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思想的考古学徐峰本书是一本以考古人物和学术史为主题的论文集。一共收录论文21篇,分为“人物与思想”“探索与争鸣”“怀念与评介”三个部分。通过研究考古学发展过程中傅斯年、夏鼐、苏 秉琦、俞伟超、裴文中等若干学界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对古史辨运动、史语所考古活动、史前区域考古等考古学重要节点和侧面的再现,旨在“藉人以明史”和发掘考古学思想的争 鸣,以窥探考古学发展的时代风貌与世变潮流,比较全面地展现了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各个方面。
-
杨石先传韩石山这是传记作家韩石山为杨石先写的一部人物传记。杨先生是清华学堂第一届毕业生,早年留学美国名校,获博士学位,是中国著名的化学家、南开大学的老校长。这部传记在梳理杨石先生平事迹的同时,着墨于传主中西兼通的人格修养、沉稳练达的处事态度、坚忍不拔的治学精神,文笔酣畅,时见机锋,对做人与治学,均有裨益。
-
书心雕龙韦力中国的传统典籍大致分为写本和刻本,写本时代制作效率较低,印刷术发明之后,可将一本书在短时代内化身千百,知识传播的速度大为提升,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进程,因此可以说一部雕版史,就是一部文明演进史。而在千年的历史中,有哪些重要图书,它们分别刊刻于何地,该地如今的现实遗存状况如何,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韦力先生历时十年对中国古旧书版及与书版有关的人和物进行了实地寻访与考察研究,写成了这部著作。本书聚焦与中国古代印刷出版有关的话题,将古书版刻历史梳理与寻访历史遗迹相结合,通过古代、近代、现代、人物、书物五个板块,揭示了古代印刷出版的重要史实、价值和意义。书中大体以时代为序,对北京云居寺、杭州西湖书院、华燧会通馆、海幢寺、扬州诗局、学海堂等图书刊刻机构或刊刻地进行了实地寻访考察。对人物的寻访主要集中于历代知名刻书家或与书籍刊刻有密切关系者,如唐仲友、胡正言、翟云升、陶子麟等。此外书中对与书籍刻印有关的工具材料,如笔、墨、纸、砚等也进行了细致研究。本书既有抽丝剥茧的讨论,又有细致入微的描述,还有丰富多彩的插图,兼具学理性和可读性,可为历史学、文献学、版本学、文物学及其他相关文史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杨岐灯盏明千古宗彦《杨岐灯盏明千古》是以中华传统文化杨岐禅文化为背景,以时间线——朝代来划分各章,以人物线——历代杨岐禅文化的代表人物为主线索,将有关杨岐禅文化的文献资料加以史实考察论证,并以杨岐禅文化历代传承图为衔接对照,使得读者对杨岐禅文化的源流、世系传衍、发展历史的全貌一目了然,可读性强。 本书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对杨岐禅文化的地位及影响进行了客观论述,注重地方历史对杨岐禅文化形成与传播的影响,记述了杨岐禅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与影响力。 本书细致、深入、系统地研究和阐述了杨岐禅文化的发展史实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对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服务中国现代化建设均具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出版价值。
-
读史札记张延庆 著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品读史书的心得体会。全书共包括约50篇文章,文章篇名如宽恤、容止、如一、中的、反覆、感悦、惑溺、谦退、有行等,多从史书中提炼而来。本书内容以品读二十四史为主,又兼顾对其他史书如《左传》《汉纪》《后汉纪》的品评等。内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文笔凝练晓畅,语言深入浅出,主题明确深入。作者围绕忠孝节义等内容,在直抒胸臆的同时,重视间接隐性的揭示。每篇的开头或结尾多有表明主旨的语句,延续《读史札记(壹)》的写法用以表明篇章的主题或意图。
-
高过头顶的句子魏天无 著《高过头顶的句子》是学者、作家、诗人魏天无的随笔集。内容涉猎广泛,既有对中外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批评家的作品与著述的引介与评述,对中外经典作家诗人生平轶事与创作历程的钩沉与论说,亦有对文艺思潮、文艺现象、流行文艺观念的观察与辨析,对个人求学与从事文学教育的回顾与自省;写作方法上也多有变化。全书分为《连环如画的记忆》《日常的诗意与爱》《经典的芬芳》《纸上山河》《在让你的道路上》。
-
纯粹·大地璎珞曹蕙《大地璎珞》汇集曹蕙《秋,遇见锦里沟》《梦里溱湖》《唯念故乡月》等多篇散文力作,全书根据文章内容及侧重面,分为四辑。从描绘自然风景的雅致篇章,到记叙生活意趣的淡雅随笔,再到切入现实生活的情感故事,以及抒发人生感悟的哲理短文。曹蕙用散文倾诉着对爱的独特理解,传递出人世间的温暖和宽容。作者观察细致敏锐,善于从点滴小事中发现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和生命的礼赞。语言清丽婉转、自然洗练,议论富有哲理。
-
老子散文诗英文对译连小珉、(英)达米安·弗朗西斯·皮尔森(Damian Francis Pearson)、(英)余斐霞《老子散文诗英文对译》是对我社出版的《老子散文诗对译》(下称:“中文对译”)的英文对译,即是对“帛书老子”的英文翻译。“中文对译”以它全新的视角和朴素的观点已经得到社会好评,本书的“英文对译”将把“中文对译”的优势继续扩展到不懂中文而懂英文的广大人群。将“中文对译”翻译成“英文对译”有利于扩大这部中华文化经典的影响,使不懂中文的国际人士能够深入了解这部中华经典的内涵,了解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此书的出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
此岸彼岸的背影钟兆云《此岸彼岸的背影》系文史学者钟兆云的历史文化随笔集,所选文章都曾在公开报刊上发表,主要叙述了近现代闽籍华侨、闽籍科教精英等历史文化名人在探索民族振兴、救亡图存、独立解放道路上,以各自方式报效祖国的爱国事迹。这些留洋者心系彼岸国度,那些在非常岁月里坚守此岸的人,也以各自的精神力量感召时人,他们共同弹奏了生动的爱国歌。不管是以人带事,还是以事带人,他们都留下了一个个如山也如画的时代影像。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不少人物与作者有过直接或间接的交往。
-
燕园散纪李道新《燕园散纪》着眼于作者的电影研究专业和北大及境外的生活、工作,着力呈现和记录其在北大燕园期间的日常与感悟。全书分为《电影味》《燕园思》《生活流》三个篇章。《电影味》收录了作者近些年有关电影艺术的评论文章;《燕园思》叙述其在北大校园里的人、事、物,将人文轶事隐于生动的叙述中;《生活流》着眼于生活日常,从而生发对生命的感怀。书中既有学术的思想性,又有随笔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