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法学家茶座(第16辑)
作者:张士宝 主编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7-01
ISBN:9787209042758
定价:¥1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2005年6月,东北新闻网报道称,某高老汉为阻止罪犯抢劫超市,被猛刺数刀后死亡。高老汉儿子怒向罪犯索赔近6万元。孰料,罪犯李勇没有个人财产,并已被执行死刑。<br>在这样的刑事案件中,出现上述问题国家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当法院的判决成为一张废纸,国家又将以怎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出现了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国家补偿。“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建立了刑事案件的国家补偿制度,即在犯罪者无力赔偿被害人损失时,由国家出资补偿被害人,以帮助被害人摆脱罪犯给其造成的悲惨状况。在我国,关于国家应当对刑事被害人给予补偿的讨论也逐步展开”。(《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国家补偿》周光权)<br>说到罪犯被执行了死刑,我们就不得不提到“生命神圣的观念。”因为“基于生命神圣的命题产生的第一个道德律令,不是反对死刑,而是一个普遍的律令:人不能杀人。这对所有的人来说是有效的。”那么,由此来看,死刑的存在又具有怎样的合目的性呢?“逻辑上还有一个可能的空隙,那就是罪犯对他人造成的伤害相当于或者超过了致人于死地”。如果当真废除死刑,那么试问:“该类犯罪是否会危及主权权威?”“主权者是否有替代手段维持主权权威?”(《死刑的逻辑》陈端洪)<br>一般情况下,杀人大约有四种目的:复仇、情杀、抢劫、奸杀。抢劫杀人又占了其中相当大的比重。民间有句俗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抢劫而杀人者多因为被杀者对其抢劫行为的阻止,或者抢劫完成后杀人灭口。归根结底一个“钱”字,其目的都是为了“日后过上好日子”。为了这期许中的“好日子”,某些人即便没有胆量采取杀人放火的勾当,却也势必出现权钱交易的作为。取社会之一角的大学研究生教育,“在招生过程中,竟有考生或考生家长直接给老师送钱,数额达万元以上。”在惊呆之后我们不免会触类旁通产生一些遐想:“考生和家长为什么要给老师送钱?老师应不应该收考生和家长送来的钱?教师收了考生和家长送来的钱,该会怎么办?” …… (《惊呆之后的遐想》于一夫)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说辞并不是仅仅用来开玩笑,当你拥有这样的权利,在眼睛受到诱惑的同时,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往前伸这才是正路。<br> 当然,杀人还包括另外一种理由,就是没有理由。心情压抑、不爽,所以要虐待人、杀人。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州校园枪击案,包括凶手在内33人殒命,只是因为凶手“抑郁”。感到震惊的同时我们可以透视出美国的枪支管制问题。“在美国人的骨子里,‘枪不是一种工具,枪是一种权利。’只有保障公民持枪的权利,才能避免政府和军警垄断使用暴力的特权,才能有效防止少数人用枪杆子搞专制统治”。(《透视美国枪支管制》傅达林)所以美国不禁枪,不禁枪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民众的权利意识,或者说对不称职政府的戒备意识。不禁枪不仅没有使美国走向混乱,“反而对保证美国社会的自由、稳定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透视美国枪支管制》傅达林)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在中国不会发生,但中国不是因为枪而死伤的民众在某种程度上却远远大于美国。其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深思。但枪支毕竟是武器,武器不会长出眼睛分辨善恶,所以在这个不禁枪的国家中,势必会出现枉死之人,这些罹难的学生便是明证。美国人也在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为枪支管制立法的争论也就成为一个永无休止的焦点。<br>或生、或死、或钱、或权,还有其它更精彩的内容,本期《法学家茶座》一一给了您思考的空间。<br>
作者简介
暂缺《法学家茶座(第16辑)》作者简介
目录
【卷首语】
何家弘 “五品赏茶”与“五声听狱”
【法治漫谈】
周光权 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国家补偿
吕忠梅 环境法的节能减排之路
杨小强 自行纳税申报几问
傅郁林 仲裁权的制约与仲裁机构的管理
陈端洪 死刑的逻辑
【法学札记】
侯欣 一法学院
张志铭 法理学释义
李琦 法律·多数·少数
杨忠民 谋杀历史的罪恶
【法苑随笔】
许章润 要有个捎话儿的人
莫于川 法科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方法和为人生活态度
张卫平 让人变得单纯一些
于一夫 惊呆之后的遐想
【身边法事】
史彤彪 幸福的德国猪
张斌 魔术现象与证据裁判
宋成剑 如何维护国旗和国旗法的尊严
高峰 道路上的法律博弈者
【名家访谈】
邓正来 陈纺 比慢与较真:研究生教育方法谈之二——“原典精读”的课程实践
【史海钩沉】
吴丹红 尘封的检察制度史
郝铁川 选票比良知更重要
【法林逸事】
徐国栋 我的第二书城
徐昕 没有刽子手的旧金山
【域外法制】
熊秋红 凝固的建筑与成长的法律——访学归来说耶鲁
傅达林 透视美国枪支管制
【茶客论剑】
张成敏 题材与学术理性
任惠华 侦查是否真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彭勃 亲属拒证权与殊案决疑论
【名师剪影】
范进学 我所认识的德沃金教授
王小丽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记吴汉东教授
【何博士信箱】 读者来信两封
何家弘 “五品赏茶”与“五声听狱”
【法治漫谈】
周光权 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国家补偿
吕忠梅 环境法的节能减排之路
杨小强 自行纳税申报几问
傅郁林 仲裁权的制约与仲裁机构的管理
陈端洪 死刑的逻辑
【法学札记】
侯欣 一法学院
张志铭 法理学释义
李琦 法律·多数·少数
杨忠民 谋杀历史的罪恶
【法苑随笔】
许章润 要有个捎话儿的人
莫于川 法科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方法和为人生活态度
张卫平 让人变得单纯一些
于一夫 惊呆之后的遐想
【身边法事】
史彤彪 幸福的德国猪
张斌 魔术现象与证据裁判
宋成剑 如何维护国旗和国旗法的尊严
高峰 道路上的法律博弈者
【名家访谈】
邓正来 陈纺 比慢与较真:研究生教育方法谈之二——“原典精读”的课程实践
【史海钩沉】
吴丹红 尘封的检察制度史
郝铁川 选票比良知更重要
【法林逸事】
徐国栋 我的第二书城
徐昕 没有刽子手的旧金山
【域外法制】
熊秋红 凝固的建筑与成长的法律——访学归来说耶鲁
傅达林 透视美国枪支管制
【茶客论剑】
张成敏 题材与学术理性
任惠华 侦查是否真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彭勃 亲属拒证权与殊案决疑论
【名师剪影】
范进学 我所认识的德沃金教授
王小丽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记吴汉东教授
【何博士信箱】 读者来信两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