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协商性司法
作者:马明亮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5-01
ISBN:9787503673894
定价:¥2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我国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是“文革”后的第一部刑事程序法,由于受当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策的影响,其主要的任务设定为如何为刑事实体法服务、如何获取实体意义的公正。由于它很大程度上沦为一种惩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工具(普通程序的粗糙、证据规则的严重缺失以及根本就不需要简易程序就是明证),刑事诉讼效率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维护。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众对司法正义的要求越来越广泛,这时实务界面临着难以承受的由于公正缺失所带来的现实压力,再加上学界不断对程序公正的呼吁,1995年开始以司法公正尤其是程序公正为重点研讨刑事诉讼法的整体修改,并于1996年通过了新的刑事诉讼法典。该法典不仅在普通程序中引入了对抗制的很多因素,加强对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力度,而且增加了简易程序。司法的公正与效率通过程序分离获得了表面上的融洽共存。
作者简介
暂缺《协商性司法》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视野决定了世界的大小
一、我国刑事诉讼程序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二、协商性司法:摆脱困境的一种自发反应
三、重视“沉默的大多数”
四、思想与思路:对散落片断的整合与创新
五、文眼与文脉:从一般到特殊
上篇:协商性司法(作为司法潮流)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章 协商性司法:一种学术抽象与归纳
一、术语的初步界定
二、协商性司法的主要制度形式
三、协商性司法的外在程序特征
四、协商性司法的本质:一种合作的司法模式
五、协商性司法与恢复性司法之比较
第二章 协商性司法的发展史??侧重于成因的考察
一、 中世纪晚期~世纪中后期:协商性司法在英美法系协商性司法??一种新程序主义理念初步萌芽
二、世纪末期~“二战”之前:协商性司法的进一步发展
三、“二战”之后:协商性司法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四、协商性司法在两大法系的不同实践范式
五、协商性司法在两大法系司法范式不同的成因
第三章 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一、政治基础
二、文化基础
三、哲学基础
四、犯罪学基础
五、刑事实体法基础
六、刑事程序法基础
第四章 协商性司法在西方国家面临的争论
一、协商性司法对大陆法系诉讼制度的冲击与面临的争论
二、协商性司法对英美法系诉讼制度的冲击与面临的争论
三、超越法系:协商性司法的内在局限的整合分析
四、国际刑事法院适用协商性司法所面临的争论
五、协商性司法的“生态环境”
下篇:协商性司法在中国的兴起
第五章 协商性司法在中国的生成:表征与成因
一、侦查阶段的协商模式
二、起诉阶段的协商模式
三、审判阶段的协商模式
四、协商模式的保障制度
五、协商件司法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第六章 协商性司法在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三、协商性司法的实践效果分析
四、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七章 走出困境的努力:三个理论问题
一、协商性司法与法治建设
二、罪刑协商的正当性问题
三、罪刑协商程序的公正性问题
第八章 制度建设:实现“公平、正当的协商程序”
一、协商程序的路径选择
二、协商性司法在中国未来的走势
三、保障协商程序公平性的制度建设
四、保障协商程序正当性的努力
未竟的篇章 :“追求和谐”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目标
一、协商性司法的价值取向:通过协商实现社会的“和谐”
二、司法制度如何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和谐作出贡献
三、刑事诉讼程序价值体系之重构
四、未竟的相关主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一、我国刑事诉讼程序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挑战
二、协商性司法:摆脱困境的一种自发反应
三、重视“沉默的大多数”
四、思想与思路:对散落片断的整合与创新
五、文眼与文脉:从一般到特殊
上篇:协商性司法(作为司法潮流)的比较法考察
第一章 协商性司法:一种学术抽象与归纳
一、术语的初步界定
二、协商性司法的主要制度形式
三、协商性司法的外在程序特征
四、协商性司法的本质:一种合作的司法模式
五、协商性司法与恢复性司法之比较
第二章 协商性司法的发展史??侧重于成因的考察
一、 中世纪晚期~世纪中后期:协商性司法在英美法系协商性司法??一种新程序主义理念初步萌芽
二、世纪末期~“二战”之前:协商性司法的进一步发展
三、“二战”之后:协商性司法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四、协商性司法在两大法系的不同实践范式
五、协商性司法在两大法系司法范式不同的成因
第三章 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一、政治基础
二、文化基础
三、哲学基础
四、犯罪学基础
五、刑事实体法基础
六、刑事程序法基础
第四章 协商性司法在西方国家面临的争论
一、协商性司法对大陆法系诉讼制度的冲击与面临的争论
二、协商性司法对英美法系诉讼制度的冲击与面临的争论
三、超越法系:协商性司法的内在局限的整合分析
四、国际刑事法院适用协商性司法所面临的争论
五、协商性司法的“生态环境”
下篇:协商性司法在中国的兴起
第五章 协商性司法在中国的生成:表征与成因
一、侦查阶段的协商模式
二、起诉阶段的协商模式
三、审判阶段的协商模式
四、协商模式的保障制度
五、协商件司法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第六章 协商性司法在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
一、有利因素
二、不利因素
三、协商性司法的实践效果分析
四、进退两难的境地
第七章 走出困境的努力:三个理论问题
一、协商性司法与法治建设
二、罪刑协商的正当性问题
三、罪刑协商程序的公正性问题
第八章 制度建设:实现“公平、正当的协商程序”
一、协商程序的路径选择
二、协商性司法在中国未来的走势
三、保障协商程序公平性的制度建设
四、保障协商程序正当性的努力
未竟的篇章 :“追求和谐”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目标
一、协商性司法的价值取向:通过协商实现社会的“和谐”
二、司法制度如何为中国现代社会的和谐作出贡献
三、刑事诉讼程序价值体系之重构
四、未竟的相关主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