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师道观的解读与重构
作者:张世欣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4-01
ISBN:9787308050036
定价:¥2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师道观的解读与重构》对活跃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师道观的历史创意与演变规律作了系统梳理,对古代讲究“师道”而非“师德”的思想内涵与哲学意蕴作了科学诠释,对师道观的理论争辩、师道的鲜活个性作了现代辨析,对历史上几度出现的“师道缺然”的社会性迷失现象作了深度剖剥,并揭示了师道的政治观、教育观、科学观、道德观、人才观五维融贯的丰富内涵与尊师、重教、兴才、强国的内在关联的思维逻辑,不仅还原了作为中国师资队伍、社会文明建设杰作的师道观的本真,阐述了张扬传统师道观思想体系的现代价值,更为师道观的现代转换与世纪重构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作者简介
张世欣,浙江义乌人,卒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曾在小学、初中、高中执教,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导科学》、《德育原理》。曾发表《中华文化“和”观念辨析》等论文40余篇,曾主编《师范生思想道德修养》等教材两部,已出版《鬼谷先生与说服技巧》、《中华传统德育思想的现代思考》、《道德教育的四大境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论》等专著六部。
目录
第一章 师道观的历史创意
一、师道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师道观的历史特征
三、师道观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师道观的历史旋律
一、春秋战国时期:师道意识的自觉营建
二、秦汉时期:师道意识的规范追求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师道意识的时代迷茫
四、隋唐时期:师道意识的社会呼唤
五、宋元时期:师道意识的哲学思考
六、明清时期:师道意识的沉重反省
七、近现代:师道意识的维新探索
第三章 师道观的科学意蕴
一、“道”解
二、“师”解
三、“师道”解
第四章 师道观的哲理意蕴
一、师道即教育、政治的贯通
二、师道即师生主客体的最佳融合
三、师道即真、善、美的贯通
四、师道即“不逾矩”、“从心所欲”的贯通
五、师道即治学、施教的贯通
第五章 师道观的思想争辩
一、师古、知今之辩
二、述、作之辩
三、性、习之辩
四、尊德性、道问学之辩
五、导、矫之辩
六、隐、尽之辩
七、爱、教之辩
八、叩、鸣之辩
九、同、异之辩
十、师法、拒师之辩
十一、儒、师之辩
十二、经师、人师之辩
十三、“坐讲”之辩
十四、道、业之辩
十五、太简、支离之辩
十六、理、功之辩
十七、守儒经、兼百家之辩
十八、中、西,体、用之辩
第六章 师道观的理论探讨
一、“师道尊严”辨
二、道、德关系辨
三、“学无常师”辨
四、“师友”辨
五、“师心”辨
六、“择师”辨
七、“谏师”辨
八、“教书匠”辨
第七章 师道观的学派特征
一、儒家的师道观:师为人范
二、道家的师道观:因物自然
三、法家的师道观:尚严守
四、释家的师道观:师心佛心
……
第八章 师道观的学级差异
第九章 师道个性的绚丽多彩
第十章 师道意识的历史告诫
第十一章 师道意识的社会营建
第十二章 师道模式的历史走向
第十三章 师道观的世纪重构
第十四章 师道维新的本质指向:育才质量至上意识
第十五章 为师之道的时代回应
参考资料
后记
一、师道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师道观的历史特征
三、师道观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师道观的历史旋律
一、春秋战国时期:师道意识的自觉营建
二、秦汉时期:师道意识的规范追求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师道意识的时代迷茫
四、隋唐时期:师道意识的社会呼唤
五、宋元时期:师道意识的哲学思考
六、明清时期:师道意识的沉重反省
七、近现代:师道意识的维新探索
第三章 师道观的科学意蕴
一、“道”解
二、“师”解
三、“师道”解
第四章 师道观的哲理意蕴
一、师道即教育、政治的贯通
二、师道即师生主客体的最佳融合
三、师道即真、善、美的贯通
四、师道即“不逾矩”、“从心所欲”的贯通
五、师道即治学、施教的贯通
第五章 师道观的思想争辩
一、师古、知今之辩
二、述、作之辩
三、性、习之辩
四、尊德性、道问学之辩
五、导、矫之辩
六、隐、尽之辩
七、爱、教之辩
八、叩、鸣之辩
九、同、异之辩
十、师法、拒师之辩
十一、儒、师之辩
十二、经师、人师之辩
十三、“坐讲”之辩
十四、道、业之辩
十五、太简、支离之辩
十六、理、功之辩
十七、守儒经、兼百家之辩
十八、中、西,体、用之辩
第六章 师道观的理论探讨
一、“师道尊严”辨
二、道、德关系辨
三、“学无常师”辨
四、“师友”辨
五、“师心”辨
六、“择师”辨
七、“谏师”辨
八、“教书匠”辨
第七章 师道观的学派特征
一、儒家的师道观:师为人范
二、道家的师道观:因物自然
三、法家的师道观:尚严守
四、释家的师道观:师心佛心
……
第八章 师道观的学级差异
第九章 师道个性的绚丽多彩
第十章 师道意识的历史告诫
第十一章 师道意识的社会营建
第十二章 师道模式的历史走向
第十三章 师道观的世纪重构
第十四章 师道维新的本质指向:育才质量至上意识
第十五章 为师之道的时代回应
参考资料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