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名联佳对精选999王谦,高立编著现在,一分钱还能干什么?三九系列要做的是,一分多钱可以品味一个幽默笑话、听侃一件奇闻趣事、领教一段格言妙语、重温一首名诗妙词、明白一则成语典故、欣赏一副名联佳对、掌握一个生活窍门、了解一条身心常识、寻游一处名胜古迹。王谦等编的《名联佳对精选999》为丛书的其中一册,精选了999副名联佳对。999副名联佳对,绽放出999朵耀目的浪花,折射着浩渺联海的七彩逸韵。每朵浪花都有自己独到的舞蹈和语言,在各则注释里面便多了些引申、生发的工作,或如一篇赏联小品,或叙一段文苑佳话、联家趣谈,这些“浪花的影子”以一种潇洒的读书方式,伴你去体味每一联的妙处所在。
-
艺苑趣话舒丽珍著暂缺简介...
-
高阳杂文高阳著高阳是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擅长于史实考据,在文学方面也有丰硕的成果。本书是他的杂文集。
-
男女有别黄爱东西著本书是黄爱东西的男女有别,都市言情散文精选,主要内容包括:赛车的人、柔情、不醉、普通话、防卫过当、卖心、走红、摇滚、没有垮、首本名曲、风在发端、同桌的李、老友、黄茵、张成、惨绿少年、一场疟疾、猜谜、不应“有幸”,纯属采访、不要那么容易哭、萨仁高娃的意思是美丽的月亮张艺谋、黄和祥、倒霉的秦汉、喜欢的歌词、外行、白痴问题、雄心壮志、把柄、不美满、职业玩笑、不是问题、签约解约、夜店、郭大炜、梅表姐、郁冬印象、1234567、白日梦、没有神话等等。
-
高适岑参诗选(唐)高适,(唐)岑参著;孙钦善等选注高适(701—765),字达夫,渤海蓨人(蓨今河北景县南),世居洛阳①。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做过韶州(故治在今广东韶关市)长史。到他本人一代,家境已经衰败,而他自己又不屑治家理财,正如《旧唐书》本传所说"少濩落,不事生业",平生"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高适二十岁时,西游长安,带着天真的幻想,也颇自负,以为"书剑"学成,满可以取得相当的官位,施展抱负。而实际情况却是"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别韦参军》),结果失意而归,客居梁宋(唐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县),在友人的资助下,过着隐耕的生活。高适出仕之前客居梁宋的生活,以开元二十年(732)至开元二十六年间北游蓟门、燕赵,随后又应征赴长安、暂居淇上为限,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
-
爱情批判某子著爱情的苦味是世界上最苦的,爱情的甜蜜也是世界上最浓烈的,她既像一朵美艳之花,又像一道永愈合的伤口。再好的不可开交的恋人,也是两个独立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只能互相映照,而决不可能完全重合为一。所谓绝对的心灵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一个骗局,由此便决定了爱情的悲剧性意味的不可避免。
-
胡适日记胡适著;沈卫威编内容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1910-1917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0年代时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1946—1949年任北大校长。1957—1962年为台弯“中央研究院”院长。“五四”时期的胡适是首创文学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也是提倡白话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主将;他是白话新诗的首写者,他的新诗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胡适自1910年开始记日记,直到去世之前,前后坚持半个世纪。本书主要选收胡适“五四”前后及二三十年代的日记,少量选收了40年代日记片断。这些日记是胡适思想流程和寻知求识的记录,是他参加文学活动的真实再现,也是他的的事追踪和交友的实录。本书是“中国现代作家日记”丛书之一。
-
都市魔方赵福生编内容提要鸳鸯蝴蝶派作家除了写作小说,还撰有大量独树一帜的抒情文字、笔记小品、随笔、杂谈等散文,但长期以来劫被湮没。有鉴于此,我们约请有关专家从解放前出版的诸多报刊、书籍中广泛搜罗、遴选,编成这套“大系”,总计八本。本书是其中之一,选收了反映近代都市社会风貌和世人众生相的文字96篇。作者以机智、富有调侃味的笔墨,生动展示了上自达官显要、军阀,下到教员、报人、店伙、乞丐、算命先生各色人等的独特生存状态和际遇,以及为当时十里洋场所特有的种种畸形、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
-
凝视九七梁晓声著本书内容包括:爱缘何不再动人?、“情人节”杂感、关于“罐头”的记忆、访谈录、一只风筝的一生、一辆车、一道题、关于二小、关于大小、关于广告与明星的断想——兼致国有企业家们、凝视商业时代、同代人赋、同代人赋后记、教授之死、农民和“公仆”们、贫穷可能是一笔“财富”、政治可以不再痛苦——读李辉的《风雨中的雕像》、推荐《资本主义议论矛盾》、过小百姓的生活、难忘温馨——给嫂子的一封信、想想父亲——给三弟的一封信、“远亲通婚”——给四弟的一封信、思考毛泽东等等等。
-
痴人说梦张若愚本书作品主要描写中原的山川、风物及文革期间亲历的诸多噩梦。作品使人感到清纯,字里行间都饱含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仿佛带着他的呼吸与体温。特别是有些作品中,作者把真实的情愫与形象巧妙地副进散文的体式中,从而使散文在形式与意义上增添了新的韵致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