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炮火硝烟的战争

炮火硝烟的战争

作者:陈伯江、接培柱 编著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7-01

ISBN:9787801997562

定价:¥3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本书为其中一本,书本翔实介绍了中国国共两党间炮火硝烟的战争历史。此次出版的军事题材系列图书,大多数为第一次出版,有史有论、见人见事、题材迥异,从不同角度记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作者简介
  陈伯江 曾任军事科学院战略部正师职研究员,军事学硕士,大校军衔。 长期从事战略战役理论和中外军事历史研究,并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从事客座研究,发表相应理论专著及文章逾500万字。曾被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国际展望》杂志等媒体聘为特约嘉宾、评论员或专栏作者。著有。《名家谈军事革命与当代战争热点问题》、《美国高级将领与著名学者访谈录》、《中国大校在美国》、《高技术硪争论》、《陆空协同作战概论》、《影响历史的十大军事名著》等多部专著。
目录
序言
引子
第一章 震撼历史的枪声
甘棠湖畔秘密“小船会议”作出重要决定:叶挺、贺龙的部队立即向南昌开进
前委书记周恩来签发命令:“……明(1)日4时开始向城内外所驻敌军进攻,一举而矸之”
起义前夜朱德“宴请”敌团长时得知消息泄露;前委当机立断把起义时间提前两小时
1927年8月1日黎明,第一面人民军队的红旗在起义军指挥部屋顶上升起
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千里转战,历尽艰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
第二章 中央红军第三次反“围剿”
两次“围剿”失败,“招降”计划破产,蒋介石亲率30万大军进行第三次“围剿”
敌人“长驱直入”20余日找不到红军主力决战;红军千里回师为转入反攻创造条件
红军在关键时刻巧获两份重要情报,突破重围五天三战皆捷
红十二军佯装主力牵着敌人“游山”;毛泽东率主力从敌人眼皮底下突围
蒋介石后院起火仓促收兵;红军乘胜追歼再传捷报
第三章 四渡赤水出奇兵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战场上第二次直接较量,兵力对比仍然是1:10
毛泽东决心重返黔北打一次大仗,二渡赤水,连克桐梓、娄山关,重新占领遵义
蒋介石亲赴重庆狂叫要“雪遵义失败之耻”;毛泽东徘徊诱敌三渡赤水引敌西进
毛泽东挥师四渡赤水妙计频出,蒋介石步步就范连呼“上当”
蒋介石受困贵阳;毛泽东借蒋介石之手调出滇军为红军让路
第四章 落脚陕北的“奠基礼”
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组建红十五军团,在劳山、榆林桥连胜“围剿”陕甘苏区的东北军
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共同在直罗镇设下再次痛击东北军的“口袋”
敌一0九师师长牛元峰自告奋勇“蛇钻细管”;毛泽东三次发令:“要坚决打一个歼灭战”
牛元峰到达直罗镇发出“报捷”电报不久,红军便从南北高山压了下来
牛元峰兵败送命老牛湾;国民党有人称牛“犯姓毙命,天意注定”
第五章 平型关大捷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毛泽东力主打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骄狂日军西进,平型关危在旦夕
八路军高唱东进序曲,林彪苦苦思索如何打好第一仗
平型关,八路军为板垣师团挑选了坟场
激战峡谷,八路军对日作战的第一场硬仗
蒋介石得知平型关大捷,电贺朱德:25日一战,歼寇如麻
第六章 战争史上的奇观
1940年寒冷的春天,多田骏想用“囚笼”困死八路军
“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
第一阶段作战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希望这样的战斗再来一两次
彭德怀又一次坐镇前线,八路军反“扫荡”浴血激战
毛泽东等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布结束。”
第七章 黑土地上的狂飙
斗转星移,毛泽东要找蒋介石决战
解放军实施“关门打狗”战略;大决战的第一回合在锦州揭幕
解放军长围久困,蒋介石计无所出;长春和平解放
蒋介石带爱将杜聿明三至沈阳,但他看到的仍是廖兵团覆灭
受宠若惊的周福成要在沈阳拼死一搏;解放军摧枯拉朽解放东北全境
第八章 决战淮海
蒋介石在徐淮摆了一个十字阵;毛泽东因势造势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华野拖住黄百韬、中野切断徐蚌线后,蒋介石变本加厉投入赌注,小淮海变成了大淮海
血战碾庄圩,黄百韬至死有“三不解”
黄百韬被歼,蒋介石进退两为难;两大主力会战,刘伯承戏称“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
双堆集大血战,蒋介石的12万大军灰飞湮灭
毛泽东统筹全局在淮海施缓兵计;淮海大决战以杜聿明集团全军覆灭而告终
第九章 风雷激荡涤平津
傅作义撤守两难;毛泽东决定提早进行平津战役
先揪蛇尾,再断蛇头,傅作义如意长蛇阵不如意
横扫平张线,“傅冢车”顷刻间烟消云散
以打促谈,刘亚楼只用29个小时就攻克了天津城
傅作义准备冒“三个死”,古城一夜换新貌
第十章 铁血上甘岭
志愿军展开秋季战术反击;克拉克技穷决定“摊牌”
秦基伟说三十八军“是‘万岁军’,我们十五军也要打个‘九千岁’”
艰苦卓绝坑道战,志愿军筑起打不破的钢铁防线
志愿军发动胜利大反击,上甘岭成为“联军”的绞肉机
上甘岭,一个美国人不愿听到的名字
主要参考书目
编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