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哈贝马斯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

哈贝马斯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

作者:李淑梅 等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8-01

ISBN:9787500454359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哈贝马斯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由六章构成。第一章主要探讨哈贝马斯关于理论认识与生活实践关系思想的理论来源。第二章评析哈贝马斯区分劳动和相互作用的范畴框架。第三章回顾哲学史上的反思阶段。第四章考察哈贝马斯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对实用主义、历史主义、心理分析理论和尼采哲学的评析。第五章探讨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思想、认识与兴趣关系的思想。第六章针对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批评,探讨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考察劳动在社会实践中的基础地位,阐明马克思的劳动观点在实现哲学变革中的重要意义,指出哈贝马斯立足于主体间的伦理交往实践。
作者简介
  李淑梅,1954年6月出生,天津市人,1989年于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希腊雅典大学哲学系读博士后,现为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社会政治哲学等。主要著作有《认识结构研究》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马俊峰,1969年12月出生,甘肃张家川县人,1994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在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社会政治哲学。曾在《南开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理论的意义
 二 哈贝马斯认识论的特点
 三 研究视角和结构
第一章 研究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路径
 第一节 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关系思想提出的理论背景
  一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观点
  二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思想
 第二节 哈贝马斯研究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路径
  一 对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研究
  二 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
  三 对认识与兴趣关系的研究
第二章 区分劳动和相互作用的范畴框架
 第一节 对黑格尔早期语言、劳动和伦理辩证法思想的发掘
  一 对黑格尔早期精神哲学分类方法的研究
  二 语言、劳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 黑格尔早期精神哲学的理论意义
 第二节 对劳动概念的技术化理解
  一 实践的“二因素说”
  二 对生产的“社会前提”的追溯
  三 劳动和相互作用的主要区别
 第三节 对马克思劳动观点的当代价值的重估
  一 社会合理性的历史嬗变
  二 批判目的合理性兼并交往合理性
 第四节 对晚期资本主义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批判
  一 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传统
  二 对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的反思
第三章 回顾哲学史上认识反思的阶段
 第一节 康德的先验逻辑反思的认识论
  一 康德的先验逻辑的提出
  二 对先验逻辑的功能的诠释
 第二节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经验反思
  一 康德的先验认识论的主要缺陷
  二 “经验的反思”的含义
  三 反思是一个接受经验教训的历史过程
 第三节 马克思以劳动为基础的反思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点的继承方式
  二 区分劳动的综合与思维的综合
  三 区分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
第四章 评析现代西方哲学对认识兴趣的不同观点
 第一节 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一 实证哲学的提出
  二 用观察事实代替自我反思
  三 对“知识学取代认识论”的批判
 第二节 对皮尔士的实用主义的分析
  一科学共同体与真理
  二 科学研究的逻辑
  三 皮尔士向实证主义的妥协
 第三节 对狄尔泰的历史主义的反思
  一 精神科学的特点
  二 精神科学的逻辑
  三 狄尔泰历史解释学的缺陷
 第四节 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的借鉴
  一 心理分析的深层解释学
  二 对歪曲性交往的心理治疗
  三 消除心理压抑的兴趣和认识
  四 心理分析理论对哈贝马斯认识论的启发意义及其限度
 第五节 对尼采的认识与兴趣思想的评估
  一 对反思的认识的反思
  二 关于认识与兴趣联系的思想
  三 对兴趣的心理学化理解
第五章 以兴趣为导向的认识论重建
 第一节 康德、费希特的认识兴趣思想
  一康德的认识兴趣思想
  二 费希特对认识兴趣的理解
  三 哈贝马斯对认识兴趣的阐释
 第二节 认识与兴趣的辩证关系
  一 技术的兴趣与认识
  二 实践的兴趣与认识
  三 解放的兴趣与认识
 第三节 事实、价值和真理
  一 寻求事实和价值的统一
  二 建构共识真理观
第六章 对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理论的批判和借鉴
 第一节 马克思的劳动观点对于认识论变革的意义
  一 近代认识论理论优先的思维方式
  二 马克思的劳动观点在实践观上的变革
  三 马克思对理论优先的传统认识论的超越
 第二节 评析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观点的批判
  一 对劳动的抽象化理解
  二 对马克思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关系观点的曲解
  三 对马克思“综合”思想的误解
  四 对意识形态批判的重新理解
  五 现代性危机解决方案的合理性限度
 第三节 认识与兴趣理论的启示意义
  一 考察认识的准先验条件
  二 关注认识的主体间性
  三 改变以自然科学为范型的认识论模式
  四 反思经验的方法论
主要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