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 选编《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6卷)》由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选编。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被誉为“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拥有最多读者和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编者从近年来的中国微型小说作品中遴选出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佳作一千零一篇,编成丛书一套十本。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 选编《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3卷)》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本卷为第三卷。
-
芸窗藏秀张喆 著2005年,《女性与收藏·芸窗藏秀:我的收藏札记》作者曾在《北京晚报》“四合院周刊”撰文,忆其收藏古代挂件的经历和趣事,深受读者喜爱。《女性与收藏·芸窗藏秀:我的收藏札记》中,作者以女性藏者对古物独有的审美视角和感悟力,以女性记者对于人和物的敏锐观察力,通过藏晶、行家,和古物坊市等不同主题,忆述自己近二十年问所藏所遇,所闻所悟,令人读之悦然。书中百余幅珍贵实物图片,为作者多年积藏的畅神之物,特别是那些已难寻觅的明清时代摆件挂件,更显弥足珍贵。书中灵动深刻的文字与丰富可爱的民间艺术藏品,为读者展示了一位当代中图知识女性所拥有的文化生活品位以及由收藏而行生出的对于人生的种种静思。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微型小说选刊杂志社 选编《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4卷)》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本卷为第四卷。
-
21世纪中国最佳中篇小说2000-2011孟繁华 主编中篇小说作为一个文体,代表了十多年来高端艺术的成就,一篇文章远不可能穷尽十多年中篇小说的全部成就和问题,挂一漏万在所难免。《玉米》表达的是玉米情感“疼痛的历史”。毕飞宇仅凭《玉米》便可独步文坛。《喊山》是一部充满了浪漫气息的小说,韩冲和哑巴红霞没有身体接触,但这里的两性关系比身体接触过的韩冲与琴花要动人得多。《逝者的恩泽》,是一篇构思缜密、想象奇崛、苦涩凄婉又情调浪漫的小说。无论它的趣味还是内在品格,在当下的中篇小说中都可谓是不可多得的上品。在文学日益“小众化”的时代,它将高端艺术追求的深刻、价值和意义的属性表达得更为充分,从而越发显示了文学的不可替代。
-
中国当代名家小说集萃林文力 编暂缺简介...
-
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贺绍俊 主编什么才是中篇小说的佳作?在我看来,至少应该包括两点:它既应该是好看的小说,也应该是有文学意蕴的小说。找好看的小说不难,找有文学意蕴的小说也不难,但要找二者兼于一身的小说就有点难了。收入这本集子里的中篇小说虽然不能说都做到了二者完美的结合,但我们能够感觉到作者在两方面都有所追求。一个作家在写中篇小说时,能够做到既追求好看,也追求文学意蕴,就已经站在佳作的起点上了。中篇小说写作的难度也就在这里,因为作者在追求好看的时候难免伤及文学意蕴,在追求文学意蕴时又难免伤及好看。中篇小说作家实在是面临一个“鱼与熊掌”的难题呀!但中篇小说的佳作必须是“鱼”与“熊掌”的复合体。 2011年是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整年,一个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与此相关的献礼文艺作品出了不少。中篇小说写作并不存在献礼一说,但作家们因此而有了更多机会对历史进行深入的了解,一些作家也愿意以小说写作的方式去面对历史,去叩问历史。方方的《民的1911》(《上海文学》第7期)可以说是这类写作中的佳构。方方所生活的城市武汉,是一座见证辛亥革命历史的重要城市,她因此也就对辛亥革命有了一种特别的兴趣,她曾经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决定要为这段历史写一部长篇小说。
-
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贺绍俊 主编阅读2011年的短篇小说,经常能发现一些不太熟悉的名字,这是最令我欣喜的事情。与这一欣喜事情相伴随的是,一些好小说都出白年轻作家之手,这真是喜上加喜。为什么我特别看重这一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短篇小说写作的后继有人,而且也关系到纯文学性的小说能不能存在下去。我们一般将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在我看来,短篇小说是最具文学性的小说样式。现代的短篇小说从“五四”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反复磨炼,应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体了。二十一世纪前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变革,比如市场经济、互联网、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新媒体,等等,这些变革对文学的冲击不容低估。但唯有短篇小说似乎在这些外来的冲击下显得无动于衷。这说明短篇小说这一文体已经成熟为一个相当坚固的堡垒,它代表了传统小说的审美形态,不会去迎合外在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文学生产环境,许多文学样式不得不改头换面,而改来改去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把许多适应当下消费时代的新因素强行往文学里面塞,二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尽可能地淡化。但文学为了适应消费时代的改变,带来的并不是文学的新生,而是文学的泛化、矮化和俗化。当然,以达尔文主义来看这些会是一个乐观的结论,因为优胜劣汰,旧的文学死亡了,会诞生一个新的文学形态,比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但我始终认为,文化和文学拒绝进化论。因此,能够将一种传统的文学形态保存完好,将是人类文明的幸事。
-
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2000-2011杨晓敏,泰俑 主编小小说的兴起,是因为随着时代进步和生活节奏加快,广大读者和有识之士,都希望把文章写得短些、精粹些,所以小小说简约精致,情节单纯,尺幅波澜。它除了具备短篇小说的人物、情节、故事等要素外,还贴近生活,紧扣时代脉搏,负有\传递信息\的特殊使命。小小说是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精灵,是大众化的文体,能产生近距离的心理效应。无论对于作者、编者还是读者,小小说都有一种谜一般的诱惑。阅读本书可以使读者更深刻体会到小小说这种新文学体例的思想,领略它的魅力,相信任何爱好文学的读者都无法抵御小小说的强烈吸引。
-
余华中短篇小说余华 著《余华中短篇小说(套装共6册)》是作者从1986年到1998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包括《鲜血梅花》《战栗》《现实一种》《我胆小如鼠》《世事如烟》《黄昏里的男孩》六册。《鲜血梅花》是我作者学经历中异想天开的旅程,或者说作者的叙述是在想象的催眠里前行,奇花异草历历在目,霞光和云彩转瞬即逝。于是这里收录的5篇作品仿佛梦游一样,所见所闻飘忽不定,人物命运也是来去无踪。《我胆小如鼠>里的3篇作品,讲述的都是少年茫然的经历和内心的成长。那是恐惧、不安和想入非非的历史,也是欲望和天性的道路。这时候,世界最初的图像就像复印机一样,迅速地印在了这些少年的心灵深处,他们的成长就是对这图像的不断修改。《黄昏里的男孩》收录了12篇作品,这是作者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令人不安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最基本的感受,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世事如烟》所收的8篇作品是潮湿和阴沉的,也是宿命和难以捉摸的。因此人物和景物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关系都是若即若离。这是作者80年代的努力,当时我努力去寻找他们之间内部的联系方式,而不是那种显而易见的外在的逻辑。《战栗》也是3篇作品,这里更多地表达了对命运的关心。无论是在动荡的年代里,还是在宁静的生活中,这些人的命运都在随波逐流,反抗也好,挣扎也好,或者逆来顺受,最后都一样。它们是现实的,也是内心的。《现实一种》里的3篇作品记录了作者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波涛般涌动着,这是从噩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