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纯粹·银盘中的宝石(印)帕德玛那潘·克里希纳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克里希纳通过个人回忆,描述了他与主人公克里希那穆提在众多会议上的接触,以及对维玛拉·塔卡、阿秋·帕瓦尔当和拉塔·布尼尔等与克里希那穆提关系密切等人的访谈,介绍了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与生平。全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与克氏关系密切之人的采访汇集而成,内容涉及到克氏生活与思想的方方面面,以及对话记录,其中不乏种种精辟且引人深思的探讨。下部分是对克氏教诲的集中阐述,内容涉及自我、真理、关系、行动、教育、快乐等根本性论题。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多个国家出版。
-
寂静的春天蕾切尔·卡逊根据中共中央“全民阅读,传承文化传统”的号召,我们策划推出“中学生名师导读文库”丛书,邀请著名学府的优秀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和家长解决面对名著无从下手的阅读困难,引导家长和孩子根据书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旨在借助“亲子共读”的方式来实现青少年读者对名著的深入理解,同时,促进家长重新将阅读纳入自己的日常生活,实现全民族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的理想目标。《寂静的春天》是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一部科普读物。在这本书中,卡逊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同时我们邀请了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的孙晓燕老师,从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艺术手法几方面,作一个总体阅读指导;全方位、深入解读创作背景、情节设置、主题开掘等问题。同时将作品内容引入到亲子讨论问题中,真正提升中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深度。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适合。 作家热爱读书,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样,按图索骥,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的作品,并以此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也是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妙事。 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与有趣人性,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
-
给中学生读的大师经典汪曾祺暂缺简介...
-
梨与枣葛亮 著《梨与枣》是作家葛亮的全新随笔集,分“朵颐记”“谈艺录”“格物志”“东西引”“少年游”“挽歌行”“太虚境”“林下赋”等八个章节,关乎阅读,也有关写作所见。写著书的人,写读书的人,也写爱书的人。通过阅读、寻访,字里行间,皆读到对生活的郑重。且以“梨与枣”的互勉尊重之意,致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
雪国川端康成 著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上,列车驰往雪国。年轻男子岛村凝视着车窗,水汽中忽然映出一只流淌在黄昏山野灯火中的眼睛。一只美得异样的眼睛。一只对侧座位陌生姑娘的眼睛。 而岛村此行想要探望的心仪女子,正巧与这只眼眸的主人有着细细密密的关联。
-
冯中一文选吕周聚暂缺简介...
-
新民说·音乐之恨(法)帕斯卡·基尼亚尔 Pascal Quignard本书论述了听觉的本质,作者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开始追溯,音乐何以成为痛苦和死亡的起源。作者解读了音乐与现代文明——战争、社会制度的关系,提出了对音乐的反思:音乐在何种程度上会变成痛苦?他试图探究音乐和恐惧、音乐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对音乐“高雅”的固有印象,让你看到那些喜欢精致又复杂的音乐,能够一边听音乐流泪的人,竟然也拥有凶残的一面。在论述中,作者对音乐的仇恨似乎“合情合理”,而人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则更加值得审视。
-
悠悠荡荡小天国[日]小川糸 著支撑一个人的生活的,好像从来都不是理想与野心,而是零碎而值得欣喜的事。 小川糸散文随笔新作,她的文字带有一如既往的浓厚疗愈色彩,已成为万千读者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养分。 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过好生活还来得重要。“将耳朵浸泡在池水里,外界的声音即刻被阻断,之前置身的世界仿佛变得异常遥远。我闭上眼睛,任池水载着身体漫无目的地漂荡,渐渐地分不清身在何处,好像整个人都孤零零地悬浮在广漠的宇宙之中。” 怡然自得的感觉太过迷人,不足为奇的平淡日常亦十分可贵。哪怕只是琐碎的小事,也能为生活增添一丝愉悦。期望很久很久以后,当回忆往昔,我们仍会觉得过往的岁月都闪闪发光、无可取代。 グリーンピース 无论现实世界如何艰辛,小川糸的文字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安逸的角落。
-
战时日记乔治·奥威尔著,孙宜学译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被誉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战时日记》是奥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的书信和日记摘选。他以高超的叙述技巧和冷峻的视角,抒发了对战争的反思,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刻画了群众在战时对各种事件的反应,以及普通人的境遇与命运,史实、思想与文笔并重。通过奥威尔的文字,我们能感受到人虽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但与时代脉络紧密相连,时至今日仍能够给予我们鲜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