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四军战史
作者:《新四军战史》编委会 编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6-01
ISBN:9787506553995
定价:¥4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新四军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日斗争的人民军队。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形势下,经国民党当局同意,由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从1937年10月起陆续改编而成。以10月12日为建军纪念日。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辖4个游击支队,10个团,1个特务营,共10329人。1937年12月25日在汉口建立军部,1938年1月6日移驻南昌。同年3月和4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敌人后方发展的指示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整训的命令,军部和第1、第2、第3支队先后到达皖南歙县岩寺地区,第4支队在皖西霍山地区集中后向皖中开进,随后即在长江南北作战略展开。第1、第2支队相继进入苏南,开辟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并将丹阳县的抗日武装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支队留在皖南担任长江防务。第4支队在皖中、皖东以游击战频繁打击日军。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到皖南视察,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了“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一方针,5月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领导第4支队和7月新编的第5支队,江北游击纵队。第4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定远县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第5支队开辟了以安徽省来安县半塔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在安徽省长江北岸开展游击战争,保持和皖南的联系。第1支队派出第6团向苏南东部发展,与当地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直抵上海郊区。1939年9月,江抗西撤到长江中的扬中县与挺进纵队合编,并向苏北发展。10月,第2支队第4团一部北渡长江,在扬州以西改编为苏皖支队,打通了与第5支队的联系。11月,第1、第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组成江南指挥部,统一领导在苏南和向苏北发展的部队。这一时期,新四军还增加了两支部队。1938年9月30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东征,开辟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正式改称为新四军第6支队,辖3个团和4个总队。1939年1月,在竹沟组成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向武汉外围挺进,先后与豫南、鄂中、鄂东的抗日武装合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开辟了豫鄂边区的抗日根据地,辖5个团队和3个游击总队。1940年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八路军应派部队与新四军合力发展华中的部署。八路军第2纵队主力和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先后越陇海路南下,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第5纵队。第4纵队执行向西防御任务。第5纵队执行向东发展任务。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率主力北渡长江,改称苏北指挥部;10月在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后,与南下支援的八路军第5纵队会师。11月17日,在江苏海安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23日迁盐城),叶挺任总指挥,陈毅任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胡服(刘少奇)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留在苏南的新四军第2支队领导机关,组建了新的江南指挥部。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当局发动皖南事变,围攻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叶挺下山谈判被扣。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袁国平在突围时牺牲。1月17日,国民党当局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1至第7师和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新四军总结皖南事变的教训,加强了党的绝对领导,加强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和抗日根据地建设,并根据斗争需要,实行主力地方化,先后成立苏中、淮南、苏北、淮北、皖江等军区以及许多军分区,发展了地方武装和民兵。1941年至1943年,新四军进行了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反磨擦斗争,渡过了抗日战争中最困难的时期。1944年,新四军展开局部反攻,先后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向浙江、河南发展迎接战略反攻的部署,第1师主力渡江南下,与苏南部队和浙东游击纵队会师,成立苏浙军区。第4师主力西征豫东,恢复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第5师派出河南挺进兵团北上,开辟了豫南,豫中抗日根据地。第5师还与南下的八路军第359旅会师,成立了鄂豫皖湘赣军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侵华日军和伪军听从蒋介石的命令,拒绝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新四军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到9月2日,共解放县城40座,重要集镇400余个,歼日伪军2.8万余人,占领了武汉外围和南京、太湖、天目山之间的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将苏中、苏北、淮南、淮北根据地连成了一片。