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澳大利亚文化研究张成华暂缺简介...
-
你能每天晚上为我读书吗[美]爱丽丝·奥兹玛 著本书是一个亲历14年亲子共读生活的女儿在成年后写的成长回忆录,记录了一个近乎传奇的阅读马拉松故事。爱丽丝·奥兹玛成长自单亲家庭,4岁时,父亲吉姆·布罗齐纳开始为她朗读绘本和经典童话。9岁时,父女俩做了一个影响了他们一生的约定:爸爸每天晚上都为女儿朗读经典书籍。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一路坚持下来,直到女儿考取宾夕法尼亚大学离开家。3218天,每天晚上的父女共读,给了女儿超越寻常孩子的丰富的生命体验,也给了孤独的父亲极大的慰藉。女儿的回忆录用记忆中所读的经典图书的经典段落做每篇故事的题眼,所记录的却是笑泪交织的生活本身。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书籍、阅读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可以深深体会到父亲所说的那句话的含义:“你的时间和心无旁骛的关注,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
朝花夕拾+导读 共3册吴东暂缺简介...
-
御风行者黄剑作者以纪录片导演的身份,对环青海湖的野生动物以及鸟类进行了跟踪拍摄,从生态环境与人文关怀出发,用图片和文字讲述了野生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作品展现了自然界的博大之美,也对当下人们寻找内心宁静或有助益。“2001年5至6月,我在青海高原度过了难忘的一个月。《动物世界》栏目计划制作青海湖鸟岛自然生态的纪录片。作为摄像,我屏息于青海湖的神采灵韵,也无时不感觉肩上摄像机是如许沉重。重回尘世的喧嚣里,耳边隐约又听见一串斑头雁的叫声从空中划过。“呼啦——”一声,群鸟轰然惊起,青海湖上顿时飞羽满天,宛如云彩飘过。在高原湛蓝的天空下,在碧波万顷的青海湖边,鸟儿们周而复始地演绎着生命的故事。而我,曾是幸福的“侵入者”,近距离地注视着它们,我手中的摄像机,也记下了它们的欢喜和忧伤。”时隔20年2021年从藏羚羊到雪豹,作者又一次驻足于高原地带,与当地的风物融为一体,让读者 次领略20年前野生动物拍摄的场景以及人文环境的发展变化。
-
傅雷家书傅雷,朱梅馥《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孩子傅聪的书信摘编,时间跨度为1955年到1966年,话题不局限于生活琐事,还涉及艺术与人生的诸多方面,饱含着为人父母的情感与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与期望。这些书信,严肃中透出亲切,深刻却不脱离日常,既充满一个长者的人生智慧和经验,也细数了青少年成长的迷茫与欢欣。看似平淡的家常话,如山间的一缕清风,令人回味。这是一对父子, 是一对知己和良师益友,那种心灵和精神上的共鸣、映照,让人艳羡。
-
天涯漫步张国俊在 部诗词集《天涯飞絮》出版发行过程中,我的第二部诗词集书稿也已成形,我决定将这第二部诗词集命名为《天涯漫步。飞絮的无奈和漫步的自信,凸显了我在认知上的变化。
-
人、存在、历史、文学王琢本书是日本文学专家王琢先生的论文自选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大江健三郎研究、中日比较文学研究、日本现当代文学研究、日本美学(感性论)研究,汇聚了作者多年来从事日本文学、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艺学研究的成果。
-
小鹿斑比(奥)费利克斯·萨尔腾暂缺简介...
-
葛瑞汉对道家典籍的英译与研究刘杰本书是诸子研究丛刊的系列书葛瑞汉是英国著名汉学家,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典籍的英译与研究,在中西方学界获得佳评。他前承李约瑟,后启安乐哲、赫大维,在西方汉学史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学者。他的道家典籍英译《庄子》《列子》是西方道家研究者重要参考文献;《中国二位哲学家:二程哲学研究》《论道者》等成为西方专业研究者的入门读物。他以翻译实践为基础,深入到对中国典籍的研究,打破了西方长期将庄、列等道家经典文本作为庸俗读物的现象。他从语言哲学角度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影响了当代一批汉学家如席文、罗思文、史华慈、郝大维、安乐哲等。然而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葛瑞汉的关注尚显不足。故本文立足于葛瑞汉对道家经典文本《庄子》《列子》《鹖冠子》的翻译与研究,在与原典对照细读的基础上,考察葛瑞汉在翻译过程中对道家思想传达的情况,进而探讨异质文明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包括绪论、五个主要章节、结语七个部分。绪论对选题背景、依据、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主体第一章对道家典籍翻译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把葛瑞汉的汉学研究放入英国汉学发展脉络中,寻找时代的共鸣,同时简要概述葛瑞汉的道家典籍英译与研究概况。 本文第二章立足于翻译文本,重点考察葛瑞汉对道家核心概念“道”“气”“天”等概念传达对“道”论造成的影响,试图在比较研究中对“道”这一概念在另一种文化中的理解程度进行分析,借此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及探寻背后的文化动因。 第三章聚焦于葛瑞汉道典英译中“性”的问题。“性”的问题是葛氏汉学研究的起点,也是他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关联的根节点。探讨葛氏的道家观需要回到先秦儒道人性论思想的大文化背景中寻找参照系。本章同样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性”及相关概念如“心”“情”“德”“命”等译入语词汇选择情况进行考察,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再与原典语境中的思想进行对照,透视葛瑞汉的道家人性论在传达中发生的变化。 文章的第四部分考察了葛瑞汉的道家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在道家原始文本中并不重要,甚至很少涉及,但却是葛氏的重要关切点。由于葛氏对现代伦理哲学中的“真理”与“价值”问题的关注,导致葛氏非常关心道家哲学中的伦理政治意识。本人试图从葛瑞汉对道家文本中的政治理想的传达来寻找葛氏道家道德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第五章在前四章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发现,葛瑞汉对道家文化的关注最后总落在“自发性”这一问题上。简单来说,“自发性”是葛瑞汉道家文化研究的动机,但“自发性”从何而来,有何内涵,与他后期经常提到的“关联思维”是什么关系成为必须搞清的工作。因此本章试图通过梳理“自发性”的相关问题,探寻中西文化在交流中产生的差异及差异背后的文化成因,从而找到有效沟通的可能性。 结语部分,对葛瑞汉的道家思想研究进行了整体的总结,并对葛瑞汉的汉学研究方法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
烟酒不分家余斌 著本书属于忆旧散文集,生活经历取材和笔致风格与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的散文相近。作者喜欢酒,也抽烟,几十年浸淫此道,烟酒相伴大半辈子,所以亲身经历的体验和耳闻目睹的酒人酒事、烟民趣事,不仅丰富,而且能以摇曳笔致娓娓道来。收入本书各篇原是专栏文章,分为四辑,从下酒菜到红黄白啤酒,到“烟之为物”,读来诙谐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