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故乡山月明陈晓晖《故乡山月明》是一本深情书写故乡的散文集,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故乡恋歌。作品描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人生经历,以及在生活中自强奋发的励志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赞美和眷恋之情,读之催人泪下。作为一本作者离乡多年之后的回顾之作,全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草木山野的热爱,对自我成长和人生意义的探索,文字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感人,似一帧帧真实生动的乡野画卷。
-
依稀前尘事陈思和暂缺简介...
-
宝庆路3号徐霭龄宝庆路3号,这不是一幢普通的建筑,而是一处足以证明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繁华与衰败的所在。在这幢建筑物上下内外所发生的传奇事件,与它在世称魔都的“十里洋场”前后的数十年间所展现出的不坠的风情魅力,成为海派都市“克勒”文化复兴的一道明亮的风景线。当然,在这座建筑里生活的几位主人家也是相当引人瞩目的。著名画家、宝庆路3号主人之一,本书作者徐霭龄的父亲徐元章先生,他的作品曾在上海APEC会议期间展出,并作为礼品赠送给各国来宾。作者的祖父、首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获得者、长篇小说《金瓯缺》作者徐敬业先生,还有这幢坐落于市中心的花园洋房缔造者、作者的太外公、中国近代“颜料大王”周宗良的事迹,以及作者的母亲、外婆外公的往事。在作者的线性叙事中,大抵都可以在不同的段落中,读到他们互相交叉的日常生活身影,尤其是她自己的父母族群以及因与这幢建筑传奇活动相关联的一些都市人物的素时情境。
-
大地图章史振亚 著《大地图章》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主题,采取独特灵动的自然物语方式,对节气感应、农耕传统、生态变迁、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人与自然的关系赋予新的内涵和意境,向人们展示了中华大地上鲜为人知的自然秘密、农耕常识、生态文化等人与自然的互动共生图景。
-
飞鸟集满全长诗中设计了前世、今生和来世,过去、现在和未来,古老草原与现代都市、天庭与地狱、万物与人间相互交融的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前世的勇士与公主、今世的罗曼蒂克诗人与绝世伊人、来世的白色吉祥鸟与绿色吉祥鸟穿梭飞翔,并相互讲述宇宙、万物和人间故事。诗人通过前世、今生和来世故事,表达了对生命、万物和宇宙的思索。 在创作手法上,混合运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穿插世界性意象群、典故以及宇宙起源诸神话,开启语言的表现力,并发挥极致。
-
浮生琐记(英)洛根·波绍尔·史密斯《浮生琐记》是一系列极短篇散文随笔和隽语警句的合集。书中无论是鞭辟入里的幽默,还是哀而不伤的怀旧,都以一种举重若轻的言辞含而蓄之,既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文体追求,又历时地记录了作者三十多年☆旺盛的人生经历中灵光乍现的思绪见解、漫步于伦敦街头巷尾所领略的大大小小的顿悟与重生。
-
摆渡灵魂张国平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者以充沛的感情倾心讴歌生命,赞美大自然,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其中有故乡的回忆、军旅的战斗生活,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情感真挚,寓理于文,能给人以启迪。
-
花逍遥[日]涩泽龙彦 著,张斌璐 译水仙、山茶、蔷薇、波斯菊、樱花、向日葵……日本博物学家涩泽龙彦在随笔集《花逍遥》中描写了25种花,并配之以精美彩色插图。文化史中的花和作家独特感受中的花交相辉映,构成了涩泽写作生涯中极为优美闲雅的博物志。涩泽涉猎广泛,兴趣驳杂,被称为书斋型作家,笔下征引无数,时常引人遐思。书中收录了东西植物志中的76幅精美插图,由植物学家八坂安守提供。抒情与闲缓交织,现实与幻想融合,本书图文并茂,是一部兼具可读性和观赏、收藏价值的奇书。
-
考古何为陈雍本书为编辑约稿而来,是一本结合作半世纪的考古工作的思考、系统回答“中国考古学是什么”的文集。该书以介绍考古学的学科分类、研究对象和手段为开端,叙述了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基本原则,讲解了考古阐释与历史重建的方式方法,以及回答了如何学考古、用考古的问题。本书专为初学者所作,对“考古为何”和“考古何为”发时代之问都做了回应,对想了解什么是考古学,以及考古学对史学研究有何助益的年青读者来说,本书不失为简要而又富启发性的读物,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
加缪情书集[法]阿尔贝.加缪 著,姚杰 译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的名字想必对中国读者并不陌生,他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思想家,是诺贝尔文学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被誉为“20世纪欧洲的良心”,其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除此以外,加缪英俊的外表和丰富的感情生活也常常为人津津乐道。英俊潇洒的加缪很有女人缘,生性浪漫多情的他也对漂亮女人有极大的兴趣,并给世人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风流佳话。而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和女演员玛丽亚•卡萨雷斯(Maria Casarès)漫长而炽烈的爱情故事。本书便是阿尔贝•加缪写给他毕生挚爱的情人玛丽亚•卡萨雷斯的现存所有书信的辑录。在这些书信中,加缪倾诉了他最为真实的情感,他关于爱情的伟大想象,以及他的生活随想、哲学思考、写作时的心路历程等。这数量庞大的书信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更为立体、更为真实的阿尔贝•加缪。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将了解到一位从未停止过向自己发问的伟大的作家、哲学家的理智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