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国学与传统徐建融本书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来陆续发表在《文汇报》《书法》《国画家》等报刊上的学术和文化随笔,分为经史、游艺、怀人三辑。作者不仅倡导以国学的立场研究传统的内容,并且提倡开辟一条国学的“日常与常识”的认识思路。
-
在闵行遇见上海城市季风编辑部散文随笔集,由《城市季风》编辑部特别策划, 推介上海市闵行区。全书包括四个章节:《知味:人间食事》《寻雅:诗意栖居》《听潮:海上风来》《踏芳:朴蕴留香》,图文并茂。数十位作者从衣食住行、文化生活等多角度,诗意描写和全景式展现上海市闵行区的文明脉络、文化基因。
-
后海先河潘帅作者以文史随笔、叙事散文、文献考证、笔记小说等多样的文体,将阅读体验、乡土传统、个人经历和狂放想象等不同的“光晕”糅合为一个形态迥异的文本集合体,是沟通文献与现实、历史与当下的一种文学尝试。既以严肃的史论风格对“暴力”“疯狂”“英雄”等文化概念重新解读,将力量和 的人文之光照向历史的角落,又用抒情与魔幻相结合的笔触,以互文的方式展现了皖中乡土社会历史记忆与现实生活交融的诡奇图景,同时是一部既具个人性,也折射时代光谱的隐秘的青年心灵史。
-
心灵之镜张华方 著人生就像跑一场马拉松,你需要时时关注自己,既不能被沿途的景色迷失自我,也不能随意放弃。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作者近年来的生活历程,包括读书学习、体育健身、朋友交往、亲情关怀等等,由此生发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在开阔的视野和广泛的知识领域背后,展现了积极向上、具有旺盛求知欲的精神状态。
-
鱼为什么活着李路平《鱼为什么活着》截取作者人生中的生活片段,用心回忆与感悟人生的真谛,虽朴实无华,但情深意满。作品文风清新,富有情趣。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述说着平生遇到的人、事、物及从中获得的感动,同时以简洁、温柔的文字讲述自己的人生哲学,故事虽小却折射出了人生的大道理。作品从生活细节入手,探索社会与世界,体验亲情、友情,突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探索精神空间变化的无限可能性;注重可读性及思想性,在舒缓的节奏中从容讲述故事并引发读者共鸣。
-
念兹集周博潇暂缺简介...
-
锦瑟无端五十弦宣树铮 著帖缘小时候,每天早起就得和“文房四宝”打交道。 初是描红,“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往往连自己两片嘴唇上的“红”都给描了。七八岁开始临帖,父亲称之为“临池”。那时候 的字帖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所谓“颜筋柳骨”。我临的是《玄秘塔碑》,父亲不想我学颜字。因为我大哥学颜字结果被镇在“多宝塔”里出不来了,连钢笔字都木僵僵板着脸给你看“颜”色。我每天早起爬“玄秘塔”,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唐故左街……”都能倒背了。遗憾的是,写出来的字却是肉多骨少——卫夫人所谓的“墨猪”。但父亲倒很宽容,指着客堂正中那副“人得清闲方是福,事非经过不知难”的对联,对联的落款是“武进唐驼”,说:唐驼这一手字就是苦练出来的,练得背都驼了,所以自称唐驼。我心想,我不会写字也不要背驼。一本《玄秘塔碑》临了三四年,破破烂烂,快“临”终了。父亲决定给我买本新帖。那是旧历新年,父亲带我到玄妙观卖字帖的小铺子里,让我自己选一本。我就一本一本翻着看:“唐故左街”早写腻了,欧阳询的《九成宫》?骨棱棱,怕学不好;赵孟的字有些中意,可惜这“”字我认不得……“何绍基的字写得不错。”