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1917-1976)
作者:张均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07-06-01
ISBN:9787806658789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1917-1976)》以独到的问题意识为纲,讨论了儒家传统在1917―1976年间中国文学中的存在状态及发生影响的方式。全书从现代文学的三个基本层面,即结构论(时间想像)、主题论(意义建构)、形象论(“个人”叙述),讨论了儒家文化在其现代性的发生、形成及变异中的影响和制约。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1917-1976)》作者简介
目录
序
绪论 我们是如何成为“现代”的
第一节 现代文学的文化渊源
第二节 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
第三节 “儒家传统”辨析
第四节 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的关联方式
上编 结构论现代文学的时间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章 时间问题与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
第一节 “历史”的概念
第二节 现代文学对历史的接受与建构
第二章 五四文学的时间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历史接受与文学现代品格的形成
第二节 儒家传统对五四时间叙事的渗透
第三章 现代历史叙事的时间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历史叙事形成的理论背景及其结构
第二节 儒家传统在历史叙事中的渗透与深入
第四章 现代非历史叙事的时间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非历史叙事的发生契机及基本机制
第二节 儒家(传统)资源在非历史叙事中的转化
中编 主题论现代文学的意义建构与儒家传统
第五章 从境界到历史
第一节 现代文化从德性到幸福的价值转型
第二节 现代文学从境界到历史的意义转型
第六章 现代苦难叙事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苦难叙事的形成及其结构
第二节 苦难叙事中的儒家传统
第七章 现代忏悔叙事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西方语境中的忏悔叙事
第二节 儒家思想对现代忏悔叙事的影响
第八章 现代性爱叙事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身体上的历史
第二节 儒学与现代性爱的话语转移
下编 形象论现代文学中的“个人”叙述与儒家传统
第九章 个人想象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儒家的君子小人之辨
第二节 信仰历史的现代公民
第十章 五四文学中知识分子自我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
第二节 儒学与知识分子自我想象的矛盾
第十一章 革命叙事中知识分子自我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思想改造的背景与文化认同的调整
第二节 思想改造的发生与儒家人格模式
第三节 思想改造的展开与儒家道德内省机制
第十二章 五四文学中的农民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农民被想象的两种方式
第二节 启蒙主义对农民的讲述
第三节 儒家传统对农民想象的渗透
第十三章 历史叙事中的农民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农民想象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人”的儒家建构
结 语 资源意识与儒家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补记
绪论 我们是如何成为“现代”的
第一节 现代文学的文化渊源
第二节 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
第三节 “儒家传统”辨析
第四节 现代文学与儒家传统的关联方式
上编 结构论现代文学的时间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章 时间问题与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
第一节 “历史”的概念
第二节 现代文学对历史的接受与建构
第二章 五四文学的时间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历史接受与文学现代品格的形成
第二节 儒家传统对五四时间叙事的渗透
第三章 现代历史叙事的时间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历史叙事形成的理论背景及其结构
第二节 儒家传统在历史叙事中的渗透与深入
第四章 现代非历史叙事的时间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非历史叙事的发生契机及基本机制
第二节 儒家(传统)资源在非历史叙事中的转化
中编 主题论现代文学的意义建构与儒家传统
第五章 从境界到历史
第一节 现代文化从德性到幸福的价值转型
第二节 现代文学从境界到历史的意义转型
第六章 现代苦难叙事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苦难叙事的形成及其结构
第二节 苦难叙事中的儒家传统
第七章 现代忏悔叙事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西方语境中的忏悔叙事
第二节 儒家思想对现代忏悔叙事的影响
第八章 现代性爱叙事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身体上的历史
第二节 儒学与现代性爱的话语转移
下编 形象论现代文学中的“个人”叙述与儒家传统
第九章 个人想象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儒家的君子小人之辨
第二节 信仰历史的现代公民
第十章 五四文学中知识分子自我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
第二节 儒学与知识分子自我想象的矛盾
第十一章 革命叙事中知识分子自我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思想改造的背景与文化认同的调整
第二节 思想改造的发生与儒家人格模式
第三节 思想改造的展开与儒家道德内省机制
第十二章 五四文学中的农民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农民被想象的两种方式
第二节 启蒙主义对农民的讲述
第三节 儒家传统对农民想象的渗透
第十三章 历史叙事中的农民想象与儒家传统
第一节 农民想象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社会主义新人”的儒家建构
结 语 资源意识与儒家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补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