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
-
汤姆·索耶历险记(美)马克·吐温(Mark Twain)著和它的姊妹篇《哈克贝历·芬恩历险记》一样,这里表述的也是一个孩子们的浪漫。汤姆也罢,哈克也罢,无不是那种聪明可爱,又调皮得无法无天的男孩。即以汤姆论,姨母无休止的絮叨让他讨厌;主日学校繁琐的程式亦叫他无聊。以一个孩子的心理,他不耐平庸,极想作神仙、妖怪、海盗……过他们那种或奇幻缥缈、或惊心动魄的生活。于是去尝试种种的游历和冒险。他富于正义感,在偶尔目睹了一场凶杀案后,克服自己的怯懦,勇敢地站出来作证。好人好报,他和自己的伙伴,于无意中得到一宗财富,成为小镇上的名人。小说幽默诙谐,颇有情趣。这也是马克·吐温的初衷:“轻松愉快地唤醒成人们对儿童的记忆”。
-
红与黑(法)司汤达著;王士元译本书对现实生活栩栩如生的描绘和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其在艺术上的最重要的成就,尤其是于连这个极富时代色彩又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给大多数读者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全书围绕着他的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刻画,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小说虽以于边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本书还有一个突出特征,即心理描写深刻感人。
-
童年马·高尔基 著;高惠群 译《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是他怦着深情的回忆写成的。作者三风晨,父亲病故,母亲带他随外婆回到娘家,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专模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资本主主工俄国的发展断了他的发财梦,最后破产潦倒;母亲改嫁后也贫病而死;址一岁的作者被外公逐出家门,到人间去自谋生路,作者在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便揭示了俄国社会中的一些丑恶现象,还描写了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如外婆、小茨冈人等。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这是《童年》启迪青秒年对待生活应持有积极态度,也是本书为我们大家指出的人生真谛所在。
-
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马著;龚雪梅等译《基督山伯爵》写的是水手邓蒂斯即基督山伯爵对迫害他的三个仇人——维尔福、邓格拉斯和弗南,这三人后来分别是司法、金融、政界的头面人物——复仇的故事。由于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险象环生,出乎想象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此它扣人心弦,让读者难以释卷,实在不足为怪。另外,三个各异其趣的复仇故事,写的都是对作恶多端的大人物的胜利,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当然能让经常受气却又经常无奈的普通百姓颇觉舒畅解气。这部小说除了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极好的猎奇机会,更能让他们在白日梦的逍遥中获得了某种复仇的快感。这样的小说怎能不叫人喜欢呢?社会学色彩浓厚的评论家会说,这部小说通过写邓蒂斯悲惨经历揭露了法国当时的司法界的黑暗,是一部进步小说。这当然没错。更看重小说艺术本身的评论家会发现,小说的情节安排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同时又繁而不乱、环环相扣,充分显示了大仲马作为杰出小说家和剧作家的想象天才和结构能力。从文章学角度看,这是一部营造得天衣无缝的巨匠之作。不过,更有眼力的评论家会指出这部小说有重大缺陷,是一部通俗小说,不能和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等相提并论。此说不无道理,因为《基督山伯爵》虽然洋洋逾百万字,其实写的只是一个人千方百计复仇的故事,其中没有对整个人类及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剖析,更没有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人文理想(基督山伯爵的报恩行动颇具豪侠之气,但还谈不上崇高)。而最要命的是,小说的主体以一笔从天而降的巨大财富为依托,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说,这反映对金钱的魔力的向往,小说在这一点上落入了俗套。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来看,主人公得依靠其实并不可靠的外在力量(一大笔钱)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那么他的形象也就大打折扣了。试问,假如没有那笔从天而降的钱,主人公怎么办?作家本人又怎么办?评论家们还可以举出更多赞扬或贬低这部小说的理由。不过,这对一般读者并不重要。他们就是喜欢这部书,就是忘不了邓蒂斯越狱的情景。越狱故事虽然不是小说的主体,可是笔者固执地认为它是全书最能予人以生活启示的部分,因为它向我们昭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活着不能没有希望,生活的斗争不能没有智慧。邓蒂斯遭迫害而被打入死牢,几乎是必死无疑的了,因此他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有幸的是,他毕竟没有放弃重获自由的希望,因为他太爱阳光下的温暖了,太爱铁窗外蓝天下的自由了。要是没有这种希望,难以想象他能忍受由新郎变为死囚的突变的痛苦,难以想象他能战胜黑牢里十四年的孤独。正是对生的希望使他挺住了,变得坚强了,正是这种希望给了他挖地道的力量和锲而不舍的耐性。而地道又使他得以和法利亚长老相识,为他日后的出逃和复仇提供了可能性。