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
作者:谢贵安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1-01
ISBN:9787307058415
定价:¥5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高度集权专制的政治构成中,皇帝具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就成了帝国史学关注的焦点,实录便是记录皇帝事迹及其朝政的最重要史书。实录一般属于“编年附传”体裁,既以皇帝编年为主线,又适时插入大臣传记;极少数实录去掉附传,成为纯粹的编年体。自南朝萧梁以来,历代王朝政府均大张旗鼓地纂修本朝的皇帝实录,相沿不辍达1400余年之久。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实录体史学的专著,对实录体的性质体裁、纂修过程、修撰机构、家族修史、直书曲笔、史料来源、价值继承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宏观勾勒和微观探讨。认为实录之“编年附传”体裁的特征,形象而深刻地反映了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的社会结构,较之纪传体的纪、传分列形式,其“一条鞭”的形式更加准确地反映了臣子对君主的紧密依附关系。本书特别分析了,作为“当代史”的实录中发生的直书与曲笔的激烈争斗,剖析了“实录不实”的各种原因和“实录信实”的具体所在。本书既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实录体史书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整个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特质。
作者简介
谢贵安,1962年生,湖北襄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史及明清文化史,尤其致力于中国实录体史学的研究。已出版《明实录研究》、《中国史学史散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与冯天瑜合作)、《太玄大戴礼研究》(与刘韶军合作)等专著,在《史学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哲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一般项目“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实录修撰与中国传统史学流变”,2006年获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录
引言一方开发不足的富饶之地
第一章 叙事史学时代与实录体的历史定位
第一节 从口述史学到记事史学
第二节 六家、二体与实录体的出现
第三节 实录体的特殊价值及历史定位
第二章 实录的起源与定型
第一节 实录体起源于南朝梁代
第二节 实录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唐实录》
第三章 实录的持续发展:五代宋辽夏金元实录
第一节 五代实录
第二节 《宋实录》
第三节 辽夏金元实录
第四章 实录的极盛与衰落
第一节 实录发展的峰巅——《明实录》
第二节 实录的尾声——《清实录》
第五章 实录的主题、体裁与体例
第一节 实录的主题思想
第二节 实录的“编年附传”式体裁
第三节 实录的体例
第六章 实录直书与曲笔的对立与统一
第一节 直书与曲笔是中国传统史学内在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个人恩怨与实录曲笔
第三节 实录修纂过程中的党争与曲笔
第四节 实录修纂中直书与曲笔的对立统一
第七章 实录修纂机构及其管理制度
第一节 历代实录的修纂机构
第二节 实录修纂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八章 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
第一节 实录修纂的史料储备制度与史料的来源
第二节 实录史料的流向及其影响
第九章 实录修纂的社会史考察
第一节 实录修纂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
第二节 实录修纂与史学世家
第十章 实录体史学遗产的扬弃与继承
第一节 实录体史学糟粕的摈除
第二节 实录体史学精华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叙事史学时代与实录体的历史定位
第一节 从口述史学到记事史学
第二节 六家、二体与实录体的出现
第三节 实录体的特殊价值及历史定位
第二章 实录的起源与定型
第一节 实录体起源于南朝梁代
第二节 实录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唐实录》
第三章 实录的持续发展:五代宋辽夏金元实录
第一节 五代实录
第二节 《宋实录》
第三节 辽夏金元实录
第四章 实录的极盛与衰落
第一节 实录发展的峰巅——《明实录》
第二节 实录的尾声——《清实录》
第五章 实录的主题、体裁与体例
第一节 实录的主题思想
第二节 实录的“编年附传”式体裁
第三节 实录的体例
第六章 实录直书与曲笔的对立与统一
第一节 直书与曲笔是中国传统史学内在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个人恩怨与实录曲笔
第三节 实录修纂过程中的党争与曲笔
第四节 实录修纂中直书与曲笔的对立统一
第七章 实录修纂机构及其管理制度
第一节 历代实录的修纂机构
第二节 实录修纂机构的管理制度
第八章 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
第一节 实录修纂的史料储备制度与史料的来源
第二节 实录史料的流向及其影响
第九章 实录修纂的社会史考察
第一节 实录修纂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
第二节 实录修纂与史学世家
第十章 实录体史学遗产的扬弃与继承
第一节 实录体史学糟粕的摈除
第二节 实录体史学精华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