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说
-
上海银楼朱晓琳 著小说写丰家三代十余口人的银楼生活沉浮。抗战时,他们靠祖训和手艺将丰祥和银楼由小做大,从上海南市搬迁到市中心;解放后,他们在金融国有的洪流中徒劳挣扎,最终接受银楼命中注定的陨落……既有婉约细致的上海风情,也有光耀门楣的隐忍激情,朱晓琳以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为背景,在渐渐远逝的民俗细节里再现了普通民众对"金银"的种种微妙心态。
-
换位(英)洛奇(Lodge,D.) 著,张楠 译如果你乐意,你可以想象这两位英国文学教授中的每一位(两人碰巧都四十岁)都靠一根弹力无穷的脐带与本土、工作地和家中的壁炉相联结。所谓脐带,乃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构成,当教授以六百英里的时速在空中疾飞而过时,脐带不断地伸展,再伸展,直至几乎从视线中消失,但又从未临近完全断裂的地步。再进一步想象,当他俩在北极的冰帽上面对面飞过时,他们各自的波音机驾驶员,无视规章条例和技术的可行性,开始做出一系列顽皮的特技动作——像一对交尾的蓝鸟般做十字交叉飞行、俯冲、高翔和翻圈飞行,从而把上文提到的两根脐带彻底纠结成一团,过后才冷静下来,按规定的方式继续向前飞行。这样,当两人踏上对方地盘并从事工作和享乐时,其中一方传回老家的任何振动都会被另一方所感知,反之亦然;这振动还会传回振源,只是已被另一方的反应造成微妙的变化,而传递的途径可能恰恰是另一方的通讯脐带,这一脐带毕竟已在他新抵达的地方扎定下来。因此,不久整个系统就开始因为教授甲和教授乙之间来来回回的振动而颤响,一会儿沿着这条线,一会儿沿着那条线,有时始于一条线而终于另一条线。换句话说,如果两个人换位达半年之久,尽管两种环境迥异,两人的性格有别,而他们对整个交流安排的态度不同,但他们对彼此的命运相互产生影响,甚至在某此方面反射出对方的经历,也不足为奇。 “卢密奇学院三部曲”完美终结篇,大学教育和企业社会的奇异姻缘,人文传统与市侩追逐的爱恨交织。
-
马尔特手记(奥)里尔克 著,曹元勇 译《马尔特手记》是里尔克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第一个高峰。小说叙述一个出生没落贵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麦青年诗人的回忆与自白,某种程度上即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小说由七十一个没有连续情节、不讲时间顺序的笔记体断片构成,这些断片因为共同的主题——孤独、恐惧、疾病、死亡、爱、上帝、创造等,集中表达了里尔克终生关注的各种精神问题,在精神暗流上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有机整体,被誉为现代存在主义最重要的先驱作品之一。本书是译者花费多年心血精心翻译而成,也是中国大陆首次出版的《马尔特手记》单行全译本。另外,本书还附有著名诗人卞之琳先生的精彩译文 ——《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和死之歌》,以飨读者。
-
红王妃(英)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著《大长今》之后英魂不散的朝鲜《红王妃》灵魂附体、时空倒错的人类女性困境小说!小说的第一部分我借王妃之口以第一人称叙述,但并不意味着是在真实地再现她的人生,描写了朝鲜文化或重现18世纪晚期朝鲜宫廷的“真实生活”。主人公个性的鲜明、其叙事的清晰直接,完全跨越了地域、时代与文化的局限,它比回忆录里所讲事件的惊心动魄更令人称奇。回忆录中的王妃表现出一种渴望,似乎亟欲向后世倾诉。永别尘世后,她已彻底摆脱了文化的羁绊,她可以畅所欲言;永别尘世后,她成了一种奇特的生命现象的代言人。
-
普宁(美)纳博科夫(Nabokov,V.) 著,梅绍武 译一个小世界流亡者的精妙剪影,美国学院荒诞小说的开山楷模,纳博科夫最具自传色彩的诙谐经典名作。《普宁》是纳博科夫第一部引起美国读者广泛注意和欢迎的小说。它描述一个流亡的俄国老教授在美国一家学府教书的生活。他性格温厚,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常受同事的嘲弄,妻子也离弃了他。他孑然一身,只得沉溺于故纸堆,钻研俄罗斯古文化和古典文学聊以自慰;时时刻刻回忆往事,流露出一股浓重的乡愁。纳博科夫把俄罗斯文化和现代美国文明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诙谐而机智地刻画了一个失去了祖国、隔断了和祖国文化的联系、又失去了爱情的背井离乡的苦恼人。本书描述一个流亡的俄国老教授在美国一家学府教书的生活。他性格温厚,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常受同事的嘲弄,妻子也离弃了他。他孑然一身,只得沉溺于故纸堆,钻研俄罗斯古文化和古典文学聊以自慰;时时刻刻回忆往事,流露出一股浓重的乡愁。纳博科夫把俄罗斯文化和现代美国文明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诙谐而机智地刻画了一个失去了祖国、隔断了和祖国文化的联系、又失去了爱情的背井离乡的苦恼人。
