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著;朱乔森编本卷收入《语文零拾》、《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及其他》四本集子。这些识文字,大部分谈的是作者所熟悉并多年研究的语言和文字,当然,也有谈人、谈事、谈语言文学以外的文和书的。作者生命最后几年所写的散文,多数收入了本卷。而这些散文,多数又是所谓“说理性散文”,它们代表了作者散文风格的又一次转变。正如作者所说的,它表明了“自己企图从现代立场上来了解传统的努力”。的谓“现代的立场”也就是“近于人民的立场”。本卷的大部分文字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不过虽说是“说理性散文”读起来仍使我们感到文学意味盎然。
-
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著;朱乔森编本卷收入《国文教学》、《读书指导》、《新诗杂记》三本集子。三本集子所收的文章,除《新诗杂话》的头两篇是1936年所作外,都是抗日战争时写的。其中,《国文教学》原是作者与叶圣陶先生合著的,1950年开明书店准备出版《朱自清文集》,叶先生将老友所著各篇挑出来,又补入朋友们收集的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六篇,合成一集,仍称《国文教学》。这本集子后来却未能收入《朱自清文集》,现在就按当时的编排收入全集。
-
人生的盛宴林语堂著;张基选编版权页题:张天天选编。
-
散文艺术论傅德岷著这是一本探讨散文艺术相当全面的书,它既有从史的角度对各类散文所作的溯源,又有从理论角度对散文创作的阐述,更有从鉴赏和修养的角度对提高读者和作者散文艺术造诣所作的分析,在散文这个领域说来真是应有尽有了。德岷同志涉猎材料的丰富程度可以说是惊人的,更难得的是他善于将这些古今中外有关散文艺术的材料,条分缕析地容纳在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间。他这种爬罗剔抉的功夫,显示了驾驭艺术思维的逻辑力量。当我在通读全书的时候,不由得不佩服他这种勤奋治学和归纳演绎的本领。正是因为德岷同志花费了大量的精神劳动,他所建筑的这座散文艺术的博物馆,对有志于提高散文艺术造诣的读者来说,肯定是很有价值的。当他们迈入这座精心结构的建筑之后,势必会极大地开阔自己的视野,充分了解散文艺术的全貌,对它各个方面发展的渊源,也能够形成比较准确的认识。
-
魏晋文举要高步瀛选注;陈新点校清末民初以来,在古文的選注方面,高步瀛先生有着突出的成绩。他選编笺注的作品很多,其中于五、六十年代标点整理出版的有《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等书,都获得了学术界的好评。高步瀛(一八七三-一九四0),字阆仙,河北霸县人,桐城派后期古文家吴汝论(挚甫)的学生。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曾先后执教于北平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由于他对古文的义理、考据、辞章都有很深的功底,加之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選文重点突出,带有典范性;注释详博谨严,多有发明,不愧为一代選家。<
-
中国历代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下)》是高等学校教材,本版是经过六年教学实践后的补充修订本。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选我国历代优秀散文248篇(《中国历代散文选(下)》为下册,共选自唐代至清代的散文142篇)。选文注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适当照顾题材的多样性;文后注释难词,串释难句,是公认较好的散文选注本。
-
中国历代散文选刘盼遂,郭预衡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上)》是高等学校教材,本版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后的补充修订本。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选我国历代优秀散文248篇(《中国历代散文选(上)》为上册,共选自先秦至南北朝的散文106篇)。选文注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也适当照顾题材的多样性;文后注释难词,串释难句,是公认较好的散文选注本。
-
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季涤尘,丛培香选编这是一部当代精彩散文的选本,因此,命名为《中国当代散文精华》。单看那一百多家作者的名字和作品篇目,就令人有群星灿烂,色彩纷纭之感。因此,精彩的选本,对广大读者的确是帮了大忙的;对于作家,则起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
小品文艺术谈李宁编选本书内容包括:小品文;试谈小品文;论中国现代的小品散文;《小品文选》序;什么是小品文;论小品文;“自己的话”(节选);清新的小品文字;小品文的危机;关于小品文;小品文谈;鲁迅小品序;说小品文;《人间世》发刊词;金圣叹的极微论;小品文的生机;论小品文笔调…… \t\t
-
鲁迅选集鲁迅著;朱德发,韩之友选注鲁迅一生给我们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作,包括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诗歌等,其中文学创作约170万,学术论著和有关古籍的辑录、考订、整理约80万字,另有翻译、书信、日记等。本选集精心选取了鲁迅的全部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学术论著、书信和日记,使读者识见到鲁迅作品的总貌,进而全面的认识鲁迅、增进自己的文化修养。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他的著作,对现代中国各阶级和阶层的社会心理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和批评;他的精神,代表了被压迫人民追求真理、争取解放的彻底革命精神;他的思想不但具有永恒的存在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目前的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转型期,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鲁迅的风骨,就不能没有鲁迅的精神。2002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21周年,为了缅怀鲁迅,特出版此集,以纪念鲁迅先生,表达人民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