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散文随笔
-
大地上的血粮李恒昌这是一部深度研究莫言创作及其作品的专著。作品坚持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原则,坚持从作品本身出发,坚持“有血有肉”的评判,借鉴接受学研究的方法,深入莫言深沉博大的文学世界,对其公开出版的几乎全部著作进行深入解读和系统评价,对其创作理念和创作艺术进行研判分析,发现和挖掘其重要认知价值、启世价值和审美价值,旨在启发读者的深度思考,带给读者新的审美体验和新的审美享受。
-
影子灯沈俊峰该书收录著名散文家沈俊峰新作30篇,分为:亲历、相遇、行走、过往4辑;附录两文,分别介绍作者及其散文作品。书中作品多是公开报刊发表后的结集。有评论家言:“悲悯情怀”是沈俊峰散文的根,“生命意蕴的开掘”是沈俊峰散文的魂。其作品从生活细微处入手,有生活,有深度,有思想,延续了散文文本一贯鲜明的叙事说理和抒情特色,具有浓郁的时代感觉。
-
学识几行周学书名为“学识几行”,嘘气以使砚中墨汁融解,在作者看来,这是一场以蓄力为目的的中场休息。如田埂上开墒的把式,常往拳头里啐一口唾沫,调整节奏继续埋头。所辑文字,计五百条,作者两年来每日随手,长不过百余,短则数行。人与事皆与文化社交有涉,或交游或采访,如星云大师,王蒙,白先勇,余秋雨,裴艳玲等几乎大半个中国人文艺术圈。物,则竹木牙角,文房长物,尺牍诗翰,书画卷轴等各地搜罗藏品,如张大千菜单,溥心畬花笺,王世襄夫妇合炙墨簧,张充和印蜕等,借物抒怀,由嗜好可见作者性情。文中既有作者因职业敏感而阐发的社会共性思考,如哲学,信仰,美育等话头。也有个人本体的价值内观,率性不羁,倒也有几分可爱。“学识几行”一册,出于平常,是个体存在被放大的特殊时代的一本文化观察者的社会日志。
-
宝庆路3号徐霭龄宝庆路3号,这不是一幢普通的建筑,而是一处足以证明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繁华与衰败的所在。在这幢建筑物上下内外所发生的传奇事件,与它在世称魔都的“十里洋场”前后的数十年间所展现出的不坠的风情魅力,成为海派都市“克勒”文化复兴的一道明亮的风景线。当然,在这座建筑里生活的几位主人家也是相当引人瞩目的。著名画家、宝庆路3号主人之一,本书作者徐霭龄的父亲徐元章先生,他的作品曾在上海APEC会议期间展出,并作为礼品赠送给各国来宾。作者的祖父、首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获得者、长篇小说《金瓯缺》作者徐敬业先生,还有这幢坐落于市中心的花园洋房缔造者、作者的太外公、中国近代“颜料大王”周宗良的事迹,以及作者的母亲、外婆外公的往事。在作者的线性叙事中,大抵都可以在不同的段落中,读到他们互相交叉的日常生活身影,尤其是她自己的父母族群以及因与这幢建筑传奇活动相关联的一些都市人物的素时情境。
-
健康的日子堺雅人,郭晓丽《文·堺雅人:健康的日子》是日本知名演员堺雅人的随笔集。书中汇集的四十三篇随笔是他从二〇〇九年到二〇一三年利用拍戏间隙所作。也正是在此期间,堺雅人主演的《LEGAL HIGH》《半泽直树》等日剧屡创收视纪录,也在中国收获了大批粉丝。 随笔中记载了堺雅人在拍戏期间所思所想,上至社会历史,下至柴米油盐。他的思考不拘一格,可谓有文化、有深度又有趣。 堺雅人曾就读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专业,《中庸》《大学》《庄子》等中国古代典籍中的词句都能信手拈来,令国内读者读来尤为亲切。 书中还收录有拍摄现场的百余张花絮照片,以及堺雅人为本书拍摄的独家写真。
-
岛夷志略简注(元)汪大渊 著;郑苏淮,王蓓 注在宋元时期形成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陆地上丝绸之路的拓展与延伸。因主要以运输陶瓷、丝绸、茶叶等货物为主,也称为陶瓷茶叶之路。元代著名海外旅行家南昌人汪大渊两次附舶远航,把自己沿途看到的各个国家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真实的记载下来,回国后编写成《岛夷志略》,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以文字形式介绍海外国家的旅游地理读物。全书共有99个地名章节,加上”异闻类聚“整100篇,2万多字。
-
欧亚草原历史研究陈浩暂缺简介...
-
浮生琐记(英)洛根·波绍尔·史密斯《浮生琐记》是一系列极短篇散文随笔和隽语警句的合集。书中无论是鞭辟入里的幽默,还是哀而不伤的怀旧,都以一种举重若轻的言辞含而蓄之,既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文体追求,又历时地记录了作者三十多年☆旺盛的人生经历中灵光乍现的思绪见解、漫步于伦敦街头巷尾所领略的大大小小的顿悟与重生。
-
行走时空旷野张国平本书是诗集,作者运用意象、哲思和情感歌咏故乡和亲人,赞美祖国的富强,记叙军旅生涯的豪壮,既有散文诗的空灵跳脱,又不乏现代诗歌文人气息,记录了的作者生活、时代的印痕,也是作者诗意勃发的结晶。
-
读《郑板桥集》随笔牟钟鉴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大多数人都知道郑板桥在诗文上的成就,鲜有人知其在思想上的成就以及在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学情怀。本书是牟钟鉴先生关于郑板桥的随笔集,共有四十篇,在关注其艺术成就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其思想方面的成就,例如板桥的道家智慧和儒家情怀,板桥的治学理念及现实关怀。如果说板桥通过诗画托物以言志,那么这部随笔集则是借板桥以抒怀,表彰的是板桥健全而独立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