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
花之血(美国)(Anita Amirrezvani)安妮塔·阿米瑞瓦尼 著;黄晓慧 译《花之血》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伊朗,故事的无名叙述者和她的父母正在波斯的一处偏远村庄过着简朴而快乐的生活,然而,父亲的意外去世迫使14岁的女主人公和母亲来到伊斯法罕,成为织毯匠叔叔家的仆人,又被迫接受了一份为期三个月的婚姻合同,她必须在贫困与羞辱中挣扎求生,然而她却从伊朗的民间故事中获得安慰与激励,最终在叔叔的指导下掌握织毯技艺,并承诺为自己和母亲赢得尊严与自由…… 《花之血》展现了一副17世纪伊朗的生活画卷,讲述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撞与交流,文笔流畅,情感动人。比《追风筝的人》更多欢迎的跨国文学作品,不愧为美国最佳伊朗文化作品。
-
出轨的七天(德)伊蒂可.冯.科蒂;孔杰何谓“出轨”?对于爱情而言.当它不在自己应有的轨道上运行时,我们就将其定义为出轨。心灵出轨和肉体出轨,哪个更不容易被接受?安娜贝尔31岁,在一次跟男友吵架后.离家出走.来到了位于西班牙的马略卡岛的姑妈家。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让她心动的男人——年轻的罗宾,并对他一见钟情。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命运真的很会捉弄人.安娜贝尔居然会偶遇索尼娅——一个一直追求她的男友本的女人。而且索尼娅还当着她的面给本发了短信,约他共度一个浪漫的周日夜晚。本会赴约吗?是该和年轻帅气的罗宾来一段闪电式的恋爱,还是不计前嫌地回到本的身边?显然,安娜贝尔的心已经乱了……接下来的事情会如何发展呢?
-
葡萄田的男人(韩)金襄;千太阳 译相传,在葡萄成熟时进入葡萄园的男女,将邂逅一段绝美且纯质的爱情。如果说都市爱情是陈设在橱窗里的黄金霓裳,那么田园之恋就是一颗天然纯美、未经过任何雕琢的裸钻。在速食爱情最易终结的夏天,给心灵一次蓦然回首的机会。她,纷繁都市的轻熟女,在金钱的驱使下,摇身变成葡萄园的善良女孩。他,乡村田园的纯情男,在原则与信条中,体味爱情逆流处的点点惊心。他们,相遇在浪漫的夏天,延续了葡萄园唯美的情话诗篇,让一曲真爱的赞歌唱响在心底最清澈的地方……首尔姑娘智贤,追求时髦,崇尚浮华的小资生活,却一直没有适合的工作,整天闲在家里无所事事。乡下的爷爷要留给她一万坪的葡萄园,条件是到葡萄园种地两年。为了金钱,她走进了葡萄园,晒着太阳干起了农活,潇洒的都市女郎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村妇。泽基长相老土,呆滞沉默,老气横秋,性格乖张(在智贤的眼中),是葡萄园里的工人,在爷爷的吩咐下,教智贤学习做农活,亲眼看着一个城市大小姐变成一个热爱土地、愿意付出和懂得珍惜生活的葡萄女王。她和他一起劳作,一起生活,一起改变。伴随着那诱人的葡萄清香,智贤和泽基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熟美味的葡萄,还有那只会发生在葡萄园里的动人爱情……
-
