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
-
战长城却却 著本书《战长城》,以长城抗战为故事创作背景,写作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战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 王不觉,承德城最帅的马倌;胡琴琴,北平娇滴滴的女警。 逃亡路上,他们见证一场向死而行的长城抗战,成就一段传奇。 一对猫捉老鼠的欢喜冤家, 一次悲喜交集的逃亡之旅, 一场向死而行的长城抗战, 一段湮没无闻的风云传奇。 长城内外,人在家在,人在长城在。 长城脚下,爱情和战火一起燃烧……
-
李斯马红李斯的故事从公元前270年开始讲起,十四岁的少年李斯离开家乡,去齐国拜大儒荀卿为师。学成归来又拜入吕不韦门下,成了他三千食客中的一员,为《吕氏春秋》的撰写担任主编。他出身不算豪门,但也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后来一个女人改变了他的后半生,从此踏入官场,开始争权夺利,终于一步步飞黄腾达。而当年那个女人,却被他丢弃一旁,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后来李斯成为秦朝的丞相,他能力超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终于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但正因为位高权重,也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终身败名裂。
-
荀彧唐佳新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朝廷政治腐败,外戚宦官干政,国家动荡不安。荀彧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被人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年少有为,又得名士推举,于永汉元年(189)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从此,这位荀子的后代,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辅佐曹操,同谋大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宏图伟业,成为了当时卓有名望的政治家、谋略家。
-
少年诸葛亮王茵 虞昕东汉末年,诸葛亮父母双亡,只跟着婶母在乡下过活。这天,一封来自知名学府隆中书馆的录取书简,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诸葛亮和小伙伴们共同经历了太守之死、“狐妖”作祟、“火神”下凡、山庄怪兽等一系列危机事件,而在这背后,还有一桩针对诸葛亮与他神秘老师的大阴谋……
-
六国饭店1931孙屹 著六国饭店创建于庚子国难之后不久,是当时最好的饭店,也成为神秘的冒险家的乐园。六国饭店的麻将桌上输赢的是南北的战事,六国饭店的床帏上交流的是政坛的沉浮,六国饭店的酒吧里传唱的是血与火的灾难和史诗,六国饭店的大堂里,清朝遗老、北洋军阀、民国政要、中外商贾等沆瀣一气。 而主人公余之蚨,则是一个典型的、温婉的中国读书人。他就像一只盲眼的蝙蝠,一不小心飞进夏夜的气流漩涡里,无法抽身……
-
大明征程1592-1600千慧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就在所有人都欢呼雀跃的时候,北平报馆的张志国记者忽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发小陈立。陈立已成为一名考古学家,他此次前来则是想委托曾留学日本的张志国帮忙翻译一封来自三百多年前一位日本忍者所遗留下来的遗书。张志国惊讶地发现,这封遗书不仅记录了一段爱恨往事,还记叙了在那个传奇时代里中国、日本和朝鲜的传奇英雄……
-
管仲宫城谷昌光,靳园元上册:年仅十六岁的鲍叔牙前往洛阳求学之时,绝没想到将在这里遇到毕生的挚友——管仲。当时的管仲同样年轻。虽是名门之后,却几乎没享受到家庭的便利。父亲早早亡故,家财被兄长散尽,空手离家外出求学,也迟迟找不到上升的机遇。与鲍叔牙的相遇虽给管仲带来了一丝希望,却没能止住他人生下行的步伐。婚约被毁、独自赡养老母、被追债上门、无奈从军、受尽怀疑……在没有被历史记录的时间中,管仲演绎着悲凉但鲜活的一生。下册:当一个年轻人遇到另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时,年轻往往会成为他们之间的阻碍,但这对管鲍二人来说却不是问题。在鲍叔牙的扶持下,管仲远离了凄凉的家庭,但仍未走出前半生的迷雾。此时的管仲没有史书中那种近乎神性的人格,只是怀抱着一位普通青年的烦恼。不过,管仲从自己的苦恼中收获的思想,正在历史浪潮的助推下,使他从一个被命运玩弄的个体,变为一个时代的命运主宰。
-
