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花开叶落中文系陈平原六十六篇妙文,描摹中外师友,可品可感; 五十余幅照片,记录流金岁月,可鉴可叹; 两枚精致书签,映现横溢才情,可赏可赞。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撰写的一部散文集,借追怀“往事如烟”,鉴赏“师友风流”,勾勒“另类系史”,以体现自家的“中文情怀”。文中所追忆与描述的,多是作者直接接触过的师长,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主,扩展到整个中外学界。本书不仅限于怀旧,还蕴涵着对中文人的性格、才情与命运的揭示,以及对当下中国大学的思考。 【金句摘抄】 1. 雪仍在下,眼前的景色,变得模糊起来,曾走过未名湖边的诸多师友,正渐行渐远,进入遥不可及的历史深处。 2. 老钱写作很快,每天三五千字,那是很稀松平常的。只要想好了大思路与写作框架,提笔就来,长江黄河,浩浩荡荡,以大视野及风神气象取胜,不计较细枝末节。 3. 比起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庄严的博雅塔,以及近年崛起的百年纪念讲堂和理科楼群等有形景观,我更看好北大人的自尊与自信。 4. 还记得她住二楼时,因为有同屋,我不好意思擅自串门,站在楼下门口喊一声“xiǎo hóng”,竟然有好几扇窗户打开。日后才知道,北大校园里,若不带姓,叫“xiǎo hóng”的多着呢。 5. 记得那天下午太阳很大、很毒,我取回证书,顺路买了个大西瓜,放在水房里冰着,晚上和妻子一起享用。第二天,我就收拾行装,到江南访书去了。时隔多年,与年轻的朋友聚会,听他们谈毕业典礼上如何激动,我头脑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圆圆的西瓜在不断地滚啊滚…… 6. 请牢记,成功时,母校向你祝贺;跌倒时,母校给你加油;若是遭遇挫折、屡败屡战,母校更是为你鼓掌,为你骄傲! 7. 我希望学生们不只是在老师的天地里腾挪趋避,所以预先开出若干可能的路径,他们凭自己的兴趣,有人走东,有人奔西,将来会比我走得更远。假如只是把自己的题目或阵地经营得特别精彩,学生们全都被笼罩在你的大旗底下,那不是一个好老师。 8. 其实一张一弛,是必须有的生命状态。西方人重视休假,我们所说的春游秋游,都是追求生命的节奏。要有这个节奏感,才能走得比较顺畅。 9. 走出会议室,狂风暴雨中,米列娜因雨伞被风刮走,连带也摔倒在地上。可她笑嘻嘻的,爬起来继续前行。那年,她已接近75岁。 10. 其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问,当老师的,对于自己的学生,既不能过分漠视,也不能过多关爱,更不能过度役使。记得王瑶先生说过:已毕业的学生,我是不管的。他会关注你的脚步,关键时刻帮一把,但平日里不动声色,希望你自己往前闯。
-
论希望[美国]E.B.怀特E.B.怀特(E. B. White,1899—1985),“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随笔作家”。作为《纽约客》主要撰稿人的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纽约客》文风”。怀特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关爱,他的道德与他的文章一样山高水长。除了他终生挚爱的随笔之外,他还为孩子们写了三本书,《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与《吹小号的天鹅》,同样成为儿童与成人共同喜爱的文学经典。《论希望》由作者的孙女玛莎•怀特编辑成书、普利策奖得主乔恩•米查姆撰写引言推荐,收入的作品涵盖随笔、诗歌、书信等多种体裁。这些作品创作时间跨度很大,却反映了怀特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
