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古典美学史(下卷)
作者:陈望衡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01
ISBN:9787307059818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美学史》首次出版于1998年,曾在国内外受到欢迎。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园高级研究中心曾邀作者前往华盛顿就此书内容做专题讲演。此次增订再版,增加了三十余万字。就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三者兼顾来说,在目前国内出版的同类著作中,此书堪称翘楚。从时间上看,自先秦到近代,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各个阶段重要的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本书都做了翔实介绍,并且特别注意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先秦儒道阴阳诸家、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对美学的影响。从范围来看,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小说、建筑、园林等诸种艺术美学,本书都做了清晰的梳理。某一历史阶段代表性艺术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明清的小说戏曲,本书有重点评论。对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如“美”“妙”“味”“兴” “游”“神”“气”“韵”“逸”等及重要学说如“言志说”“缘情说”“ 兴寄说”“美刺说”“妙悟说”“神韵说”“境界说”“诗史说”等,本书都做了源流上的梳理并概括其要义。最为重要的是,本书独创性地概括出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即:以“意象”为基本范畴的审美本体论系统,以“味”为核心范畴的审美体验论系统,以“妙”为主要范畴的审美品评论系统,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创作理论系统。本书还独创性地总结出中国古典美学五大传统,即:乐天忧世、崇阳恋阴、尚贵羡仙、自然至美、中和为美。本书行文精当至妙,深入浅出,不仅于美学、哲学、文学、艺术专业工作者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著作,而且于一般的读者,也是一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著作。
作者简介
陈望衡,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国际应用美学研究学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出版个人学术专著近20部,代表作为《当代美学原理》和《中国古典美学史》等,其美学思想被学术界评论芫“境界本体论美学”。被译成英迁在匡外出版的著作多部,重要的有Chinese Bronzes:Ferocious Beauty。2005年,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敦巴顿橡树刚高级研究中心讲授《中国美学与中国美学史》。美国《世界日报》称誉陈望衡为“中国美学界翘楚”。
目录
第四编 中国古典关学转型期
第三十九章 明代心学与美学
第一节 王阳明:心外无物
第二节 王畿:顿悟心体
第三节 王艮:自然之乐
第四节 自然人性
第四十章 明代复古运动美学
第一节 情为诗本
第二节 意象透莹
第三节 兴象风神
第四十一章 明代浪漫主义美学
第一节 徐渭:“真我”说
第二节 李贽:“童心”说
第三节 袁宏道:“性灵”说
第四节 汤显祖:“至情”说
第四十二章 明代戏曲美学
第一节 论“本色”
第二节 论“传奇”
第三节 论悲剧
第四节 论表演
第四十三章 明代小说美学
第一节 审美特性论
第二节 审美价值论
第三节 审美创造论
第四十四章 明代绘画园林美学
第一节 南北二宗
第二节 画与诗书
第三节 意趣为宗
第四节 师古人、师心、师造化
第五节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第四十五章 明代音乐美学思想——《溪山琴况》
第一节 音乐的功能与境界:和
第二节 音乐的品格与意蕴:清
第三节 音乐的形象美:丽
第四节 音乐的技巧
第五节 音乐的移情
第五编 中国古典美学总结期
第四十六章 遗民情绪与清初美学
第一节 “厄运危时”与“至文生焉”
第二节 “诗之与史相为表里”
第三节 “墨点无多泪点多”
第四节 “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第四十七章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美之根源论
第二节 审美直觉论
第三节 审美意象论
第四节 情景妙合论
第四十八章 叶燮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文运”与“世运”
第二节 理、事、情、气、道
第三节 才、胆、识、力、胸襟
第四节 意象与想象
第四十九章 朴学与美学(上)
