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
魔桶(美)马拉默德 著,吕俊 译本书的味道,就像旧衣服的灰尘、梅雨天的书房……杂货店里的油盐酱醋的味道,这些气息混合成他小说的素朴的灵魂。本书里有十三个故事,每一个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件小小的而又极具个性的艺术品。读过此书,除了赞美,还有感恩。
-
罗生门(日)芥川龙之介 著,楼适夷 等译芥川龙之介编著的《罗生门》内容介绍:像他那种兼备很高教养和趣味,以及和汉洋的学问的作家,今后将不会有。从集悠久的传统和趣味,以及欧洲的学问于一身的意义上说,芥川龙之介该是过渡期的日本代表性作家,因为在我们下一个时期,将不会有和汉的正统的传统与趣味表现于文艺中。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才华横溢、学力丰厚、思想深刻、气品高迈、文字清丽,在艺术琢磨上颇有功力的作家。一起来翻阅《罗生门》吧!
-
2011中国短篇小说年选中国小说学会 主编,洪冶纲 选编作者简介:洪治纲,男,1965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东至县。文学博士。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及评论200余万字。出版有《守望先锋》、《余华评荡》、《无边的迁徙》、《中国六十出生作家群研究》、《主体性的弥散>等个人专著十余部,以及《国学大师经典文存》、《最新争议小说选》、《年度中国短篇小说选》等个人编著二十余部。
-
缺乏经验的世界盛可以 著盛可以女,20世纪70年代出生于湖南益阳,现居北京。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至今发表作品近200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道德颂》《水乳》《火宅》等,以及《缺乏经验的世界》《取暖运动》《谁侵占了我》等多部中短篇小说集。《缺乏经验的世界》主要内容包括德懋堂、墙、白草地、缺乏经验的世界、致命隐情、鱼刺、上坟、惜红衣……《缺乏经验的世界》是深圳当代短小说8大家之一。
-
不可不读的外国百年百篇经典小小说方东方,陈永林 主编《不可不读的外国百年百篇经典小小说》精选的佳作如冬日灿烂的阳光,照耀人性的每个角落;如充满智慧的钥匙,帮你开启成功之门;如一位睿智的朋友,帮你提升人生境界。《不可不读的外国百年百篇经典小小说》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作者,这是好现象,再次证明微型小说作者队伍的不断扩大、成长。所选作品是经典中的经典。
-
曹利军作品精选曹利军 著骆驼草,属落叶灌木。身躯矮小,但根系发达。丸根极深,不怕风沙,不怕干旱,即使一年不下雨也不会枯死。在恶劣的环境中,骆驼草与大自然抗争,顽强地生长。以它不屈的意志滞止了风沙的流动。这不正是我们这些病残、作家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吗?
-
不可不读的中国百年百篇经典小小说方东方,陈永林 主编《不可不读的中国百年百篇经典小小说》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作家的代表作品为线,勾画出一百年来中国小小说的发展景象。这些经典作品给初学写小小说的人提供了范本,可供借鉴。为了区别于别的选本,《不可不读的中国百年百篇经典小小说》在内容上更注重于可读性、时代性、趣味性,还有巧妙的构思、深刻内涵等因素。
-
欧美经典博弈小说精选刘文荣 选编《欧美经典博弈小说精选》所选普希金的《黑桃皇后》、莱蒙托夫的《宿命论者》、托尔斯泰的《弹子房记分员笔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徒》和契诃夫的《打赌》,均为俄国经典博弈小说。《欧美经典博弈小说精选》中,普希金的《黑桃皇后》和莱蒙托夫的《宿命论者》可谓俄国博弈小说的开山之作,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赌徒》,则是俄国博弈小说乃至欧美博弈小说中的杰作。
-
欧美经典历险小说精选刘文荣 选编历险小说不仅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小说,后来还一直是欧美最热门的小说种类之一,其作品之多,读者之众,大概只有情爱小说能与之相比。不过,必须承认,历险小说,包括18世纪的“哥特式小说”和19世纪的“寻宝小说”,用今天的话来说,大多是“通俗小说”,即以陌生环境和惊险情节吸引读者,通常只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这样的历险小说固然有其娱乐价值,但不是本书所要选取的,因为本书名为《欧美经典历险小说精选》——也就是说,约瑟夫·康拉德和杰克·伦敦编著的《欧美经典历险小说精选》所选的是出自欧美经典作家之手的历险小说。
-
想我眷村的兄弟们朱天心 著台湾实力派作家朱天心的小说集,精选其自一九七三到一九九一年间所写的十一个中短篇小说。作者怀着极大的现实关注和眷村情怀,二十余年的创作几乎没有间断过这个主题,从早期新鲜利落、清新浪漫的描摹(《方舟上的日子》、《绿竹引》等),到八九十年代沧桑复杂、浓烈得几近呐喊的名篇《时移事往》、《想我眷村的兄弟们》等,刻画出一众不胜乡愁和困顿的老兵、在眷村成长、选择、流离的女孩和少年,作品语言活泼开阔,情感浓密,思韵犀利,令人深味青春的美好纯朴和成长的尴尬与代价。其间夹杂对家园身世的追怀,对人心人情的描摹,对世事和自身的反思,也都生动而深刻,这使得她的这一主题的系列作品突破时间的重围,成为台湾反映“眷村文化”的代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