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弘道扬善:道教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丁常云 著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1
ISBN:9787532621767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弘道扬善:道教伦理用及其现代价值》是《上海城隍庙·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之一。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丁常云撰写。全书通过道教著名经籍《道德经》、《太平经》、《太上感应篇》等的介绍和阐述,揭示道教伦理道德的特征和真谛。通过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道教伦理道德的渊源和内涵,而且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净化心灵,规范言行举止,提升人格魅力。
作者简介
丁常云,1964年11月生,江苏句容市人,硕士。1986年人道,1989年毕业于上海道学院。师从道教正一派大师陈莲笙先生。曾任上海市道教协会文化研究室主任,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华道藏》编委。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浦东新区道教协会会长,《上海道教》杂志主编,上海钦赐仰殿管委会主任。曾参加编著《上海宗教志》、《中华道教大辞典》、《宗教钩沉》、《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中国道教宫观文化》,合著《钦赐仰殿与东岳信仰》、《当代中国宗教禁忌》、《十大道士》、《吕祖无极宝忏注》、《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编著《太上感应篇注释》、《弘道扬善》,撰写道教学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绪论 道教伦理概述
一、道教伦理概念界说
二、传统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关系
三、道教伦理的主要特征
四、道教伦理的基本内涵和表现领域
(一)教义中的伦理思想
(二)神仙信仰中的道德追求
(三)清规戒律中的道德约束
(四)道教禁忌中的道德要求
(五)劝善书中的道德规范
(六)各教派立教宗旨中的伦理道德
(七)道教科仪中的伦理思想
(八)历代高道的道德言行
(九)仙话故事、道情戏、水陆画等的伦理教育
五、道教伦理的现实与未来
第一章 苴啬德:道教徒的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一、道法自然:道教的天道原则
二、柔弱不争:道教徒的处世方式
(一)柔弱为上的人生态度
(二)为而不争的处世原则
三、奉道行事:道教徒的人格理想
(一)“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
(二)奉道是道教徒的人生追求
(三)神仙是道教人格理想的典范
四、忠孝为先:道教伦理的价值取向
(一)忠孝之道本于天地
(二)学道当以忠孝为先
(三)净明以忠孝为本
五、诚信不欺:道教伦理的基本原则
(一)天道以至诚为本
(二)持戒以守信为先
(三)信仰以虔诚为首
(四)行善以诚心为要
㈤和谐以诚信为基
第二章 济世利人:道教济世伦理的理念与实践
一、学道为人:道教济世伦理的基本理念
(一)慈悲仁爱的道德理念
(二)学道为人的济世理念
二、慈心于物:道教济世伦理的情感依据
(一)万物皆有道性的情感寄托
(二)齐同慈爱的至善真情
三、无量度人:道教济世伦理的普世性质
(一)崇尚道德的普世美德
(二)度化众生的普世精神
四、扶贫帮困:道教济世伦理的具体实践
(一)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二)扶贫帮困的具体实践
第三章 慈爱和同:道教和谐社会伦理的追求与使命g
一、慈爱和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境界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准则
(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三)济世利人的至善境界
二、众生平等: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
(一)众善奉行的道德理念
(二)众生平等的和谐理念
(三)欣乐太平的社会理想
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法则
(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
(二)道教的生态伦理精神
(三)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
(四)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第四章 贵生重命:道教生命伦理的价值取向与追求
一、仙道贵生:道教生命伦理的核心内容
(一)积善成仙的生命追求
(二)人道与仙道并修的道德伦理
(三)好生恶杀的生命伦理
二、我命在我:道教生命伦理的基本精神
(一) 自然无为的生命观
(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
(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三、修身养性:道教生命伦理的实现手段
(一)从天道自然到人道养生
(二)从外丹实践到内丹修炼
(三)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
四、长生久视:道教生命伦理的理想境界
(一)神仙可学论的基本思想
(二)学道与修仙的生命追求
(三)与道合真的理想境界
第五章 立德践行:道教伦理修养的方法与当代启示
一、众善奉行:道教伦理修养的原则
(一)正心去欲的原则
(二)慈悲济世的原则
(三)行善抑恶的原则
二、赏善罚恶:道教伦理修养的方法
(一)严格自律的修养方法
(二)劝善度人的修养方法
(三)诸恶莫作的修养方法
三、规戒禁忌:道教伦理修养的途径
(一)戒律与禁忌
(二)道教伦理修养的主要途径
四、道德教化:道教伦理修养的当代启示
(一)对个人自身修养的启示
(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启示
(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第六章 积功行善:道教劝善活动的社会功能
一、太上感应:道教劝善思想的形成
(一)天人感应思想的由来
(二)人感应与因果报应
(三)《太上感应篇》的出现
