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物权法
作者:马俊驹、陈本寒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01
ISBN:9787309057256
定价:¥5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物权法》以大陆法系民法物权理论为基础,以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主要依据,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权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司法实务,对物权的一般理论、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制度和占有制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物权法》在编章节的安排上,基本遵循了我国物权法的体例;在内容上,既有对我国物权法中主要制度立法背景的介绍和立法精神的阐述,也有对大陆法系国家相关制度的简要介绍;在观点上,不局限于对现行《物权法》规定的解释,对于现行立法中的缺憾也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物权法》既是一部学习物权法的教材,也是一部研究物权法的参考文献。书中许多观点对于完善我国的物权立法,解决司法实务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马俊驹 男,1941年3月生,北京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法研究会顾问及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等职。1962—1966年在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本科学习;1967—1979年在法院从事民、刑事审判工作;1979—1982年在北京政法学院攻读民法专业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1982—1997年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并遴选为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在此期间担任过法律系主任、法学院院长、律师学院院长等职务,并兼任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法学会副会长、科技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市和学校科研基金及中外合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合同法》、《物权法》、 《可再生能源促进法》法律的起草和论证工作,并应邀赴德国、法国、日本、美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独著、主编、合著学术著作20余部,其中代表性著作有《法人制度通论》、 《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研究》和《民法原论》;在全国各类法学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代表性的论文有《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 《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探讨》、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等。
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物权法概述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特征及调整对象
第二节 物权法的体系
第三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
第二章 物权概述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
第二节 物权的客体
第三节 物权的分类
第四节 物权体系的历史形成
第五节 物权的效力
第三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形态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效力
第四节 物权行为理论及评价
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
第一节 物权的私法保护
第二节 物权的公法保护
第二编 所有权
第五章 所有权通论
第一节 所有权的意义
第二节 所有权的性质
第三节 所有权的权能
第四节 所有权的限制
第五节 国家、集体、私人所有权
第六节 不动产、动产所有权
第六章 不动产所有权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三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七章 动产所有权
第一节 善意取得
第二节 拾得遗失物
第三节 发现埋藏物
第四节 添附
第五节 先占
第八章 共有
第一节 共有关系概述
第二节 共同共有
第三节 按份共有
第四节 准共有
第三编 用益物权
第九章 用益物权概述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分类
第十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第十一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种类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五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十二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十三章 地役权
第一节 地役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第三节 地役权的内容
第四节 地役权的消灭
第十四章 居住权
第一节 居住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居住权的设立
第三节 居住权的内容
第四节 居住权的消灭
第十五章 典权
第一节 典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典权的设定
第三节 典权的内容
第四节 典权的消灭
第五节 典权存废论
第十六章 准物权
第一节 准物权概述
第二节 采矿权
第三节 水权
第四节 渔业权
第四编 担保物权
第十七章 担保物权概述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功能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性质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分类
第十八章 抵押权
第一节 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抵押权的设定
第三节 抵押权的客体
第四节 抵押权的效力
第五节 抵押权的实行
第六节 抵押权的消灭
第七节 权利抵押
第八节 财团抵押
第九节 最高额抵押
第十节 所有人抵押
第十一节 共同抵押
第十九章 质权
第一节 质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动产质权
第三节 权利质权
第四节 营业质权
第二十章 留置权
第一节 留置权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 留置权的成立和行使条件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
第四节 留置权的消灭
第二十一章 非典型担保
第一节 非典型担保概述
第二节 让与担保
第三节 所有权保留
第四节 建立我国非典型担保制度的法律思考
第二十二章 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一节 抵押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二节 质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三节 非典型担保与典型担保的竞合
第四节 完善我国担保物权竞合立法的法律思考
第五编 占有
第二十三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的意义和性质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
第五节 占有的保护
第六节 准占有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后记
第一章 物权法概述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特征及调整对象
第二节 物权法的体系
第三节 物权法基本原则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
第二章 物权概述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
第二节 物权的客体
第三节 物权的分类
第四节 物权体系的历史形成
第五节 物权的效力
第三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物权变动的形态
第二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第三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效力
第四节 物权行为理论及评价
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
第一节 物权的私法保护
第二节 物权的公法保护
第二编 所有权
第五章 所有权通论
第一节 所有权的意义
第二节 所有权的性质
第三节 所有权的权能
第四节 所有权的限制
第五节 国家、集体、私人所有权
第六节 不动产、动产所有权
第六章 不动产所有权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三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七章 动产所有权
第一节 善意取得
第二节 拾得遗失物
第三节 发现埋藏物
第四节 添附
第五节 先占
第八章 共有
第一节 共有关系概述
第二节 共同共有
第三节 按份共有
第四节 准共有
第三编 用益物权
第九章 用益物权概述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意义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分类
第十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
第十一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种类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第四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五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十二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第四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
第十三章 地役权
第一节 地役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地役权的取得
第三节 地役权的内容
第四节 地役权的消灭
第十四章 居住权
第一节 居住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居住权的设立
第三节 居住权的内容
第四节 居住权的消灭
第十五章 典权
第一节 典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典权的设定
第三节 典权的内容
第四节 典权的消灭
第五节 典权存废论
第十六章 准物权
第一节 准物权概述
第二节 采矿权
第三节 水权
第四节 渔业权
第四编 担保物权
第十七章 担保物权概述
第一节 担保物权的功能
第二节 担保物权的性质
第三节 担保物权的分类
第十八章 抵押权
第一节 抵押权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抵押权的设定
第三节 抵押权的客体
第四节 抵押权的效力
第五节 抵押权的实行
第六节 抵押权的消灭
第七节 权利抵押
第八节 财团抵押
第九节 最高额抵押
第十节 所有人抵押
第十一节 共同抵押
第十九章 质权
第一节 质权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动产质权
第三节 权利质权
第四节 营业质权
第二十章 留置权
第一节 留置权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 留置权的成立和行使条件
第三节 留置权的效力
第四节 留置权的消灭
第二十一章 非典型担保
第一节 非典型担保概述
第二节 让与担保
第三节 所有权保留
第四节 建立我国非典型担保制度的法律思考
第二十二章 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一节 抵押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二节 质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第三节 非典型担保与典型担保的竞合
第四节 完善我国担保物权竞合立法的法律思考
第五编 占有
第二十三章 占有
第一节 占有的意义和性质
第二节 占有的分类
第三节 占有的取得和消灭
第四节 占有的效力
第五节 占有的保护
第六节 准占有
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