为了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邓蒂斯把挖出来的泥块弄成碎末,然后把它们撒出窗外让海风吹进海里。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也是主人公智慧的表现。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在法利亚长老中风而死之后,邓蒂斯计上心来,钻进了包裹长老尸体的麻袋,结果被狱卒扔进海里,从而得以死里逃生。这一“掉包计”是作家的神来之笔,是大家手笔。掉包计的成功,是主人公非凡智慧的伟大胜利,绝非刀枪之类可及。总之,是希望和智慧使邓蒂斯得以重生,得以成为基督山伯爵,得以完成复仇计划(顺便提一句,他后来精心安排的复仇行动也体现了他高度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身陷邓蒂斯似的死境的人当然是不多的。但生活中令人绝望的事是时有发生的,需要希望和智慧支撑人生的情况是很多的。很遗憾很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那么差,有些傻瓜甚至会为一次失恋或落榜而自杀。其实这些人的痛苦与邓蒂斯的相比太微不足道了。这些人要是能读一读邓蒂斯越狱的故事,或许会发现自己的愚昧可笑,或许会变得更坚强一些、更聪明一些,那么世界也许会因此而少几桩可笑的惨剧。
-
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著,孙文正 译本书女主人公爱玛是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在修道院度过青年时代,饱读浪漫派作品。她嫁给平庸、迟钝的乡镇医生包法利后,不安于室,先后成为地主罗多尔夫与书记员莱昂的情妇。为了取悦莱昂,维持着奢华的生活,她挥霍了丈夫的财产,还借了高利贷。后来莱昂对她生厌,债主向她逼债,她走投无路,服砒霜自杀……福楼拜是力求完美的艺术大师,他视文字、文学创作为生命,用词极其准确,行文优美典雅,节奏流畅而富有音乐性。《包法利夫人》作为他的代表作,标志着法国小说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新。 本书是一幅道地的法国十九世纪的外省风俗画,其完美严谨的语言风格更是为后人传为美谈。美丽的主人公艾玛是富裕农民的独生女,因不甘与忠厚老实的丈夫过平庸的生活,两次发生婚外情,后均遭情人抛弃;又因过度消费,债台高筑,终于被迫自杀。著名作家左拉称本书为“同类小说准确无误的典范”。
-
格列佛游记(英国)斯威夫特著、孙鹤云译具有冒险精神的格列佛在航海途中遇见了暴风雨,于是他成了小人国和大人国的俘虏。在那里他经历了无比有趣的事情。通过在奇异国家里的冒险经历,各位读者可以大开眼界、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会变得更加勇敢。
-
九三年(法)雨果著;卢小香译《九三年》是1873年雨果七十高龄创作的最全一部重要作品。作品围绕着1793年法兰古共和国志愿军粉碎旺代反革命叛乱这一事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势力与封建保插势力之间生死大搏斗的生动描写,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激烈的阶级半争,从本质上反映了“以残酷对暴行”的时代特点,这是作品的主要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师陀夫人著;蒋虹丁,周韵译《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陀夫人对美国的蓄奴制所产生的把黑奴当成没有灵魂的牲畜肆意虐待和进行买卖的行为一向深恶痛绝。一八五O年美国联邦议会又通过了《逃奴法案》,规定任何人不得收留逃奴,自由州的居民如协助逃奴,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法律的通过无异于在美国全境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黑奴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而当时相当一批北方的政界与宗教界的领袖竟然为这一法案辩护,认为为了维护联邦统一,不致分成南北两个国家,这个法案是十分必要的。这使得斯陀夫人更为愤怒。她认为只有不了解蓄奴制的真相及其残酷性的人才会为蓄奴制与《逃奴法案》进行辩护,于是决心通过文学的形式,把蓄奴制的咱种骇人听闻的罪恶公这于世。她心目中的读者主要是北方信奉基督教的白人,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使他们同情并支持废除奴隶制的斗争。
-
鲁滨逊漂流记(英)笛福著;义海译英国青年鲁滨逊怀着云游四海的高志远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历经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终于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在孤岛上瞬间便几十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整个小说写得离奇而真实,引人入胜,是一部集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描写流浪汉的通俗性经典名著。
-
茶花女(法)小仲马著;孙良方,夏家珍译《茶花女》描写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取材于当时巴黎一名妓的真实故事。据考证,这个妓女名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因家境贫困,十五岁出走巴黎,由于她天资聪颖关税,便开始出入巴黎各大舞场,成了有钱的阔佬、公子哥们猎艳的口肉,以后便靠容貌和肉体换取奢侈的生活享受。终国过度的暴饮、狂欢和不分昼夜的肉欲纵横而染身肺痨,吐血而死,二十三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不幸阿尔芒父亲的出现粉碎了她的美梦,他的虚伪、自私再一次把玛格丽特推入灾难之中。她被迫离开了阿尔芒,事后遭到阿尔芒不明真相的种种侮辱和伤害,终因心力交瘁,饮恨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