二、善恶分明:道教劝善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善与恶的思想
(二)社会人伦与道德规范
(三)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
三、道德至上:道教劝善书的伦理特色
(一)对行善积德的规劝
(二)对社会道德的教化
(三)道德至上的伦理特色
四、净化人心:道教劝善书的社会作用
(一)精神生活的补充作用
(二)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
(三)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
(四)身心健康的引导作用
第七章 紫气东来:道教伦理的现代建设与传扬
一、继承传统:道教传统伦理的学习与研究
(一)对道教传统伦理的再认识
(三)道教传统伦理的继承与发展
二、适应时代:道教传统伦理的现代建设
(一)对现代道教伦理的一般认识
(二)与时俱进地推进道教伦理建设
(三)加强道教自身的宗教伦理建设
三、服务社会: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走向
(一)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
(二)探索道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一、道教伦理概念界说
二、传统伦理与道教伦理的关系
三、道教伦理的主要特征
四、道教伦理的基本内涵和表现领域
(一)教义中的伦理思想
(二)神仙信仰中的道德追求
(三)清规戒律中的道德约束
(四)道教禁忌中的道德要求
(五)劝善书中的道德规范
(六)各教派立教宗旨中的伦理道德
(七)道教科仪中的伦理思想
(八)历代高道的道德言行
(九)仙话故事、道情戏、水陆画等的伦理教育
五、道教伦理的现实与未来
第一章 苴啬德:道教徒的人格理想与价值目标
一、道法自然:道教的天道原则
二、柔弱不争:道教徒的处世方式
(一)柔弱为上的人生态度
(二)为而不争的处世原则
三、奉道行事:道教徒的人格理想
(一)“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
(二)奉道是道教徒的人生追求
(三)神仙是道教人格理想的典范
四、忠孝为先:道教伦理的价值取向
(一)忠孝之道本于天地
(二)学道当以忠孝为先
(三)净明以忠孝为本
五、诚信不欺:道教伦理的基本原则
(一)天道以至诚为本
(二)持戒以守信为先
(三)信仰以虔诚为首
(四)行善以诚心为要
㈤和谐以诚信为基
第二章 济世利人:道教济世伦理的理念与实践
一、学道为人:道教济世伦理的基本理念
(一)慈悲仁爱的道德理念
(二)学道为人的济世理念
二、慈心于物:道教济世伦理的情感依据
(一)万物皆有道性的情感寄托
(二)齐同慈爱的至善真情
三、无量度人:道教济世伦理的普世性质
(一)崇尚道德的普世美德
(二)度化众生的普世精神
四、扶贫帮困:道教济世伦理的具体实践
(一)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二)扶贫帮困的具体实践
第三章 慈爱和同:道教和谐社会伦理的追求与使命g
一、慈爱和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境界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关系准则
(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三)济世利人的至善境界
二、众生平等:人与社会的和谐理念
(一)众善奉行的道德理念
(二)众生平等的和谐理念
(三)欣乐太平的社会理想
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法则
(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
(二)道教的生态伦理精神
(三)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
(四)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
第四章 贵生重命:道教生命伦理的价值取向与追求
一、仙道贵生:道教生命伦理的核心内容
(一)积善成仙的生命追求
(二)人道与仙道并修的道德伦理
(三)好生恶杀的生命伦理
二、我命在我:道教生命伦理的基本精神
(一) 自然无为的生命观
(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
(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三、修身养性:道教生命伦理的实现手段
(一)从天道自然到人道养生
(二)从外丹实践到内丹修炼
(三)道教养生的主要方法
四、长生久视:道教生命伦理的理想境界
(一)神仙可学论的基本思想
(二)学道与修仙的生命追求
(三)与道合真的理想境界
第五章 立德践行:道教伦理修养的方法与当代启示
一、众善奉行:道教伦理修养的原则
(一)正心去欲的原则
(二)慈悲济世的原则
(三)行善抑恶的原则
二、赏善罚恶:道教伦理修养的方法
(一)严格自律的修养方法
(二)劝善度人的修养方法
(三)诸恶莫作的修养方法
三、规戒禁忌:道教伦理修养的途径
(一)戒律与禁忌
(二)道教伦理修养的主要途径
四、道德教化:道教伦理修养的当代启示
(一)对个人自身修养的启示
(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启示
(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
第六章 积功行善:道教劝善活动的社会功能
一、太上感应:道教劝善思想的形成
(一)天人感应思想的由来
(二)人感应与因果报应
(三)《太上感应篇》的出现
二、善恶分明:道教劝善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善与恶的思想
(二)社会人伦与道德规范
(三)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
三、道德至上:道教劝善书的伦理特色
(一)对行善积德的规劝
(二)对社会道德的教化
(三)道德至上的伦理特色
四、净化人心:道教劝善书的社会作用
(一)精神生活的补充作用
(二)思想道德的教化作用
(三)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
(四)身心健康的引导作用
第七章 紫气东来:道教伦理的现代建设与传扬
一、继承传统:道教传统伦理的学习与研究
(一)对道教传统伦理的再认识
(三)道教传统伦理的继承与发展
二、适应时代:道教传统伦理的现代建设
(一)对现代道教伦理的一般认识
(二)与时俱进地推进道教伦理建设
(三)加强道教自身的宗教伦理建设
三、服务社会: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走向
(一)道教伦理的现代价值
(二)探索道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