父亲指着一本字帖说。但我却看上了挨着何绍基的陆润庠:“就要这一本,陆润庠的。”父亲看了看我,没有言语,买下了。父亲大概有些不解,怎么挑上陆润庠?说来也简单,因为我从小就听说过不少苏州陆状元的故事。陆润庠并非大书法家,自然状元郎字是写得很漂亮的,透着几分江南的旖旎和妩媚。陆状元这帖是录写袁中郎的《晚游六桥待月记》。“……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以笔作舟,游了三四年“西湖”,直到初中毕业。初中二年级时,还买过一本小楷字帖。那时,初中年级有习字课,每周写大楷两页,小楷一页。同学中很少有小楷帖的,写小楷就抄课本。我就怕写小楷,尤其是碰上笔画繁复的字,要将它写进小小方格,无异要我驱虎入柙,笔捏在手里都发抖,终于出格,拍桌懊恼。有一回父亲检查我的小楷本,发现我将笔画复杂的字或腰斩或从顶门锯开,塞在两个格子里,“響”字腰斩为“鄉”“音”,“翻”字锯作“番”“羽”,甚至五马分尸,“赢”字被分作亡、口、月、贝、凡,占五格。父亲第二天就给我买了本字帖《云塍小楷》[高云塍(1872—1941)所书,浙江萧山人,是当时中华书局旗下的 书法家],写的是嵇康的《与山巨源 交书》。这字帖临了近一年,意思不甚了了,往往读不断句。但像“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这些地方,还是读得懂的。特别是“令胞中略转乃起耳”,自己竟和嵇康一个样,每次写到这里总要会心一笑。初中时,作文一定要毛笔誊写,高中改成钢笔,就此告别了笔墨纸砚。八十年代初,我调回苏州的第三年,收到苏州博物馆的一张通知,让我们上博物馆去领回“ ”“破四旧”时上交的字画。我去了,原以为是父亲生前提起过的袁枚的一轴画。不料是唐驼的那副对联,四根轴都已撕掉,整个儿残了。“就这个?”我问。“就这个。”博物馆的人说。于是我无话可说。唐驼劫后归来,“驼”且不论,胳膊和腿都没了。移民来美国时,我买了四本《三希堂法帖》收拾进行囊。妻大不以为然:“带字帖干什么?”我也有些茫然:“不干什么,就是想带,总有用。”这几年遇上心头不畅,就坐下来读帖临帖。在一页页黑底白字里,在那些悬针垂露、铁画银钩、折钗股、屋漏痕,在那“侧勒努趯策掠啄磔”中看出一幅幅画来:曲曲黄河、巍巍泰山、云横紫塞、星临金阙、崩崖坠石、古木苍藤、兰亭修竹、苏堤弱柳……心也就宁帖而舒坦了。官打捉贼“官打捉贼”是我们小时候兄弟姐妹常玩的游戏。四个人围方桌而坐,做四个阄:“官”“打”“捉”“贼”。每人抓一个,抓到“捉”的人得把阄摊到桌面上,算是亮出身份——古之衙门捕头,今之公安警察,责在捕贼。“贼”,不言而喻,就在眼前这三个里头。谁呢?别无线索,就看你的能耐了,会不会察言观色轧苗头。按游戏规则,“捉”逮住了“贼”自然得意,被逮住的“贼”则要受罚——打板子,打几下由“官”定,由 “打”(相当于衙门里的皂隶)执行,以手心代屁股,戒尺作板子。如果“捉”错逮了“官”和“打”,那么挨板子的就是“捉”了。所以对“捉”来说,真是苦差事,只有三分之一的胜算。有一回我拈到了“捉”,一眼瞥见二哥眉心蜻蜓点水似一抖。苗头!于是起手一指:“你是贼!”不料二哥摊出阄来竟是“打”,他是故意抖眉心,引我上钩,看我受板子,他乐。游戏的吊诡处就在拈到“官”“打”的,其用心不在帮“捉”逮“贼”,而是耍花招诱使“捉”认自己为“贼”。二哥玩“官打捉贼”鬼 多:这一回拈着“官”低叹“触霉头”,下一回同样拈着“官”,却吟上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叫你摸不透真假;拈到“贼”,他会摆出笃定泰山的样子,或者学诸葛亮坐城楼,手一招:“来来来。”“捉”敢贸然上去捉吗?姐姐是不管拈到什么,一概笑眯眯不说话。二哥说这才厉害。 沉不住气的是我,“官”到手,就飘飘然了,嘴里咚锵咚锵鼓乐齐鸣,真仿佛御街走马琼林赴宴去了。姐姐们说我“戆头戆脑”。后来我也学乖了,拈了“官”“打”能不动声色,做了“贼”念一声“阿弥陀佛”,甚至“咚锵咚锵”。但不知怎的,每次玩下来,挨板子次数多的往往还是我,不是做了被逮的“贼”,就是逮错了“贼”的“捉”。