭受到一只鬼怪似的猎犬的追逐,这就是《巴斯克维尔的猎犬》,于1902年出版。它的出版重新燃起了广大读者对福尔摩斯的热情。1903年,阿瑟·柯南道尔在《空屋》这一故事中又巧妙地使福尔摩斯死里逃生,开始了另外一组故事,名为《归来记》,1905年出版。以后,他又写了《恐怖谷》(1915)、《最后的致意》(1917)和《新探案》(1927)三组故事。1928年至1929年,英国出版了福尔摩斯的短篇故事和长篇故事,所有的故事都以福尔摩斯为中心人物,汇集起来称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在欧美不断再版,有的故事再版达数十次之多。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在中国大地上也是风靡一时。阿瑟·柯南道尔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侦探小说作家,完全是因为他塑造了福尔摩斯这样一个完美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神探形象。《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结构严谨,环环紧扣,故事情节惊险离奇,引人入胜。为了忠实于原著,我们在翻译本书时尽量做到保持原著文字的完整性。但原著毕竟问世一百余年,对某些国家、民族、宗教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今天,世界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读者阅读些书时,亦须历史地作出分析和判断。
-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英)柯南道尔(Conan Doyle,A.) 著,伍心铭,王云弟,陈爱义 译《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是阿瑟·柯南道尔最得意的长篇杰作之一,堪称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代表作,讲述的是在巴斯克维尔家庭中,三百年来一直流传着的“魔鬼般的大猎狗”的神秘传说,像传说的那样,查尔兹爵士在离伦敦不远的一块沼泽地里死于非命。小说主人公福尔摩斯如今已成为世界上家喻户晓的人物。福尔摩斯的办公地点也成了旅游点。作品合乎逻辑的推理引人入胜,结构起伏跌宕,人物形象鲜明,涉及当时英国社会现实。对于其艺术成就,英国著名名小说家毛姆曾说:“和柯南道尔所写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相比,没有任何侦探小说曾享有那么大的声誉。”柯南道尔被成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成为世界最畅销作家之一。
-
诅咒(美)希金斯 著;孙晓莹 译经历了离婚创伤的辩护律师艾米莉离开曼哈顿来到春湖小镇,她买了位于海边度假村的一处维多利亚式的老房子,这座房子实际上是艾米莉家族的祖屋,由于当时的家人失踪才在1892年被卖掉。艾米莉对这座房子进行重新装修,在挖游泳池的时候,发现了一具尸骨,经确认是几年前在度假村失踪的年轻姑娘,令人惊讶的是,她的手中却攥着另一个女人的手指头,上面还戴着艾米莉家族的戒指:为什么相差一百多年的尸体会被埋到了一起,为什么上个世纪失踪的三个女人都会跟现在的漂亮姑娘死在一起?难道是跨越世纪的不详诅咒,还是那个连环凶手又复活了?为了搞清两起跨越世纪凶案的真相,艾米莉铤而走险,但是她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
毒舌钩(英)渥特丝 著,沈云骢 译莎拉·布莱尼医生站在浴缸旁,奇怪着人们怎么会把死亡视为一种胜利。这里看不出一点获胜的欢欣,感觉不到玛蒂尔达是为了更好的理由而合弃这副躯壳,也完全没有安息的迹象。死亡,不同于睡眠,不让人有苏醒的希望。“要我直说?”她缓缓回答一位警员,“那我会告诉你,在我认识的人当中,玛蒂尔达·吉勒拜最不可能自杀。” 他们望着死状奇特的尸体,冰冷而僵硬,躺在带点咸味的水中。死者惨白的脸,陷在一个可怕的怪东西里,这东西周围的荨麻和紫菀已经发芽;张开的口中可以看见夹在生锈锥头中的舌头。枯干而卷曲的花瓣,散落在瘦削的肩膀和浴缸四周,缸里褐黄的污水,显示还有更多泡了水的花瓣沉在浴缸中。地板上有把水果刀,明显是从已无知觉的指掌间掉落的。这一幕,简直是马拉在他自己浴缸那一幕的翻版,只不过更丑陋,也更凄凉。莎拉心想,可怜的玛蒂尔达,一定恨透了这种死法。 这位警官摸着灰白的头发,“这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听得出他咬牙切齿的愤怒。 莎拉没有直接答腔,在确定自己可以用平静的语气说话后,“这叫毒舌钩,”她说,“是一种原始的刑具,中世纪时用来惩罚唠叨的女人。她家保留这东西已经很多年了。我知道这玩意儿的样子很诡异,不过,她把它摆在楼下一盆天竺葵上当作装饰,感觉倒还差强人意。”莎拉再也忍不住难过,把手掩至嘴边,警官笨拙地拍拍她肩膀。“那是白色的天竺葵,从这玩意儿的铁架之间长出花来——她都叫它‘花环’,”她清了清喉咙,继续说,“ 她其实是个好人,虽然很傲慢、很势利、很没耐性也非常不友善,但是对于一生除了做家务其余什么也没学过的人来说,她算是绝顶聪明的人,很幽默,内敛而且敏锐。” “所谓‘花环’,”莎拉若有所思地念叨,“就是指—— 戴着美丽的花环,她来了; 有金凤花、荨麻、雏菊和长颈兰, 放浪的牧羊人,给她取了一个不好听的名字; 但贞洁的女仆说: 在那里,横跨的枝丫上, 是她的花环…… “是《哈姆雷特》,”她有点不好意思地向警官解释,“奥菲莉亚死的那一幕,为了考O等考试(O leevl)而强记的;人的记忆实在很奇妙。”他看看浴缸,问:“吉勒拜太太读过《哈姆雷特》吗?” 莎拉难过地点点头。“她告诉过我,她受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是在读莎士比亚的作品。” “我看,老站在这里瞪着这可怜的女人,也没什么用,”警官突然接口说,“除非奥菲莉亚是被谋杀的。” 柯莫隆法医摇头否认,“是在昏迷之下,”他严肃地说,“溺水而死的。”他望着莎拉,“吉勒拜太太有什么苦衷吗?” “即使有,她可是隐藏得很好,完全看不出迹象。” 对于这个命案现场,这名警官显然比两位医生更不自在,催促着莎拉离开。“非常感谢你抽空过来,布莱尼医生。很抱歉,必须让你看到这种场面,但身为她的医生,你对她的了解应该比任何人要多。”这回轮到他叹气了,“她还不算是最糟的,许多无人过问的独居老人,有时甚至死了好几个星期才被人发现,”他嘴角往下拉,说,“这场面看了让人难过。我说,能这么快发现尸体,也算是运气了,照柯莫隆医生的说法,距离死亡时间还不到 40小时。他估计,死亡时间大约是星期六半夜12点。” 莎拉背靠墙,眼光望着玛蒂尔达的卧房,敞开的门后面,是一张老橡木床,床上叠着高高的枕头。她有一股奇特的亲切感,仿佛离开躯壳之后的玛蒂尔达,仍然占据这个地方。“她没那么老,”她温温地反驳,“才64岁,这年头,一点也不算老。” “她外表看起来的年纪比较大,”他答道,“不过,如果不是死了有段时间,或许看起来要好得多。”他翻了翻记事本,说:“你说她有个女儿住在伦敦,还有个孙女在念寄宿学校?” “史毕特夫妇没告诉你吗?”她进门时曾看到他们在图书室里,两张脸吓得惨白,双手像受惊孩子般地紧握着。“这么多年来,他们每个礼拜都会来这里两次,他打理花园,她负责清理。他们对她的了解,远胜于任何人。 ”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