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人海中的你夏国平本书为上海作家夏国平的人物纪实性质散文。这部作品共12篇,20余万字,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其中有上世纪60年代风云变幻的叙述,70年代知青感情的真实记录,还有兄弟民族之间真诚友谊的表达。此外,作者还娓娓讲述改革开放后创业者的感人故事,描写一对夫妇为保护上海老建筑几十年如一日无私付出的感人事迹,还刻画了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几十年无怨无悔的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另外,作者还写了自己父母亲平凡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的善良真诚。本书都是作者的亲人,朋友,同事、学生,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呈现出一个人经历的全貌 ,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色。作者描述生动形象,读来感人肺腑,颇具阅读与欣赏价值。
-
西行列车段正渠学界概括著名画家段正渠的艺术之路——“从陕北民歌到滚滚黄河”,同样适用于他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是大西北的泥土气息,厚重的外壳掩盖不了由柔软的内心溢出深沉的情感,粗粝的表层之下,炽烈的情绪迸发而出。这种强烈的个人特色,尤为突出地体现在他的文字中。段正渠写西北乡土、陕北高原、黄河两岸的农民生活,生命的韧性和深切的感情力透纸背,与其绘画作品相得益彰。本书是段正渠写作历程跨越30年的选文首次公开结集出版,呈现了其隐秘而细腻的内心世界,也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游走在广袤大地,与人和时间的精神对话。
-
在故宫看见中国史祝勇故宫虽然只有六百多年历史,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阶段,但是故宫以收藏于其中的各个朝代的文物、典籍等历史遗产,汇集和凝聚了中国七千年的历史。本书从春秋战国开始,延伸至汉唐、宋元明,一直到晚清,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关键节点,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作者还横向地比照西方的同时代的历史,揭示了中国历史的独特性和对世界历史的意义。作者吸取了中国古今历史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引述了西方重要历史学家、哲学家的某些观点,多角度、多层次讲述了作者眼中的中国历史。作者善于扑捉历史细节,又不失宏观的视角,叙述上简明有趣,深入浅出,既有历史叙述的趣味性和想象力,又保持了对历史的严肃、真实有据的学术态度,是一部有观点、有激情、有文采、有启示性的长篇历史随笔。
-
青山荡漾夏小暖本书是基于杭州的城市生活和文化,从作者本人的感受出发所作的一本轻松、精美又包含城市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散文随笔。作为摄影师和生活方式研究员的夏小暖对于观看、体验一座城市,有独特而细腻的眼光。她笔下的杭州,既是历史和文化的名片,又是充满变化与活力的新城市。在这里,她漫步、观赏、体验、对话,捕捉新旧文化的碰撞,了解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爱,并将这些一一记录。
-
学飞的盟盟朱天心 著;谢海盟 绘《学飞的盟盟》记录了尚是新手妈妈的朱天心与孩子盟盟相处的点点滴滴。近50篇隽永的短文,以一个“大玩伴”疏离而亲密的观察视角和轻灵的笔法,勾勒出盟盟自出生到初进小学期间恣意随性、“不被修剪”的成长轨迹,也流露出初为人母者的一往情深与心境的日益成熟。其间穿插着亲子互动的有趣片段,并将盟盟的无忌童言汇成语录,搭配其幼年画作,在小说家的文字之外,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童真世界。
-
纯粹·我的身体就像一座旅馆西川 著本书收录了诗人西川近年来30篇演讲访谈录,如《我的诗歌革命》《诗歌和诗人的“沸点”》《我不想浪费这个时代》《从国际文学现场回看中国诗歌》《我把保守的一面都留在了画里》《了解古代是为了充分做一个当代人》等,汇集了西川在诗歌写作、诗歌与书画、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时代、诗歌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重要思考,较大程度展现了作者一贯强调的“诗歌思想”,使诗歌问题被放置在文化、艺术和历史的大背景中处理。作者以其广阔的视野、深刻的问题意识、敏锐的直觉面向诗歌,力图通过对中外古今诗歌,以及诗歌与其他行当艺术的反复比对,为当代中国诗歌的创造力呈现找到可能的出发点和突破口。
-
寻找自己潘肖珏 著本书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作者潘肖珏与疾病斗争的真实经历和亲身感悟:五十多岁时,她曾接连患上乳腺癌、股骨头坏死、冠心病,这三大死亡威胁一度将她逼到生命的绝境。经过十八年与疾病的抗衡,她对人生、对健康、对生命有了自己特殊的感悟,遂“向死而生”,因病探道,创建了若干独到的健康管理观念和干预路径,探究并诠释身心灵与疾病的关系。本书站在生命哲学的角度,探究生命的价值意义,作者秉持着“为天下人而写,为天下女人而写”的目标,尤其聚焦女性,从独一无二的自身经历出发,给女性群体与大众带来生活启迪。
-
万水千山走遍三毛 著《万水千山走遍》是当代作家三毛*负盛名的游记作品,也是她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收录23篇散文、2篇附录,主要记录了三毛游历中南美洲和返乡探访祖国大陆的见闻,足迹遍及墨西哥、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故乡舟山、敦煌莫高窟等地。挚爱荷西去世,三毛一度沉郁。旅途中,不同地域的风物、故事和人们给三毛带来了新的感受,她的写作也进化到一个新的高度,依然热忱率真,而豁达之中怀抱着经历人世沧桑的柔情。“我喜欢做的第·壹件事情,是‘出发’。”三毛用行动和文字,带给读者跨出第·壹步的勇气。
-
北京大运河文化保护与传承利用专项研究报告刘崇献、孙静 等本报告的编写目的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将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构筑大运河实体与区域文化伴生共荣的集中展示空间,更好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本研究报告的编写单位北京物资学院于2018年1月成立大运河研究院,系国内首批专门针对大运河研究的高端智库。本报告选题广泛、视野开阔,既研究了北京市的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问题,也比较分析了京津冀等运河沿线省市的相关发展情况;既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也涉及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既触及文旅融合的深层议题,也研究了区域协同推进文化发展中的要点难点问题。这些研究发现都建立在大量细致的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和科学分析之上,并且饱含了物院学者对大运河的真切情感与文化认同。
-
又见宽窄苏伟《又见宽窄》写在成都宽窄巷子的几条老巷子改造成型多年后,作者又一次来到现在的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维,图文并茂,品味宽窄巷子的老街巷、老成都文化,写出对宽窄巷子的又一次遇见。本书以细腻笔触呈现宽窄巷子的历史今生,是品读宽窄巷子鲜亮风景的绝佳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