这时候如果做“官”的是姐姐,她多半会说“放你回家吃年夜饭”,这就是官老爷开恩,板子免了。但如果戴乌纱帽的是二哥,就很少开恩。办法自然还是有的,这就是古往今来行之有效的贿赂。送上一块糖、一颗枣、几粒花生米五香豆等等,二哥也就“放你回家吃年夜饭”了。有一次,我仅有一块难得的蛋糕,实在舍不得,宁愿吃板子。二哥说,只要“贡献”一半就放我回家吃年夜饭,不然就打三十大板。我迟疑了一阵,同意了,将蛋糕掰成两半,一半送“衙门”,同时恨声切齿骂:“贪官!赃官!贪官!赃官!”二哥不理会,“好官我自为之”,同时宣布:“放你回家吃年夜饭。”“官打捉贼”中还有一条规则,叫“逃到官搭(苏州方言,搭:那里)去”。“捉”一旦错捕,误捉了“官”或“打”,漏网“贼”就要火速把自己的“贼”阄交给“官”,同时喊一声“逃到官搭去”。这样就投入官家怀抱,找到了靠山,逍遥了。逋逃之贼而不流窜江湖,不藏匿民间,竟然“逃到官搭去”,结果不是自投罗网,反受官家庇护,想来他的贼赃也就成了官贿。哪来这样的道理?姐姐说:“官打捉贼,从来就这么个玩法。”记不起在什么书上读到这样一则记载,说是某某(名字忘了)出身盗贼,归顺朝廷做了官。一次酒宴上同僚们行觞赋诗,轮到他老兄了,胸无点墨,哪儿去讨这份风雅?只得硬着头皮诌一首,末两句是:“众官是做了官做贼,某某是做了贼做官。”可谓一针见血。
-
纯粹 一生与某日刘烨园,冯秋子《一生与某日》是当代散文代表性作家刘烨园的代表著作,其中收录了《未死的神话和一个青年》《一生与某日——精神收藏》《乡村精神》《诗人变奏》等三十余篇文章。本书主要为新时代散文开拓者刘烨园的艺术散文随笔作品,是他对文学艺术立足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强调作家诚实、朴素和不拘一格的投身观察、发现、思考、提炼,进而写出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和表达。作品体现出作者阅读和思考的自觉性、思想的开阔性,以及质朴而严谨的作风。《一生与某日》不失为一部当代文学创作中具有精神价值和艺术探索性的扎实作品。
-
千年铜官窑唐樱一部散文随笔集。本书为作者借木子的眼睛,穿越长沙,以散文的笔调,并配50幅以相关内容而创作的油画,记录长沙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千年铜官窑的历史典故。来自北京木子女士,以背包客的身份游走四方,她来到长沙,来到湘江古镇群、来到千年铜官窑,这些来自唐朝的遗梦,吸引了木子,她 惊艳“长沙千年铜官窑\"的一系列历史文化!在铜官窑,她看到了踩泥制陶的师傅、看到了制陶的陶女、看到了龙窑的烟火,看到了从一块泥巴变成陶瓷的全过程, 重要的是,她看到了这些陶瓷制作 后,出海运送到海外。海上丝绸之路,架起长沙与海外联系的纽带。读者可以跟着木子一起到长沙、看长沙、感受长沙的一切美好,带你穿越时空到唐朝,看唐朝长沙铜官窑发生的一切具有神秘感、闻所未闻的故事。
-
爱上陕西北路惜珍陕西北路上留下了众多中国近代风云人物的足迹,有“一条西摩路,半部近代史”之誉。20世纪30年代,这里是外国侨民聚居地,曾有“上海洋人街”之称。路上的花园洋房有着浓浓的异国风情,那些公寓则是老上海小白领崇尚洋派生活的典范。这条路上坐落着马勒别墅、宋家花园、上海的贵族女子中学崇德女中、犹太人的聚居地太平花园、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会堂“西摩会堂”等,近年来上海老字号的入驻,咖啡酒吧的诞生等,更使这条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路增添了现代时尚感。且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这条魅力无穷的路,感受路上的万千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