逃离伊甸园沐童简介西班牙,一个浪漫与强悍共存的国度;巴塞罗那,一座放纵与虔诚并生的伤城。午夜,画家简枫在巴塞罗那大教堂门外偶遇一位哭泣的忧伤少女。在相望的瞬间,两颗寂寞的心灵擦出了相互慰藉的火花。原本以为匆匆的一夜情,却又再次尴尬的重逢,在充满未知的欲望之城,两个漂泊异乡的人因此而改变,在地中海的美丽之都展开了一段倾城之恋。 西班牙历史与现代并存的自由艺术气息,感染着这里形形色色漂泊的中国人。爱情有时候让人更加寂寞,短暂的温柔更似忧伤。她为何深夜哭泣?他又在真爱来临时如何选择?在情感与责任面前,他们爱得越深却越是伤害。 《逃离伊甸园》是作者以自己在巴塞罗那游历的经历为蓝本写成的小说。描摹了在海外生活的中国人群的生存状态,揭露了中西文化冲突之下,人性的嬗变与情欲的冲突。既《寂寞的撒旦》之后,此书为作者寂寞小说系的第一季。作者简介沐童,生于8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游历欧洲。他的“寂寞小说”系列刻画了工业文明中人性的孤寂与交流的无奈。 从2006年5月开始,他相继出版了《朝歌》、《亚当的苹果》等作品。编辑推荐本书超值附赠浪漫欧洲游记笔记本:《沐童旅行本之巴塞罗那》(图文并茂,精致全彩,带你感怀巴塞罗那名景) 2007网络人气80后新坐标人物沐童,以“撒旦”之名开启“寂寞小说”之门,讲述都市人群边缘情爱,唯美之爱蔓延无国界。继续《寂寞的撒旦》之后,淡定出尘推出“寂寞小说”系新作。 地中海美丽之都的一夜情,忘情而绝仑的他国之恋。有一种温柔更似忧伤,那叫做“欲望”的巴塞罗那天使夜!书摘简枫心中微微一颤,说不出是怜悯还是好奇,竟向她走了过去。 女孩仿佛丝毫没有意识到一个陌生人的靠近,仍低垂着头。只是似乎已渐渐停止了啜泣。她的眉毛乌黑清秀,简枫终于看清了,是个东方人。 简枫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那样默默地站着,手中提着淡黄色的厚塑料袋,袋中装着刚刚花了30欧元买的香烟。 不知这样静谧了多久,女孩竟然抬起了头,盯着站在自己身旁的简枫,目光赤裸,充满挑逗和侵犯。 简枫被吓了一跳。 “请问,你……没事吧?”简枫对她讲西班牙语。 “你想和我做爱么?”女孩问。说的竟然是中文。 “你也是华人?”简枫有点惊愕地问。 女孩没有理会他的问题,而是继续问:“你想和我做爱么?” 简枫怔了一下,有些意外。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巴塞罗那的街头和寻找一夜情的女孩搭讪,但对方是中国人,还是第一次。 女孩直直地盯着简枫的眼睛,目光晶莹,困倦。 于是简枫点了点头。他是不会拒绝这样一个漂亮的陌生女孩的。没有灵感的夜晚,互相慰藉,岂不是很好。 女孩别过头,不再看简枫。她端起身旁的那半罐啤酒,仰头喝光,之后将那空空的锡罐狠狠地扔到远处,惊起了正在水泥路面上睡觉的黑翅膀的鸽子。 女孩站起身,跟在简枫的后面往前走,身姿有点摇晃。简枫去搀扶,她却躲避了。 这时,开始起风,风是从海滨那尊哥伦布铜像的方向吹来的。女孩淡淡地对简枫说:“我很冷,可以把你的外套借给我么?” 简枫自然不会拒绝,他微笑着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了女孩肩上。 女孩的面庞微微耸动,低声说了句“谢谢”。仍是不远不近地跟在简枫身后。 这个中国女孩是谁?简枫不愿去想。多年漂泊在异乡,已经让他习惯了不去探求世间所有的“究竟”。 巴塞罗那就是一个庞大的克隆欲望的梦幻工场,它收集了每个人的灵魂,只剩下一具具耽于肉欲的躯壳在寻找灵感和慰藉。 女孩跟在简枫身后,静静地踏进了他的画室。 两人始终没有交谈,自然也没有打听对方的姓名。 房间里很热,他们迅速地脱光了彼此的衣服,狠狠地拥抱在一起。衣服的纽扣因用力地撕扯而凌乱地滚落在地板上,肉体撞击的声音香艳炽烈。这幢古老的高迪设计的的公寓,竟在那一瞬间腰身变成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红磨坊,男人,女人,上演着亘古不变的匿名的激情。 理由?有什么理由呢? 巴塞罗那就是理由吧。 只是,简枫注意到,每次快感的巅峰到来时,女孩白皙的脸颊上总有亮晶晶的泪痕。简枫想起很多年前自己与可欣的第一次——她很痛,于是也流泪了,那眼泪曾让自己无比歉疚,几乎忘记了眼泪可以代表痛楚,也可以代表幸福。 可是此刻,自己身下的这个陌生的少女,又为何会流泪呢?
