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苇塘纪事杨沫著本卷收集了作者自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创作的部分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电影文学剧本。作者以她后世的生活积累、敏锐的观察能力、朴实的语言文、在这些优美流畅的文章里,记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地人物......(编者:GQ )
-
柯灵散文选集柯灵著;唐金海,张晓云编柯灵(1909.2.15-)原名高季琳,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妇人》而步入文坛。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 本书收入柯灵散文47篇,包括《巷》、《苏州拾梦记》、《悼赵丹》等。
-
秦牧散文选集秦牧著;张振金编秦牧(1919:1992)著有散文集《秦牧杂文》、《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艺海拾贝》等,《古战场春晓》、《土地》、《潮汐和船》、《花城》、《社稷坛抒情》等篇是他的代表作。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本书选编作者1949年后的散文38篇,包括《在遥远的海岸上》、《海滩拾贝》、《镜泊湖风采》、《长街灯语》等。
-
倾城三毛著收入《胆小鬼》、《一生的爱》、《天下本无事》、《不负我心》、《倾城》等20篇散文随笔。书前有几篇三毛亲友描述她的短文,书末有两篇短评。
-
中国现代散文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出一本《中国现代散文精华》,让我作序。一看篇目和作者的名字,我就感到无限的欢喜和激动!这本书是以写作时间的先后为序编的,首先有我终身敬佩的叶圣陶老人,熟得不能再熟的老舍和巴金,老师周作人,同学许地山,以及把我拉上文坛的《小说月报》的编辑茅盾和郑振铎。女作家中有前辈陈衡哲,朋友有庐隐、苏雪林(她在台湾成功大学教课,至今我们还在通信)、彭子冈,还有夫妇两人都是我所敬爱的作家如钱钟书和杨绛,至于慕名而未见面的如李广田、聂绀弩……那就更多了……。总之,看了散文篇目,虽然有些是我没有读过的,但“文如其人”,作者们都是各有各的风情,各有各的风神,各有各的风度,各有各的风骨,从头看了篇目就好像夏天进入丛林,感到彻骨的凉爽,进入春天的花圃,闻到扑鼻的芳香。我愿散文爱好者,都来翻翻这本书。冰心1993年5月8日清晨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严家炎,孙玉石,温儒敏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编本书初版本编于1992年,一直被许多大学选作中国现代文学史或文学赏析课的教材。此次增订增加了那些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和地位的作品,更适合现代文学的教学。本书坚持文学审美标准,按照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精选了现代文学史上主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呈现了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本书是教育部推荐教材《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其他通行的现代文学史重要的配套教材,也是文学爱好者必备的文学读物。
-
稻草人手记三毛著收录《江洋大盗》、《这样的人生》、《警告逃妻》、《卖花女》等12篇散文。
-
闹学记三毛著本书收入《闹学记》、《经验之谈》、《遗爱》等散文。
-
情趣小品李春林选编情和理是一种什么关系?大致说来,理是基础,是起码要求;情是升华,是高标准。老李家和老王家是邻居,彼此各干各的事,各走各的道,井水不犯河水,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大家相安无事.这便是理。老李家做了一锅饺子,给老王家的孩子送去一碗,老李家的老人突然得病,老王家来帮忙,将老人扶上车送到医院;夏天的傍晚,两家一起到大槐树下乘凉,孩子们在一起嬉闹,男人们共一壶茶,摆一盘棋,女人们一边做针线活一边家长里短地闲话,这便是情。生活中不能不讲理,否则就变成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禽兽世界了。但生活中如果只讲理不讲情;那也太冷酷太机械大乏味了。...
-
杨朔散文选集杨朔著;吴周文编杨朔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作家。1913年3月22日,出生于山东蓬莱县,其父是清末的秀才,因而受过书香门第的启蒙教育。他6岁丧父;读完小学后因家境困窘无法继续升学,只得干1929年随舅父到哈尔滨一家英商洋行谋生。在此期间,他一边自学国文和英语,一边还习作古典诗词和练习翻译,一些文稿还在哈市《国际协报》上发表,以培养、磨顾个人的文学功底,为日后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做好了学养气质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三省之后,他耳闻目睹侵略者在祖国土地上飞扬跋扈、无恶不作的情景,就像尖刀刺着他一颗年轻赤子的心,悲愤难平,寸肠欲断!他决心撰写抗日救亡的文章,寻找拯救祖国命运的道路,因此于1936年冬天离开东北而南下;先后转徙、浪迹于上海、桂林、武汉、延安、广州、重庆,为抗日救国孤独地奔波呼号;1942年,他从敌后重回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马列主义,参加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杨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就在他上下求索、寻找革命道路期间,他同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38年春,在广州《救亡日报》上连载、次年在生活书店出版的中篇《帕米尔高原的流脉》,则是他小说创作的处女作,此外还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宣传抗日的通讯特写。当他从一位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之后,杨朔十分自觉地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引的文艺工作者的道路,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他深入矿山、农村体验生活,后来又以新华社特派记者的身份并担任部队的职务,先后参加清风店、石家庄与平津战役,随部队东征西战、驰骋疆场,与广大指战员生活在一起。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反映龙烟矿工与日寇展开壮阔斗争的《红石山》、描述察南蔚县川的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反复辟斗争的《望南山》、沤歌晋察冀野战军英勇作战的《北线》三部中篇小说,以及收进《大旗》、《月黑夜》集的短篇小说。这些虽然不是很成熟的作品,存在着人物概念化、单纯追求情节等缺点;但真实地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兵群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壮丽图画,生动地刻画了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及其崭新的精神境界。本书收入:《上尉同志》、《百花山》、《海市》等近40余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