8月26日,中共中央任命陈毅为新四军军长,饶漱石为新四军政治委员;后又任命罗炳辉为第二副军长。9月,根据中共中央在同国民党和平谈判中作出的重大让步,新四军在浙东、苏南、皖南的部队分别撤到长江以北。10月,执行中共中央作出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新四军军部北移山东临沂,并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新四军部分主力和留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后改称山东野战军;仍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组成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在此期间,新四军第3师开赴东北,第5师与八路军第359旅、河南军区组成中原军区,调离新四军的建制。1947年1月下旬至2月3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以及所属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新四军番号至此撤销。
作者简介
暂缺《新四军战史》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新四军
诞生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和中共中央的
方针
第二节 南方红军游击队实行战略任务转变
第三节 新四军军部和各支队组成并集结
第四节 建军初期的部队建设
第五节 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的工作和斗争
第二章 挺进大江南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第一节 京沪杭沦陷后的形势。中共中央的方
针和新四军的任务
第二节 第1、第2支队东进苏南
第三节 第3支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第四节 第4、第5支队开辟皖中和皖东
第五节 游击支队挺进豫皖苏边
第六节 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挺进武汉外围
第三章 贯彻“发展华中”的方针,创建抗日民主
根据地
第一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形势。中共
中央的方针和新四军的任务
第二节 定远、半塔反顽自卫战。粉碎日军“扫
荡”,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
第三节 击退日顽进攻,创建豫皖苏边区和皖
东北抗日根据地
第四节 发展鄂中、鄂东敌后游击战,创建豫鄂
边区抗日根据地
第五节 苏南主力北渡,开辟苏北抗日阵地
第六节 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协同新四军发
展华中
第七节 黄桥战役,打开苏北抗战局面
第八节 坚持苏南抗日阵地,粉碎日军对皖南
的“扫荡”
第四章 皖南事变。重建军部
第一节 皖南事变前的形势和中共中央的方针
第二节 皖南事变作战经过
第三节 政治反攻,军事自卫,打退国民党顽
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
第四节 重建军部,整编部队,全面提高部队
战斗力
第五章 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军的袭击,
坚持敌后抗战
第一节 敌后抗战进入困难时期的形势和新四
军的任务
第二节 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地区的大“扫荡”。
程道口战役
第三节 粉碎日伪军对苏中的“扫荡”和“分
区清剿”
第四节 粉碎日伪军对淮南的“扫荡”,坚持
路西,巩固路东
第五节 恢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粉碎日伪军
对苏北的“扫荡”
第六节 豫皖苏边区的反顽斗争和淮北反“扫
荡”。山子头战役
第七节 鄂豫边区的反“扫荡”和反磨擦作战
第八节 坚持苏南,抗击日伪军的“扫荡”和
国民党军的进攻
第九节 坚持与发展皖江抗日阵地
第六章 开展反“清乡”斗争,保卫和建设抗日根
据地
第一节 日伪策划和实施“清乡”
第二节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反“清乡”斗争
第三节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反“清乡”斗争
第四节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第五节 积极参加抗日根据地建设
第七章 开展攻势作战,恢复与扩大华中解放区
第一节 敌后抗战进入恢复发展时期的形势
和新四军的任务
第二节 发起车桥战役,揭开局部反攻的序幕
第三节 发起高杨、张楼等战役,广泛开展
攻势作战
第四节 西进北上,发展河南敌后抗战
第五节 向日伪军守备薄弱地区进攻,扩大解
放区
第六节 进军东南,建立反攻战略基地
第七节 配合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军华南
第八节 坚持与巩固淮南、皖江抗日阵地
第九节 广泛开展政治攻势,争取和瓦解日伪军
第十节 开展整风、生产、拥政爱民和整训运
动,为全面反攻进行思想物质准备
第八章 举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前夜的形势和新四军的
任务
第二节 展开全面反攻作战,夺取中小城市,
收复失地
第三节 发起两淮、盐城战役,扫清江北拒降
日伪军,巩固华中解放区
第四节 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
方针,全军整编
第五节 发起高邮战役,将苏皖解放区连成一片
第六节 进行津浦路中段、陇海路东段作战,
阻滞国民党军东进北犯,保卫抗战胜
利果实
结束语
附录:
新四军大事记
新四军战斗序列
新四军团职以上烈士英名录
新四军各年度实力统计表
新四军对日伪作战主要战绩和我军伤亡统计表
新四军反顽作战主要战绩和我军伤亡统计表
后记
附 图:
图1:南方红军游击队集结要图
图2:新四军办事机构分布要图
图3:新四军第1、第2支队进军、江南敌后要图
图4:新四军第3支队坚守皖南要图
图5:新四军第4、第5支队进军皖中皖东要图
图6: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皖苏边要图
图7:豫鄂边区抗日武装发展示意图
图8: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9:八路军一部南下华中要图
图10:创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11: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12:皖南事变作战经过要图
图13:新四军各师整编情况图
