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历年出国-回国科技人员总览(1840~1949)
作者:马祖圣 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01
ISBN:9787802309074
定价:¥9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的派遣始自1872年。其间,围绕要不要派,派多少,怎么派又有多方争议,直到这一批留学生真正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是30年后的事了。此后,中国留学生的派遣同样历经曲折,人数起伏跌宕,但潮流一经兴起,就无可阻挡,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等国学习、实习、考察和交流。作者多年以来自费资助调查收集编写而成这部有关中国早期留学生出国 /回国情况的研究专著。全书内容资料翔实,史料价值珍贵,比较详细地记载了1949年前我国对外派遣留学生和科技人员出国/回国的情况,专门对科技留学生派出的缘起、派出的过程、中断的缘由,进行了比较系统客观的分析。文中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系作者本人长期收集所获,结合自身参与早期留学的经历、特殊的身世和长期旅居美国的感悟,编辑成全面和系统的留学生历史资料。本书的目标是记录历年出国/回国的科技人员,分为几个时期,比较各时期的人数,与理、工、农、医比例的变迁,特别是表1-1所列为本书所收集到的1879~1949年,历年从各国归国的科技留学人员数目及比例,对政府和相关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马祖圣(1911—2007)广东人,教授,微量化学家和有机化学家。1924年考入上海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附属中学高中部,1927年进入请华普通科学习,后来入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1931年留校读研究生,1934年毕业时成绩优秀,被选送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193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被留在该校主持微量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并从事研究工作。1946年携带大量重要的资料和仪器回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51年受聘于美国纽约大学,1954年受聘于纽约市立大学。研究领域为微量化学、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和天然产物等领域,并将微量技术用于有机合成、分离和提纯等。1958年晋升为教授。此后,完成了有机官能团微量分析法的系统研究,取得许多成就,先后发表了150余篇研究论文和学术报告,出版多部重要著作。其中1976年出版的《化学中微量操作》被世界上许多分析化学家认为是“从事微量化学技术工作案头必备的百科全书,该书比该领域内任何一位专家所能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都多……”1961年马祖圣当选为纽约州科学院院士,1964年被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分析试剂及反应委员会委员;1976年获本尼德蒂—皮乞勒(Benedetti—Pichler)微量化学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科技留学生的开始
2.1 早期科技留学生
2.2 “洋务运动”并非提倡科技
2.3 兴办实业与初期科技留学生的关系
第三章 容闳推动的幼童官费留美
3.1 容闳及其留美教育计划
3.2 幼童留美并非出于科技之需
3.3 首批留美生的来源
第四章 废除科举前后的(1896~1911)科技留学生
4.1 中日两国派遣留学生的比较
4.2 海外华侨非留学生
4.3 停科举促成留日潮,但少人有专攻科技
4.4 官费与自费生
4.5 清末时期“公费”、“自费”的变动
4.6 赴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4.7 康有为的“科学”观
第五章 军阀时期的(1912~1928)科技留学生
5.1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学特点
5.2 各省派出科技留学生
5.3 自费科技留学生
5.4 教会学校送出科技人员
5.5 科技留学生的贡献
第六章 清华留学生与出国/回国教授
6.1 庚款留学的由来
6.2 1912~1929年留美预备学校
6.3 留美女生、专科生、津贴生及特别生
6.4 清华大学出国访问和进修的教授、教师
6.5 1933~1944年清华公费科技留学生
6.6 清华公费留学生的美国母校
6.7 中国科技人员的最大来源
第七章 十年建设时期的(1928~1937)科技留学生与出国人员
7.1 出国/回国的科技留学生人数大增
7.2 此时期回国人员理、工、农、医的分配
7.3 庚款公费留学人员
7.4 各省派出的公费科技人员
7.5 自费及学校补助的出国科技人员
7.6 1928~1937年回国科技人员的贡献
7.7 此时期的工业企业情况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1945)出国/回国科技人员
8.1 抗战期间的留学政策
8.2 太平洋战争期间出国的科技人员
8.3 资源委员会与科技人员
8.4 自费留学的方式
8.5 抗日战争对于回国科技人员的影响
8.6 此时期的工业、企业情况290
第九章 抗战善后时期的(1946~1949)出国/回国科技人员
9.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与出国的科技人员
9.2 公费出国的科技人员
9.3 自费出国的科技人员
9.4 1946~1949年中国的科技、工业、企业情况
9.5 1946~1949年留学科技人员的集体及个人贡献
附录 人名索引表
第二章 科技留学生的开始
2.1 早期科技留学生
2.2 “洋务运动”并非提倡科技
2.3 兴办实业与初期科技留学生的关系
第三章 容闳推动的幼童官费留美
3.1 容闳及其留美教育计划
3.2 幼童留美并非出于科技之需
3.3 首批留美生的来源
第四章 废除科举前后的(1896~1911)科技留学生
4.1 中日两国派遣留学生的比较
4.2 海外华侨非留学生
4.3 停科举促成留日潮,但少人有专攻科技
4.4 官费与自费生
4.5 清末时期“公费”、“自费”的变动
4.6 赴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4.7 康有为的“科学”观
第五章 军阀时期的(1912~1928)科技留学生
5.1 北洋政府时期的留学特点
5.2 各省派出科技留学生
5.3 自费科技留学生
5.4 教会学校送出科技人员
5.5 科技留学生的贡献
第六章 清华留学生与出国/回国教授
6.1 庚款留学的由来
6.2 1912~1929年留美预备学校
6.3 留美女生、专科生、津贴生及特别生
6.4 清华大学出国访问和进修的教授、教师
6.5 1933~1944年清华公费科技留学生
6.6 清华公费留学生的美国母校
6.7 中国科技人员的最大来源
第七章 十年建设时期的(1928~1937)科技留学生与出国人员
7.1 出国/回国的科技留学生人数大增
7.2 此时期回国人员理、工、农、医的分配
7.3 庚款公费留学人员
7.4 各省派出的公费科技人员
7.5 自费及学校补助的出国科技人员
7.6 1928~1937年回国科技人员的贡献
7.7 此时期的工业企业情况
第八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1945)出国/回国科技人员
8.1 抗战期间的留学政策
8.2 太平洋战争期间出国的科技人员
8.3 资源委员会与科技人员
8.4 自费留学的方式
8.5 抗日战争对于回国科技人员的影响
8.6 此时期的工业、企业情况290
第九章 抗战善后时期的(1946~1949)出国/回国科技人员
9.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回国与出国的科技人员
9.2 公费出国的科技人员
9.3 自费出国的科技人员
9.4 1946~1949年中国的科技、工业、企业情况
9.5 1946~1949年留学科技人员的集体及个人贡献
附录 人名索引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