-
敖德萨故事(俄)巴别尔 著,戴骢 译《敖德萨故事》始创于《骑兵军》之前,讲述了敖德萨犹太黑帮朝代更替、男欢女爱的传奇,是在敖德萨的废墟上为敖德萨谱写的一曲挽歌,故事一经发表,巴别尔就被誉为俄语的魔术师。在《骑兵军》和《敖德萨故事》之后,巴别尔又创作了一组与他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经历相关的小说。本书将这几组小说一并收入,实际上包括了巴别尔在《骑兵军》之外的全部力作。随文所配的一整套罕见的老照片,能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昔日发生在敖德萨、俄罗斯一幕幕神奇的故事。
-
猎物(法)内米洛夫斯基 著,金龙格 译2004年的法国文学大奖雷诺多奖破例颁给了一个已经去世的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一夜之间这个名字被许多读者所熟悉。其实这位用法语写作的俄裔女作家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大名鼎鼎,只是,她的生命和创作最辉煌的时期,死在了纳粹的枪口之下,遇害时才三十七岁。她的小说大多以她熟悉的银行界和犹太人家庭为背景,故事情强,文笔老练,虽然视野较窄,但善于通过故事和情节引申出人们对道德和社会的思考,这一点,她受屠格涅夫的影响很深。《猎物》出版于1938年,是一部颇具司汤达风格的小说,写的是一个于连式的年轻人,试图通过与银行家女儿结婚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卑微的社会地位。他满腔热情,却被心爱的女人背叛,于是开始疯狂地报复,最终沦为“爱情的猎物”。小说无情地揭示了人心的险恶、感情的多变和命运的无常,描写了在一个疯狂的年代里滋生的狂热激情和希望的破灭。
-
中国侦察兵占修萍 著本书首次全面而翔实地披露中国侦察兵在北纬59°爱沙尼亚的丛林里,与来自西方许多国家的侦察兵残酷较量的全过程。作者零距离跟踪采访事官兵,历4年炼成这本军旅纪实大餐。书中许多照片、地图、表格、器械都非常鲜见,所以弥足珍贵。
-
独来独往蔡越涛这是蔡越涛继《日出日落》《家里家外》之后的又一部情感力作,为她的命运三部曲画上了完美句号。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贺苏杭想尽快从丈夫背叛的阴影中走出来,却陷入父女错爱的尴尬;劫后余生的知心爱人,却不能接受她的全部;她和好友个个为情而苦苦追寻,却划出了不同的情感弧线,爱怨交织,悲喜同在;悬念迭出,啼笑皆非,是一群知识女性在世纪之交改革大潮所带来的种种诱惑下的生存写照,是一段灵与肉的对白。 作者以其深刻而厚重的思想内涵,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底蕴,成熟而稳健的叙事能力,质朴而又不失华美的文笔,把执著追求的生命精神、“活着就好”的生命感悟、呼之欲出的人物性格、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无奈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揭示出两代人生命过程中的情感困境,令人回味。
-
界线董书敏 著很多美好的,在一次偶然的过错中灰飞烟灭。他们的苦难是一部注定要沉入厚重大地的传奇。在白天与黑夜间挣扎,愿上苍,保佑每一个善良的灵魂。作者生长在农村,由于生活环境的封闭和周围人的纯朴善良,二十来岁时我的一些想法到城市以后作者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让我不能接受不能容忍的事实。作者决定了要将这一切以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才有了这本《界线》,有了《界线》中这个不幸家庭十几年来所经历的苦难。而这一切的苦难都是因一名本性善良的警察偶然的一次滥用职权而起,是然这名警察在幡然悔悟之后不惜一切代价去帮助这个家庭,但是他依然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而他自己也注定成为这场悲剧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