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地下乡愁蓝调

地下乡愁蓝调

作者:(中国台湾)马世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0-01

ISBN:9787563366972

定价:¥3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张晓舟(内地知名乐评人)、詹宏志(台湾资深出版人、作家),诚心作序!林怀民、王小峰、郝舫、颜峻、李皖,合力推荐!从小拿西洋流行音乐榜单涂鸦长大,家里客厅就是台湾民歌运动的集会场所,跨足写作、电台、网络、独立唱片多个领域,马世芳,一个让两岸文艺青年眼睛发亮的名字。我们曾通过杨德昌和蔡明亮去了解隔岸的牯岭街少年和青少年哪咤。现在马世芳又掏出一份有血有肉有骨有气的个人成长史和时代鉴证书,并砰然打开每一位读者的音乐成长记忆之门。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大陆“打口的一代”,或许迟早有一天,马世芳会带我在牯岭街淘黑胶,而我会带他去广州的岗顶、上海的大自鸣钟、北京的新街口……这本书像大河一样延伸,终将激起两岸对话的浪花。 ——张晓舟《地下乡愁蓝调》可以看成是35岁的马世芳的回忆录,回忆他上中学到大学那段日子,因为有音乐,天空总是显得格外的蓝。音乐总是能感动人的,感动总是能在记忆中留下痕迹的,把这些痕迹记录下来,就是一个个故事,它有时候显得琐碎,甚至很自我,读得懂的人,都能从里面读出自己。 ——王小峰回忆谁不会……但你有东西值得回忆吗?你能回忆起你出生前的世界吗?你能回忆起别人的记忆吗?有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有本事你也写这么一本。 ——颜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乐评集。这是一本披着音乐外衣的青春事件簿,一部关于已逝年代的往事纪念册。一九七一年,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团披头士已经解散;乐史“三J”——吉米·亨德里克斯、珍妮丝·乔普林、吉姆·莫里森都已不在人间;一九六〇年代“伍德斯托克国”那个充满鲜花和大麻味的嬉皮梦被滚石乐队的阿尔塔蒙特惨案彻底粉碎。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大洋彼岸的痛苦与迷茫。一九八一年,胡德夫、杨祖珺已因“美丽岛事件”远离歌坛、各奔东西,“民歌运动”即将走到尽头;随着罗大佑、苏芮、李宗盛、张艾嘉等人的崭露头角,台湾乐坛的巅峰期已在不远处招手。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他家的客厅,正是这场变革的集会场所。然而,整整“晚出生”一个世代的他,把本属于上一辈人的青春记忆,用一篇篇感同身受的文字记录了下来,转换成为或激动、或落寞、或感伤的种种情怀,如今的我们再随其追忆这些情怀,也许只是为了想要知道自己是从何处而来。“摇滚乐看似热闹,实则无处不浸透着寂寞,我们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者简介
  马世芳,一九七一年夏生于台北。写作者、广播人、五四三音乐站站长。马世芳的文字,往往揉合私我的青春记忆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笔端饱蘸情感,念旧伤逝之余,也能引领读者侧身历史后台,怀想曾经沧海的激情与幻灭,于同代人中独树一帜。父亲是作家亮轩、母亲是广播人陶晓清,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岁开始做广播,十五岁因为一卷披头士精选辑迷上老摇滚,并梦想以文字和音乐为生。 大学时代一面主编《台大人文报》、一面在中广青春网引介经典摇滚乐。毕业前夕和社团同学合编《1975-1993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虽是学生作品,选题制作却出手不凡,至今仍被视为乐史重要文献。一九九五年退伍,编纂《永远的未央歌:校园民歌20年纪念册》,亦成为研究台湾流行音乐的必读参考书。廿七岁和朋友合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个理由》,轰动华人文化圈,开类型出版风气之先。二〇〇〇年,马世芳创办音乐社群网站“五四三音乐站”,跨足社群经营与独立音乐发行事业,屡获台湾金曲奖与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肯定。二〇〇六年,第一本散文集《地下乡愁蓝调》在台湾出版,获得各方赞誉,入选《诚品好读》选书单、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入围金鼎奖“最佳文学语文类图书奖”。马世芳目前在News98主持“音乐五四三”节目,并持续撰写杂文、专栏与音乐文字。
目录
《地下乡愁蓝调》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序马世芳《地下乡愁蓝调》/张晓舟
你和我和一只狗叫布
——兼序马世芳的《地下乡愁蓝调》/詹宠志
致简体中文版读者
门,消失的酒吧与青春期
二十岁的佩珀军士与十六岁的我
白碟遗事
寂静的声音,一九六六
遥望嬉皮世代的背影
一个唱垮了政权的摇滚乐团
青春舞曲
——我的记忆,关于那些歌
那时,我们的耳朵犹然纯洁
“美丽岛”的前世今生
这是最最遥远的路程
我凉凉的歌是一贴药
——“民歌”小史
坐进时光机,挡下那瓶毒酒
一本音乐杂志如何撼动社会?
——从《滚石》杂志谈起
西雅图故事
——一则广播稿
拥舞的诗神与厉鬼
那柄火焚的红吉他
这一夜,摇滚失去了童贞
光环毁弃,美梦骤醒
——关于《列侬回忆》
我所知道的科恩
深邃南方升起的吟哦
那些寂寞美丽的噪音
有一阵风
——《地下乡愁蓝调》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