那些无法赞美的木叶“那些无法赞美的”,取自作者木叶的一首小诗。本书落脚于赞美,而最初的触发点是日常所遇的一些“无”,亦即个人情感世界中的无名、无形、无解、无力。书分四辑,涉及一些无法赞美者,以及内心深处必要的审视。辑一,为诗小说与散文诗。辑二,是古今诗思的交汇。辑三,信件,包括校园刊物和民刊的序言,也包括关于画家、诗人、小说家、电影导演、摇滚歌星、异类人物的文字。辑四是不同时期对诗歌的一些思考。诗性与真意,锋锐与空茫,始终迫动着作者,也借由文字触碰着世界。
-
赫拉克勒斯之柱〔美〕保罗·索鲁地中海之旅向来被视为寻找智慧的旅程。保罗·索鲁此次开启了他的“大旅行”现代篇,从直布罗陀的“赫拉克勒斯之柱”出发,绕整个地中海一圈,最终抵达位于摩洛哥、仅数英里之遥的另一根“赫拉克勒斯之柱”。行经十七个国家,行走一年半,他不搭飞机,坚持脚踏实地,借助火车、长途汽车、渡轮,偶尔搭出租车或骑自行车,参与当地的各种活动,和当地人一起看斗牛、逛市集、参观古村落和各地遗迹。
-
美德与恶德[日]三岛由纪夫 著,匡轶歌 译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大多充盈着绚烂壮丽的暴力美学观,以其冷艳的肉感、战栗的精神以及对纯粹之美的偏执与渴求闻名于世界各国读者,但本书风格却不同于他其他的作品,全文以风趣幽默的语气“教育”读者:“做人切勿信守承诺”“做人应当懂得忘恩”“应当嘲笑他人的失败”……或者,这本书也将成为更新读者对三岛由纪夫作品风格的印象,看到三岛由纪夫写作风格的另一面。
-
云游赏文集伊汉波本书是一本包含众多现当代作者的散文、诗歌作品集。散文是心灵的旋律,诗歌是心灵的歌唱,为我们打开尘封在心底的那份回忆、曾的美好和刹那的感动。本书帮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感受众多文学作家的真情实感,进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审美水准和人生品位,令人收获无限。本文集作者涉及天南海北,有在职的年轻人,也有退休老人,各个层次,各个人群,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在工作之余,在退休之时,写下对身边事、眼中事、心中事,化作笔下的素材,或为诗,或为散文,主题不一而足。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
上野千鹤子的午后时光[日] 上野千鹤子 著午后时分,在紫花地丁香水的气味中,女性主义泰斗上野千鹤子女士打破“贩卖思考,不贩卖感受”的原则,破例聊起人生中一个个让身为女性的她感到不舒服的时刻,以及这些时刻如何激励她找到力量,拥有自由,在父权制下获得人生的主动权。从不讨人喜欢的小孩,到迷茫自己是否会像母亲一样结婚生子,又像祖母一样老去的少女,再到恋爱时请男人感谢自己前男友的个性女人,最后成为喜欢飙车,痛恨别人看自己书架,让大家不要逞强,勇敢承认自己弱点,互相支撑着活下去的另类大学教授。上野女士从未如此坦诚自己的亲情、爱情、工作和生活,她以鲜活的个人经历和厚实的学识背景让人时而捧腹,时而流泪,时而瞠目,时而大呼相见恨晚。
-
理想化、误传、神秘化苏亚娟暂缺简介...
-
村庄记忆郭义清本书收集了松溪县有代表性的27篇村落系列散文,作者通过对这些村落历史人文景观等深入挖掘,勾勒出松溪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自然生态和红色革命历史以及那些发生在松溪的风土人情、美丽传说和悠悠往事。文集尽显松溪地方文化气息,并对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等问题提出思考。
-
康拉德与自传的虚构[美]爱德华·萨义德出版于1966 年的《康拉德与自传的虚构》为萨义德的第一本书,从其哈佛大学博士论文修订,如萨义德本人所言,此书“对康拉德的意识作了现象学意义上的探索”。萨义德对康拉德的八卷书信集进行了仔细的查阅,庶几重新构建起康拉德对其自身身份的认定:有才华的作家、侨居者、波兰人。萨义德从大量信件中看到康拉德生活的沧桑,同时还看到康拉德的散文体表达有着某种不自然的成分,这个作家与英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始终不曾完全稳固,其心智处于一种持续的危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