第一节 顾炎武的“音韵”学
第二节 王士祯的“神韵”说
第三节 沈德潜的“格调”说
第四节 翁方纲的“肌理”说
第五节 “实证”的美学
第五十章 朴学与美学(下)
第一节 袁枚的“性灵”说
第二节 章学诚的“文理”说
第三节 龚自珍的“尊情”说
第四节 桐城派的古文美学
第五十一章 清代小说、戏曲美学
第一节 典型人物的塑造
第二节 叙事技巧的探索
第三节 李渔的戏曲美学(上)
第四节 李渔的戏曲美学(下)
第五十二章 清代绘画、书法、园林、宫殿建筑美学
第一节 清代绘画美学
第二节 清代书法美学
第三节 清代的园林美学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精神
第五节 中国宫殿建筑美学的终结
第五十三章 清词美学
第一节 朱彝尊“醇雅”说
第二节 周济:“寄托”说
第三节 陈廷焯:“沉郁”说
第四节 况周颐:“词境”说
第五十四章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文之为物,必有对也”
第二节 “人饰不如天饰”
第三节 “以丑为美”
第四节 “学书通于学仙”
第五十五章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美和审美的性质
第二节 美的类型及意义
第三节 悲剧观
第四节 美育论
第五节 意境说
第五十六章 结论: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
第一节 乐天忧世
第二节 崇阳恋阴
第三节 尚贵羡仙
第四节 自然至美
第五节 中和之美
附录(一) 中国古典美学中美的概念辨析
第一节 “美”和“道”
第二节 “美”和“丽”
第三节 “清”和“逸”
第四节 “神”和“妙”
第五节 “美‘丽‘清‘逸‘神”“妙”六者的辨析
附录(二)中国古典美学对全球美学构建的贡献
插图索引
初版后记
初版责任编辑编后记
增订版后记
第三十九章 明代心学与美学
第一节 王阳明:心外无物
第二节 王畿:顿悟心体
第三节 王艮:自然之乐
第四节 自然人性
第四十章 明代复古运动美学
第一节 情为诗本
第二节 意象透莹
第三节 兴象风神
第四十一章 明代浪漫主义美学
第一节 徐渭:“真我”说
第二节 李贽:“童心”说
第三节 袁宏道:“性灵”说
第四节 汤显祖:“至情”说
第四十二章 明代戏曲美学
第一节 论“本色”
第二节 论“传奇”
第三节 论悲剧
第四节 论表演
第四十三章 明代小说美学
第一节 审美特性论
第二节 审美价值论
第三节 审美创造论
第四十四章 明代绘画园林美学
第一节 南北二宗
第二节 画与诗书
第三节 意趣为宗
第四节 师古人、师心、师造化
第五节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第四十五章 明代音乐美学思想——《溪山琴况》
第一节 音乐的功能与境界:和
第二节 音乐的品格与意蕴:清
第三节 音乐的形象美:丽
第四节 音乐的技巧
第五节 音乐的移情
第五编 中国古典美学总结期
第四十六章 遗民情绪与清初美学
第一节 “厄运危时”与“至文生焉”
第二节 “诗之与史相为表里”
第三节 “墨点无多泪点多”
第四节 “法于何立?立于一画”
第四十七章 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美之根源论
第二节 审美直觉论
第三节 审美意象论
第四节 情景妙合论
第四十八章 叶燮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文运”与“世运”
第二节 理、事、情、气、道
第三节 才、胆、识、力、胸襟
第四节 意象与想象
第四十九章 朴学与美学(上)
第一节 顾炎武的“音韵”学
第二节 王士祯的“神韵”说
第三节 沈德潜的“格调”说
第四节 翁方纲的“肌理”说
第五节 “实证”的美学
第五十章 朴学与美学(下)
第一节 袁枚的“性灵”说
第二节 章学诚的“文理”说
第三节 龚自珍的“尊情”说
第四节 桐城派的古文美学
第五十一章 清代小说、戏曲美学
第一节 典型人物的塑造
第二节 叙事技巧的探索
第三节 李渔的戏曲美学(上)
第四节 李渔的戏曲美学(下)
第五十二章 清代绘画、书法、园林、宫殿建筑美学
第一节 清代绘画美学
第二节 清代书法美学
第三节 清代的园林美学
第四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精神
第五节 中国宫殿建筑美学的终结
第五十三章 清词美学
第一节 朱彝尊“醇雅”说
第二节 周济:“寄托”说
第三节 陈廷焯:“沉郁”说
第四节 况周颐:“词境”说
第五十四章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文之为物,必有对也”
第二节 “人饰不如天饰”
第三节 “以丑为美”
第四节 “学书通于学仙”
第五十五章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美和审美的性质
第二节 美的类型及意义
第三节 悲剧观
第四节 美育论
第五节 意境说
第五十六章 结论: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
第一节 乐天忧世
第二节 崇阳恋阴
第三节 尚贵羡仙
第四节 自然至美
第五节 中和之美
附录(一) 中国古典美学中美的概念辨析
第一节 “美”和“道”
第二节 “美”和“丽”
第三节 “清”和“逸”
第四节 “神”和“妙”
第五节 “美‘丽‘清‘逸‘神”“妙”六者的辨析
附录(二)中国古典美学对全球美学构建的贡献
插图索引
初版后记
初版责任编辑编后记
增订版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