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视听翻译与幽默玛格丽塔·多尔(Margherita Dore)于2020年出版的新书《视听翻译与幽默:理论与实践》将目光着眼于学界关注相对较少的领域——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体中幽默的视听翻译。研究采用跨学科研究手段,借鉴了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符号学等多个学科的成果,不仅探讨传统上关注较多的影视喜剧片的翻译,还涉及跨文化交际下的影视剧翻译的特征与翻译原则。原著主要着重分析了视听翻译中的幽默双关语的翻译,跨文化因素对于翻译实践的影响,视听翻译中的多语言现象,以及幽默的语言阐释。
-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域下的约翰黄晶高尔斯华绥是20世纪初期英国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有名戏剧评论家Ford Madox Ford认为高尔斯华绥“在世时作为小说家的巨大成功模糊了他戏剧上更大的艺术成就”。无论是世界戏剧研究还是英国戏剧研究,高尔斯华绥都是一个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剧作家。本书通过对高尔斯华绥戏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思考,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从历史辩证的角度,重现高尔斯华绥戏剧创作的历史现场和伦理语境,对高尔斯华绥戏剧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等伦理关系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辩证解释。本书解读高尔斯华绥全部27部戏剧作品,既突出伦理思想研究,发掘其剧作的社会人际伦理、爱情伦理、家庭伦理、伦理理想等不同领域的伦理道德理念,剖析人物行为之下潜藏的伦理选择因素,揭示其伦理价值启示,又注重诠释高尔斯华绥戏剧创作的技巧和艺术审美特征,更将视线拓展至高尔斯华绥剧作在中国戏剧生态中的传播及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历程的影响。
-
偷得浮生半日闲王启林本书为散文集,分为抒怀篇、畅游篇、亲情篇、求索篇,体现了作者对乡村教育工作的思考以及对家乡、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
-
花城关注何平 主编关于中国当下文学,正在发生什么?写作者在写什么?什么是我们时代的“新”文学?本书精选《花城》杂志从2017年第1期开栏到2022年第6期结束的“花城关注”栏目作品,涵盖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戏剧及诗歌等体裁。万玛才旦、何袜皮、默音、双雪涛、笛安、班宇、王占黑、郭爽、淡豹、孙频、阿乙、张惠雯、韩松落、路内、姬赓、仁科&茂涛……以六年三十六篇作品为入口,打开当下中国文学的写作现场,发现文学新生力量,看到单数的独立的写作者,呈现《花城》的开放性和可能性。这是一次文学策展,是一个文学现场的漫游者和观看者,一个“报信人”,让文学不同的可能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一起浮出地表。
-
小山河葛亮《小山河》是作家葛亮十年随笔集,呈现其笔下日常与情感的缘起。以一封信开启一段生命的行旅,一场时空的巡游。永远的“家城”南京,如今的“我城”香港,人生流转,伫立山河。书中记述人文掌故,昔日风雅;品评美食风尚,当下风流;回溯家族渊源,读书写作。“终有一日,我们会发现何谓有容乃大,是身居自己造出的山川。”
-
余华散文余华本书为余华的经典散文集,包含对往事的追忆、对文学和音乐的感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对整个社会和历史的深思,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进行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而这些又共同累积成余华厚重的文学创作基底,激荡出蜚声中外的小说名作。余华的散文风格和他的小说截然相反,跟随他的文字走进他的日常生活,走进他的童年,走进他阅读与创作的过程,探寻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能看到一个幽默平和的余华。他谈到与父亲、与儿子的相处,让人笑出声来。这是他今天成为一个文坛“段子手”的根基。
-
看风景的心情王水法本书作者是一位把西湖景观文化推向国际舞台的传播者,也是一位把西湖千古风流唱响大地的词作者,还是一位妙趣横生、金句频出的演讲者。 本书通过西湖“申遗”参与者、西湖保护实践者和西湖文化传播者的视角,生动而不失幽默地讲述了西湖景观和西湖“申遗”的故事,以“我”的参与,见证“我们”为传播西湖文化做出的各种尝试和努力,阐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也许有我”的理念。 西湖“申遗”不是目的,保护西湖、造福后代才是初衷。西湖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已经活了2000年。西湖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西湖保护史。西湖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新一轮保护的开始。西湖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
苏木时光结刘雅娜本书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了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布尔陶苏木乡亲们的日常生活,描写了布尔陶苏木的乡土风情、自然环境,既描绘了这里的一枝一叶、一蜂一蝶、一猫一犬、一屋一院、一沟一梁,也展现了乡亲们的朴实无华、克勤克俭。作者用带有一丝温度、一点儿烟火气的文字,配上精美的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地描绘了这里的美好生活,向读者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代新农村的新面貌、新气象,表现出作家奏响时代主旋律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时代精神跃然纸上。
-
时间留在了空间里吕明方 著本书是作者于2021年至2022年间分享在朋友圈中的原创作品,延续了此前《梧桐四季又一年》的叙述方式,本书主要收录了2019-2020年在微信朋友圈发表的笔记文字,主题还是与读书、旅行、有趣的人和事相关,笔记体的随笔写作,其实是个体的,私人的,偏于碎片方式的,在时间的移转之中,一不小心的拼接起来,往往又是一个时期历史的真实与完整不可或缺的补充,或者就是一个更为现实的映射。 本书文章虽短小,所议之事也多非宏大题材,但作者善于见微知著,一句话一个场景,便能引发引申和遐思,于是一篇文章也能让读者回味许久,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
藕香零拾张旭东本书为“六合丛书”最新一种。本集以人物为纲,收录关于近现代知识分子的随笔三十余篇,包括陈寅恪、陈垣、傅斯年、吕思勉、顾颉刚、杨绛等。所涉主题如陈寅恪的“恪”字究竟怎么读、陈寅恪与傅斯年的交往、顾颉刚在五六十年代的经历,大多有趣味而有意义。大部分文章此前发表于《读书》《中华读书报》等报刊,亦有几篇为首次刊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