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研究
作者:赵梅春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时间:2007-03-01
ISBN:9787500461081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编纂是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反映了20世纪历史观的变化、史学发展的转变,体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研究的水平。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处于民族危难之中,史学家满怀忧患之思,期望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察往彰来,指示中国社会发展前途;新中国史学家将为国内外人民提供科学的中国通史著作,作为自己对民族的责任。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历程说明,史学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中国史学史上,绵延不断的通史撰述,积累了丰富的成果。这些都是当代中国通史编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系统地总结中国通史编纂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当代中国通史撰述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作者简介
暂缺《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研究》作者简介
目录
序
绪言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历程
第一节 新型中国通史的创立
一 20世纪以前通史编纂述略
二 传统类型向近代类型的转变
三 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通史研究和撰述的深入
一 唯物史观的普及与中国通史教学体系的改造
二 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与中国通史理论的建设
三 中国历史认识的深化
第三节 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的进一步发展
一 中国通史编纂的新发展
二 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总结性成果
三 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的趋势
第四节 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第二章 历史观的变化与中国通史编纂
第一节 进化史观与中国通史撰述的变革
一 进化史观与国人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认识
二 关于中国历史进程
三 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因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通史新体系的建立
一 唯物史观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历史观念
二 范、吕、翦所撰写的中国通史著作的新体系
第三节 历史理论的创新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通史编纂体系
一 史学界对历史理论的重新认识
二 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通史编纂体系的探索
第三章 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变化
第一节 中国通史内容的不断充实
一 史前史的逐渐充实
二 新史料的发现对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积极影响
三 多层次地反映中国历史
第二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史的不断丰富
一 对民族史的重视
二 写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面貌
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撰述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重心的变化
一 以“文化史”为主要内容
二 关注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活动
三 重视典章 制度和人物活动的记述
四 突出中华文明的成就
第四章 中国通史编纂的多样性表现形式
第一节 多样性的体裁和体例
一 中国通史编纂新体裁的出现
二 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通史体裁的探索
三 其他的中国通史体裁
四 中国通史编纂的体例
第二节 文字表述的多种风格
一 文言文与语体文
二 历史文学上的要求
三 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述形式
第三节 中国通史编纂表现形式的继承和创新
一 多样性表现形式的意义
二 表现形式的继承与创新
第五章 一家之言与群体智慧
第一节 一家之言与个人写史
一 自得之学与中国通史著作的撰述
二 各具特色的中国通史著作
第二节 集众修史与群体智慧
一 集众修史的必要性
二 “积一代之智慧”
后论: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一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必要性
二 关于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一) 中国通史编纂史述略
(二) 中国通史编纂的基本理论
(三) 中国通史编纂的主要方法
(四) 中国通史编纂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附表:20世纪中国通史著作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绪言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历程
第一节 新型中国通史的创立
一 20世纪以前通史编纂述略
二 传统类型向近代类型的转变
三 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的发展
第二节 中国通史研究和撰述的深入
一 唯物史观的普及与中国通史教学体系的改造
二 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与中国通史理论的建设
三 中国历史认识的深化
第三节 中国通史研究与撰述的进一步发展
一 中国通史编纂的新发展
二 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总结性成果
三 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的趋势
第四节 20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第二章 历史观的变化与中国通史编纂
第一节 进化史观与中国通史撰述的变革
一 进化史观与国人对中国历史的重新认识
二 关于中国历史进程
三 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因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中国通史新体系的建立
一 唯物史观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历史观念
二 范、吕、翦所撰写的中国通史著作的新体系
第三节 历史理论的创新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通史编纂体系
一 史学界对历史理论的重新认识
二 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通史编纂体系的探索
第三章 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变化
第一节 中国通史内容的不断充实
一 史前史的逐渐充实
二 新史料的发现对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积极影响
三 多层次地反映中国历史
第二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史的不断丰富
一 对民族史的重视
二 写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面貌
三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撰述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通史撰述内容的重心的变化
一 以“文化史”为主要内容
二 关注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活动
三 重视典章 制度和人物活动的记述
四 突出中华文明的成就
第四章 中国通史编纂的多样性表现形式
第一节 多样性的体裁和体例
一 中国通史编纂新体裁的出现
二 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通史体裁的探索
三 其他的中国通史体裁
四 中国通史编纂的体例
第二节 文字表述的多种风格
一 文言文与语体文
二 历史文学上的要求
三 丰富多彩的文字表述形式
第三节 中国通史编纂表现形式的继承和创新
一 多样性表现形式的意义
二 表现形式的继承与创新
第五章 一家之言与群体智慧
第一节 一家之言与个人写史
一 自得之学与中国通史著作的撰述
二 各具特色的中国通史著作
第二节 集众修史与群体智慧
一 集众修史的必要性
二 “积一代之智慧”
后论: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一建立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必要性
二 关于中国通史编纂学的初步设想
(一) 中国通史编纂史述略
(二) 中国通史编纂的基本理论
(三) 中国通史编纂的主要方法
(四) 中国通史编纂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附表:20世纪中国通史著作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