图14:苏北苏中反“扫荡”战斗要图
图15:豫皖苏边区反顽战斗要图
图16:发展皖中坚持苏南皖南要图
图17: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18:淮北苏北反“扫荡”战斗要图
图19:大悟山反“扫荡”战斗要图
图20:巢无地区反“扫荡”战斗要图
图21:粉碎国民党军进犯淮北淮南皖江苏南
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22:苏南反“清乡”斗争要图
图23:苏中反“清乡”斗争要图
图24:车桥战役要图
图25:高沟杨口战役要图
图26:恢复豫皖苏边区要图
图27:向河南敌后发展示意图
图28:向东南发展示意图
图29:坚持淮南津浦路西和皖江阵地要图
图30:新四军1945年春季攻势作战要图
图31:新四军1945年夏季攻势作战要图
图32:新四军反攻形势图
图33:两淮战役要图
图34:盐城战役要图
图35:高邮战役要图
诞生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和中共中央的
方针
第二节 南方红军游击队实行战略任务转变
第三节 新四军军部和各支队组成并集结
第四节 建军初期的部队建设
第五节 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的工作和斗争
第二章 挺进大江南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第一节 京沪杭沦陷后的形势。中共中央的方
针和新四军的任务
第二节 第1、第2支队东进苏南
第三节 第3支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第四节 第4、第5支队开辟皖中和皖东
第五节 游击支队挺进豫皖苏边
第六节 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挺进武汉外围
第三章 贯彻“发展华中”的方针,创建抗日民主
根据地
第一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形势。中共
中央的方针和新四军的任务
第二节 定远、半塔反顽自卫战。粉碎日军“扫
荡”,创建淮南抗日根据地
第三节 击退日顽进攻,创建豫皖苏边区和皖
东北抗日根据地
第四节 发展鄂中、鄂东敌后游击战,创建豫鄂
边区抗日根据地
第五节 苏南主力北渡,开辟苏北抗日阵地
第六节 八路军主力一部南下,协同新四军发
展华中
第七节 黄桥战役,打开苏北抗战局面
第八节 坚持苏南抗日阵地,粉碎日军对皖南
的“扫荡”
第四章 皖南事变。重建军部
第一节 皖南事变前的形势和中共中央的方针
第二节 皖南事变作战经过
第三节 政治反攻,军事自卫,打退国民党顽
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
第四节 重建军部,整编部队,全面提高部队
战斗力
第五章 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军的袭击,
坚持敌后抗战
第一节 敌后抗战进入困难时期的形势和新四
军的任务
第二节 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地区的大“扫荡”。
程道口战役
第三节 粉碎日伪军对苏中的“扫荡”和“分
区清剿”
第四节 粉碎日伪军对淮南的“扫荡”,坚持
路西,巩固路东
第五节 恢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粉碎日伪军
对苏北的“扫荡”
第六节 豫皖苏边区的反顽斗争和淮北反“扫
荡”。山子头战役
第七节 鄂豫边区的反“扫荡”和反磨擦作战
第八节 坚持苏南,抗击日伪军的“扫荡”和
国民党军的进攻
第九节 坚持与发展皖江抗日阵地
第六章 开展反“清乡”斗争,保卫和建设抗日根
据地
第一节 日伪策划和实施“清乡”
第二节 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反“清乡”斗争
第三节 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反“清乡”斗争
第四节 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第五节 积极参加抗日根据地建设
第七章 开展攻势作战,恢复与扩大华中解放区
第一节 敌后抗战进入恢复发展时期的形势
和新四军的任务
第二节 发起车桥战役,揭开局部反攻的序幕
第三节 发起高杨、张楼等战役,广泛开展
攻势作战
第四节 西进北上,发展河南敌后抗战
第五节 向日伪军守备薄弱地区进攻,扩大解
放区
第六节 进军东南,建立反攻战略基地
第七节 配合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军华南
第八节 坚持与巩固淮南、皖江抗日阵地
第九节 广泛开展政治攻势,争取和瓦解日伪军
第十节 开展整风、生产、拥政爱民和整训运
动,为全面反攻进行思想物质准备
第八章 举行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一节 抗日战争胜利前夜的形势和新四军的
任务
第二节 展开全面反攻作战,夺取中小城市,
收复失地
第三节 发起两淮、盐城战役,扫清江北拒降
日伪军,巩固华中解放区
第四节 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
方针,全军整编
第五节 发起高邮战役,将苏皖解放区连成一片
第六节 进行津浦路中段、陇海路东段作战,
阻滞国民党军东进北犯,保卫抗战胜
利果实
结束语
附录:
新四军大事记
新四军战斗序列
新四军团职以上烈士英名录
新四军各年度实力统计表
新四军对日伪作战主要战绩和我军伤亡统计表
新四军反顽作战主要战绩和我军伤亡统计表
后记
附 图:
图1:南方红军游击队集结要图
图2:新四军办事机构分布要图
图3:新四军第1、第2支队进军、江南敌后要图
图4:新四军第3支队坚守皖南要图
图5:新四军第4、第5支队进军皖中皖东要图
图6: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皖苏边要图
图7:豫鄂边区抗日武装发展示意图
图8: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9:八路军一部南下华中要图
图10:创建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11: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12:皖南事变作战经过要图
图13:新四军各师整编情况图
图14:苏北苏中反“扫荡”战斗要图
图15:豫皖苏边区反顽战斗要图
图16:发展皖中坚持苏南皖南要图
图17: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18:淮北苏北反“扫荡”战斗要图
图19:大悟山反“扫荡”战斗要图
图20:巢无地区反“扫荡”战斗要图
图21:粉碎国民党军进犯淮北淮南皖江苏南
抗日根据地要图
图22:苏南反“清乡”斗争要图
图23:苏中反“清乡”斗争要图
图24:车桥战役要图
图25:高沟杨口战役要图
图26:恢复豫皖苏边区要图
图27:向河南敌后发展示意图
图28:向东南发展示意图
图29:坚持淮南津浦路西和皖江阵地要图
图30:新四军1945年春季攻势作战要图
图31:新四军1945年夏季攻势作战要图
图32:新四军反攻形势图
图33:两淮战役要图
图34:盐城战役要图
图35:高邮战役要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