-
花落花开莫利清华 著谁说英语差就不能进外企?她偏偏就不信!凭着一份“没有不可能”的信念,她挑战外企白领,临危不乱,偷梁换柱,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老总手下的得意爱将。然而,职场如此得意的她,情场的命运又如何?当她发现,自己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时,是选择守候,还是选择离开?在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之间,她又将何去何从?一个关于竞争、奋斗、成功和坚持梦想的都市传奇,一份道德与责任的浪漫爱情在这里浓情演绎。(小说配有精美光盘一张)
-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美)特蕾西·雪佛兰;李佳珊 译《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绘画大师杨·维梅尔(Jan Vermeer)的重要成就,这张画以神秘的黑暗为背景,衬托少女侧身回眸、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情貌。凭此微妙的特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一书的作者崔西·雪佛兰寄情笔墨,大笔挥洒出女主角葛里叶的现代女性特质,小说并没有演变为好莱坞大片里丑小鸭变天鹅的传统套路,葛里叶虽然获得了维梅尔的心,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但是最终落得满身是伤,退出朱门,返回幽巷的旧居,淡出出焦黑的画布后,嫁入屠户,坚持自己的选择。《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一书作者崔西·雪佛兰,一九六二年出生于华盛顿首府,一九八四年迁居英格兰,一九九四年她从英国東安哥拉大学毕业后,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崔西与丈夫及儿子居住于伦敦。她希望能看遍维梅尔一生中所完成的三十五幅画作的真迹(如今她已看过二十八幅)。《戴珍珠耳环的女孩》以过去时代女人试图突破环境限制、改变自身命运为描写主题,加上作者对维梅尔的透彻研究,使得该书在美国图书排行榜上高居不下。与达·芬奇《蒙娜丽莎》齐名的杰作。此画面世三百多年来,世人都为画中女子惊叹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线条、耳环的明暗变化,尤其是女子侧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还嗔的回眸,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与之媲美。画中女子的真实身份,亦如《蒙娜丽莎》一样,是一个千古遗谜。
-
有你我不怕(意大利)尼克洛·阿曼尼提;陈义隆 译《有你我不怕》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南部一个只有五户人家的村庄横渡村。九岁的小男孩米歇尔和同伴玩跑步比赛游戏的时候受到惩罚,在被罚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山上的一个洞穴,里面竟被囚禁了一个与他同龄的男孩。米歇尔隐瞒了这个秘密,并在心里作了各种各样奇异的猜想。一天晚上,米歇尔从大人们的密谈中知道,原来那个孩子叫菲利普,是全村的大人们伙同绑架的。米歇尔陷入恐慌和矛盾。然而好奇心促使他再次去洞穴中看望菲利普,并使几乎神志不清的菲利普相信自己还活着。由于好友的出卖,米歇尔的举动被大人们发现了。米歇尔懂得爸爸为他们谋好生活的苦心,可是又答应了菲利普再去看他,他心里的矛盾不断纠结,直到一天听到大人们密谋,由于绑架失败,打算杀死菲利普,米歇尔不顾一切地奔向菲利普。经过艰难地寻找,米歇尔终于在一个隐秘地点找到了奄奄一息的菲利普,兑现了他的允诺。可是,小小的米歇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菲利普推出洞去,却被赶来枪杀菲利普的爸爸射中……“菲利普,我是米歇尔。我来了。我答应你会来,我就会来。”米歇尔一次次奔向那个黑暗的洞穴,只为回应的自己的承诺,一次一次,惊惶恐惧,一次一次,快乐安心。当米歇尔把菲利普拉出洞外作小小的观光游戏时,你会震惊于人类原始的单纯之美——哪怕是略显呆钝的。而让我们读来感到安心的,还有仅存于孩子身上的人性之善,就像意大利南方金黄的麦田,在阳光下那么耀眼,让为自己找了种种理由远离善良真纯的成人们无法回避。
