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
作者:许建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1
ISBN:9787500460398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诸子百家中最耀眼的星座之一道家,是中国道德哲学的源流,最早最详尽地演义了中国“道”、“德”的哲学,而有“道德家”的别称。道家的标志性概念不是“道”,而是“自然”、“万物”。“自然”具有四维的意义:在生成论上,强调万物的自生、自化;在本根论上,推拿宇宙万物消长的依据即“法自然”;在存在论上,高扬万物的本性自然或自然状态;在方法论上,主张因循万物本性自然而为。四维关系的共性,产生了一幅人是天地里的一个存在,离开万物就没有人,人必须在他物存在价值的实现中提振自身的品性;在人际关系中,在先他人后自己的价值模式里运行才能获得自身最好的价值实现,并凝聚成最大的社会价值量;操作实践上的因循行为的设定,客观上有成了道德系统的动力装置,呈现的是一幅动态的整体性图像。这些对应今天直面的生态危机,以及在他人利益的实现中追求自我利益满足的价值观,无疑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许建良,哲学博士,东南大学教授。1984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后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1985.9—1987.7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研究生班学习:1992.9—1993.8赴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做访问学者;1993.9—2001.5在目本国立东北大学进修、留学,分别于1997年3月和2001年5月在该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6月回国工作。现为日本东北中国学会会员,日本伦理研究所会员,国际哲学家协会会员(美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攻中国哲学、中国道德、中·日·西方道德哲学比较、社会应用伦理研究等。已出版专著《道德教育论》、《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研究》、《现代化视野里的经营伦理一日本文化的背景》、《先秦道家的道德世界》;主编《修身学》、《中国伦理文化宝库》、《中国历代家训大全》等5部;在海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道德思想
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道德根据论
二 “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的德论
三 “常善救人,而无弃人”的道德教化论
四 “重积德则无不克”的道德修养论
五 “居无为之事”的理想人格论
第二章 《黄帝四经》“正以明德”的道德思想
一 “道有原而无端”的道德依据论
二 “过极失当”的道德范畴论
三 “物曲成”的道德实践论
第三章 庄子“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的道德思想
一 “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的道德根据论
二 “尽其所受乎天”的道德范畴论
三 “言未始有常”的道德教化论
四 “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的道德修养论
五 “至人无己”的理想人格论
第四章 《庄子》“德兼于道,道兼于天”的道德思想
一 “德在乎天”的道德依据论
二 “不淫其性,不迁其德”的道德概念论
三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的道德教化论
四 “性修反德”的道德修养论
五 “不离于真,谓之至人”的理想人格论
综论
一 “德”之生成上的滞后性
二 “德”之坐标上的普世性
三 “德”之实现上的因循性
四 “德”之实践上的规范性
五 “德”之人己关系上的他人优位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道德思想
一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道德根据论
二 “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的德论
三 “常善救人,而无弃人”的道德教化论
四 “重积德则无不克”的道德修养论
五 “居无为之事”的理想人格论
第二章 《黄帝四经》“正以明德”的道德思想
一 “道有原而无端”的道德依据论
二 “过极失当”的道德范畴论
三 “物曲成”的道德实践论
第三章 庄子“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的道德思想
一 “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的道德根据论
二 “尽其所受乎天”的道德范畴论
三 “言未始有常”的道德教化论
四 “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的道德修养论
五 “至人无己”的理想人格论
第四章 《庄子》“德兼于道,道兼于天”的道德思想
一 “德在乎天”的道德依据论
二 “不淫其性,不迁其德”的道德概念论
三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的道德教化论
四 “性修反德”的道德修养论
五 “不离于真,谓之至人”的理想人格论
综论
一 “德”之生成上的滞后性
二 “德”之坐标上的普世性
三 “德”之实现上的因循性
四 “德”之实践上的规范性
五 “德”之人己关系上的他人优位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