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第二版)
作者:陈兴良 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9-01
ISBN:9787300083742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第2版)》是作者的第三部论文集,收入了作者在1998年至2001年发表的论文。《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第2版)》可以说是对作者的学术与人生的新境域进行探险的成果汇报,主要内容包括少数刑事诉讼法、犯罪学及其他论文。《当代中国刑法新境域(第2版)》内容涉及我国刑事法治研究中的一系列前沿问题,反映了作者在对刑法进行的规范研究与超规范研究两个领域取得的前沿性成果。
作者简介
陈兴良,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义乌人。1981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4年12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监狱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1997年法选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4年经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5年“刑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主要学术成果:专著《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共同犯罪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994年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初版,1997年修订1版,2000年修订2版,2003年修订3版),1995年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遗传与犯罪》(群众出版社,1992);《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初版,1998年第2版),2000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002年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3年修订版);《刑法适用总论》(法律出版社,1999),2002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本体刑法学》(高务印书馆,2001),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006年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与周光权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除专者外,另有文集8部,并主编著作三十余部,合著6部,合译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目录
第一编 一般理论
1 刑事法治的理念建构
2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理念、规范、体制之考察
3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4 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
5 刑法机能的展开
6 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
7 刑事程序的宪政基础
8 从“法官之上的法官”到“法官之前的法官”——刑事法治视野中的检察权
9 诉讼结构的重塑与司法体制的改革
10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以刑事法治为视角
11 劳动教养之权力归属分析
12 劳动教养:根据国际人权公约之分析
13 法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考察——尤其以刑法学为视角
14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
第二编 总则理论
15 犯罪:规范与事实的双重视角及其分野
16 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正
17 刑事法治视野中的犯罪问题
18 犯罪构成的体系性思考
19 定罪之研究
20 “无行为则无犯罪”——为一条刑法格言辨护
21 犯罪不作为研究
22 论不作为犯罪之作为义务
23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24 罪责序说
25 刑事责任能力研究
26 故意责任论
27 过失责任论
28 正当化事由研究
29 未完成罪研究
30 共同犯罪的法理分析
31 论犯罪的对合关系
32 法人犯罪的法理分析
33 罪数形态序说
34 刑罚目的的新论
35 从威吓到忠诚:一般预防的话语转换
36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结构调整
37 死刑适用论
38 自首制度的法理分析
39 减刑适用论
第三编 分则理论
40 相似与区别:刑法用语的解释学分析
41 论金融诈骗罪主观目的的认定
42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43 盗窃罪研究
44 侵占罪研究
45 受贿罪研究
刑法理论的世纪展望(代跋)
后记
1 刑事法治的理念建构
2 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理念、规范、体制之考察
3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4 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
5 刑法机能的展开
6 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
7 刑事程序的宪政基础
8 从“法官之上的法官”到“法官之前的法官”——刑事法治视野中的检察权
9 诉讼结构的重塑与司法体制的改革
10 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研究——以刑事法治为视角
11 劳动教养之权力归属分析
12 劳动教养:根据国际人权公约之分析
13 法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考察——尤其以刑法学为视角
14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犯罪学研究
第二编 总则理论
15 犯罪:规范与事实的双重视角及其分野
16 犯罪概念的形式化与实质化辨正
17 刑事法治视野中的犯罪问题
18 犯罪构成的体系性思考
19 定罪之研究
20 “无行为则无犯罪”——为一条刑法格言辨护
21 犯罪不作为研究
22 论不作为犯罪之作为义务
23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
24 罪责序说
25 刑事责任能力研究
26 故意责任论
27 过失责任论
28 正当化事由研究
29 未完成罪研究
30 共同犯罪的法理分析
31 论犯罪的对合关系
32 法人犯罪的法理分析
33 罪数形态序说
34 刑罚目的的新论
35 从威吓到忠诚:一般预防的话语转换
36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刑罚结构调整
37 死刑适用论
38 自首制度的法理分析
39 减刑适用论
第三编 分则理论
40 相似与区别:刑法用语的解释学分析
41 论金融诈骗罪主观目的的认定
42 重大责任事故罪研究
43 盗窃罪研究
44 侵占罪研究
45 受贿罪研究
刑法理论的世纪展望(代跋)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