-
爱的流放地(日本)渡边淳一;李迎跃 译继《失乐园》震撼日本文坛9年之后,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2006年的新作《爱的流放地》又因其对于男女"终极之爱"的描绘而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该书目前已由上海泓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引进、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爱的流放地》描写了陷入困顿的作家村尾菊治与有3个孩子的少妇冬香之间的恋情。作为作家,村尾菊治曾经大红大紫,但现在却有些"过气",他一直为自己该如何走出困境而苦恼。而冬香则面临夫妻感情的困境,她也是菊治的崇拜者。冬香抛下了丈夫和孩子,得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快感。在冬香的哀求下,她以死得以解脱,两人的恋情也大白于天下,小说的场景移至法庭,现实社会终究无法理解这种男女间的私情,菊治只得发出绝望的呼喊。 在纯爱之风吹遍日本大地的背景下,这部小说犹如一股强劲的逆流,作家本人也对时下的纯爱之风进行了辛辣的反讽。尽管婚外恋几乎成了渡边淳一作品的"永恒主题",但他却称自己在《失乐园》中描写的是使身心都得以愈合的成年人的纯爱,不过这次他想写的并非仅是纯爱,而是想探究男人和女人在所谓的"终极之爱"面前,究竟会有何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文坛常青树,"情爱小说第一人"渡边淳一先生继《失乐园》之后,又给读者带来了新的惊喜。新作《爱的流放地》2006年在日本《经济新闻》上连载,历时一年多,受到热烈追捧,有些办公室白领一天的工作就是从讨论《爱的流放地》开始的。针对时下横扫日本文艺界的纯爱风潮,渡边淳一认为不少人深信没有肉体关系、只有精神交流的爱是最为纯粹的,其实那只不过是一种未成熟的幼稚的爱;而真正至高无上的爱应该是精神和肉体两者紧贴在一起,身心都像疯了似的在燃烧,这样的爱才能得以纯粹、升华。《爱的流放地》中所描绘的那种忘我的"终极之爱",彻底颠覆了常理意义上的"纯爱",明确昭示了渡边淳一式的"成年人纯爱"。他毫无顾忌地声明:不伦之爱才是真正的纯爱!而且,表达这种终极之爱的惟一方式就是出于本能需要的性爱。在渡边看来,性是最真诚的表达,是最畅通的交流,也是最纯粹的爱语。而且,只有爱还不够,还要爱到死。在渡边的情爱词典里,死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是一个人为了能够留下一种强烈印象的方法。因此,在爱和性达到最高潮时死亡,是很美好的。这并不是以往的情死故事中的那种死亡,也不是那种落到了人生的最低点,已经没有了出路,被逼上了绝路的死,而是登上了爱的顶点的死,是伴随着爱的死。这是一种"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的爱恋,渡边向往的是一种很美好的爱,在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就结束了,因为不愿意再看到它到了最高点之后,自然而然像生活中一样,慢慢衰落下去,暗淡下去。他希望用死作为结束,让爱停在最好的地方。死不是爱的毁灭,它伴随着爱的重生。 然而,法律不能容忍这样的终极之爱。菊治因为杀人而被收监,枯燥乏味的囹圄生活他可以忍受,但他无法忍受就此和冬香天隔一方,更无法忍受法庭上不知情的人对他和冬香感情的误解和质疑,唯有每夜和冬香的梦中相会多少让他安慰一些。经过冗长繁琐的法庭辩论,菊治被判8年监禁,原本还有上诉的机会,可是他放弃了,不是问心有愧,也不是屈从于世俗的眼光,而是为了爱。菊治为而爱杀死冬香,也是为爱而甘愿被流放,因为她知道,8年的刑期不是对他的惩罚,而是对他的拯救,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冬香最忠诚的爱,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爱永远保持新鲜,只有这样才能让冬香永远活在他的心中,这是对冬香最好的祭奠,也是对爱的最刻骨铭心的纪念。