马首雷霶贾振中 著本书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清朝道光年间到民国初期发生在山西太平县(今襄汾县)的历史故事。小说共分三部分。 上篇《洪水》:清朝道光年间,中华大地鸦片为害,沿海列强侵扰,内地民生萧条,山西太平县新任知县要重修废弃百年的霍都峪洪水灌溉渠道,重现 “九汧层流”风光,在龙门书院院长贾杏农的安排下,太平、襄陵两县民众在古城涧滩开展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争水比赛。 中篇《秋风》:农村连年遭灾,为了谋生,太平人纷纷走西口,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艰辛,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下篇《火焰》:清末辛亥革命前夕,以刘洪元为代表的农民通过“拔电杆”和“泰山沟起义”反抗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书中以仪克中、贾杏农、贾根稳、刘洪元、廉勇等人为代表的襄汾英豪,人物形象突出,有血有肉,平凡而伟大。襄汾人永不服输、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
明相汪广洋汪济 著元末明初,江苏高邮人汪广洋高中进士,后投笔从戎,成为朱元璋的谋士。在元明交替之际,汪广洋数次出使苏州,东和张士诚;西击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南面说降南昌、赣州;北边平定山东叛乱。明朝开国后,汪广洋历任江西、山东、陕西、广东等行省参政,抚军安民,镇守一方。汪广洋因功官至丞相,获封忠勤伯,晚年明哲保身,却被朱元璋三次贬谪,并以浮沉守位的罪名赐死,成为君相争权、皇权至上的牺牲品。汪广洋虽是功臣却未善终,随着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从明朝早期的三位丞相之一变成了中国最后的几位丞相之一。
-
哈德良回忆录(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 1903-1987),法语小说家、诗人、翻译家、文学批评家。作为现当代法语文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与玛格丽特·杜拉斯被并称为法国文坛上的两朵“雏菊”。尤瑟纳尔16岁即以长诗《幻想园》崭露头角,1951年发表的历史小说《哈德良回忆录》同时得到费米纳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并获法美两国批评界一致高度评价。1968年出版的另一部代表作的《苦炼》则获费米纳文学奖。此后,尤瑟纳尔奖项不断加身——1970年当选比利时皇家文学院院士,1980年法兰西学院(非常保守的掌管法兰西语文纯正的权威学术机构)首位女院士,1986年被授予法国第三级荣誉勋位和美国艺术家俱乐部的文学奖章,1987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另获法兰西学院大奖、荷兰伊拉斯谟奖、摩纳哥皮埃尔亲王奖等多个文学、文化奖项。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她是入选法兰西学院的第一位女性——这个由红衣主教黎塞留创立的学院是法国学术界的最高权威,院士包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孔多塞、维克多·雨果、托克维尔、小仲马等一众彪炳史册的人物。入选法兰西学院,需要作家自己提出申请,并且向院士们拉票(“人们能读到过去那些申请者写的令人心碎的信件,特别是波德莱尔的,他几乎是哀求院士们投票给他。”)。但尤瑟纳尔的情况截然相反——“让·多姆松写信问我是否拒绝被提名,我不需要做任何拜访和努力。我觉得拒绝太失礼了,所以回信说好。但我错了。院士中有一些庄重、有趣的人,但也有更多庸俗之辈……我的确拒绝穿院士服……也拒绝了惯常的佩剑作为礼物,但我接受了有人自愿捐赠的一枚哈德良时代的金币”。尤瑟纳尔的独特性引人注目——作为一位没有界限的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关注大写的人类和历史,写作风格严谨而隽永,知识积累与储备也极为庞大。她的作品特色在于对古代文明和历史变迁的丰富知识,以及尝试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一句话,她是那种能够有效思索世界和人类的作家。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读尤瑟纳尔的作品,就像读普鲁斯特或者托尔斯泰一样,感觉到的是时代、是生活的整体在流动。尤瑟纳尔在先锋派艺术圈里的成功源于早期的系列小说,但她觉得自己被巴黎文学圈束缚住了,于是选择定居美国。她后来说道:“这不是美国和法国的比较,(移居)意味着去尝试一个去掉所有边界的世界。”让·勃洛特曾在《尤瑟纳尔论》中说:“她作品中最缺少的东西似乎显而易见:没有作者。”这一点贯穿了尤瑟纳尔全部小说创作。甚至连这个表示性别的“她”,我们都难以察觉。与她的同时代人尤其是同为女性的作家比较一下,也许更能显示区别:波伏瓦或杜拉斯是喧嚣的,尤瑟纳尔则是缄默的;她们站在聚光灯下,而她置身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