-
他想要的全部(美)安妮塔·伍瑞芙 著,罗天 译《他想要的全部》以第一人称写成,故事主要发生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名叫施拉普的小镇上。范塔塞尔家境殷实,当时是施拉普学院里一个普通的英国文学与修辞学教授,一个日子过得十分舒适的单身汉。一天,他在镇上就餐时,遭遇了一场火灾,邂逅了迷人的埃特娜·布利斯,从此他平静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坠入情网,开始了不懈的追求。最后,他说服埃特娜成为了自己的妻子。婚后十多年,他们养育了两个孩子。表面看来,范塔塞尔由于拥有了自己的最爱,生活得幸福快乐,可是实际上截然相反! 范塔塞尔从一开始就没有赢得过妻子的芳心。结婚以后,他的满腔激情却化作了沉重的负担,他每日饱受妻子冷漠态度的煎熬,遍尝随之而来的种种精神上的挫败。同时为了击败菲利普·阿舍,获得他梦寐以求的施拉普学院院长职位,他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埃特娜远非一个妻子那么简单。她不动声色,以一颗冷漠的心灵忍受着范塔塞尔的存在。虽然她承认范塔塞尔对于自己永恒的爱,可她从不屈服,毫不回报。她有着太多的秘密,她小心翼翼地保守着它们,毫不泄露自己的感情。慢慢地,埃特娜的秘密开始显现,最后她的历史终于浮出水面。故事以悲剧告终。
-
偷书贼(澳)马克斯·苏萨克人性怎能同时兼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恶,在读书与偷书之间、在互助与杀戮之间,展现人性的美好2006亚马逊网络书店年度选书,荣登《纽约时报》青少年文学排行榜第一名,稳居台湾诚品书店、金石堂网络书店畅销书榜首,足以和《安妮日记》并列经典,感人程度超过《追风筝的人》。这是一个关于文字如何喂养人类灵魂的独特故事,一个撼动死神的故事。死神首度以丰富的感情,为读者讲述一个孤单的小女孩,如何藉由阅读的力量,度过人生最艰困的时期。能让人决定重生的,只有书。这个故事能够改变你的生命。——《纽约时报》 [内容介绍] 9 岁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在战乱中被迫送到寄养家庭,但弟弟不幸死在旅途中,莉赛尔在弟弟冷清的丧礼后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册,为的是要纪念自己永远失去的家庭。寄养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贫困的区域,大人彼此仇恨咒骂,老师狠毒无情,战火时时威胁人命。莉赛尔每晚抱着掘墓工人手册入睡,恶梦不断。养父为了让她安眠,于是为她朗诵手册内容,并开始教她识字。学会认字进而开始读书的莉赛尔,尽管生活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却发现了一项比食物更让她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用偷来的书继续学习认字。从此莉赛尔进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也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读书给躲在养父家地下室的犹太人听,在空袭时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邻居朗读故事,安慰了每颗惶惶不安的心,潜移默化改变了原本粗鄙的性情。对照着战场上万人之间的争夺残杀,莉赛尔藉由阅读与文字所散发的力量,让死神惊讶地睁大了眼睛,一面收取战场上的灵魂,一面思索人性的深奥:为什么人类一面展现残酷的杀戮,一面又有发自内心的关爱呢?多年以后,死神前去迎接莉赛尔的灵魂。死神坐在喧嚣的大马路旁,忍不住感叹道:“人哪!人性萦绕我的心头不去!人性怎能同时间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