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出入高下穷烟霏陈尚君本书为陈尚君教授的学术随笔,凡六十七篇。书名借韩愈《山石》中“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诗句为题,比喻人生遭际,借此叙述其学术经过和感慨。书中有关于其导师朱东润教授的文章多篇,述朱东润先生文学批评、传记文学之成就;另有对王水照、王运熙、刘大杰等复旦中文系老师学术回忆的文章约六篇;还有对陈先生数十载治学年轮中有感之文史大家,如岑仲勉、唐文治、余嘉锡、陈寅恪、傅璇琮、程千帆等治学思路的思考。以学术之笔写回忆之文,将学术、史趣与文笔融合,使得本书内容丰富,耐人寻味。
-
你是我的风景廖毅《你是我的风景》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这些年来创作的散文随笔七十余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见的诸多有趣的人、事、物、情等。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节是《梦想在远方》,主要写的是贵州的特色、父母亲人的生活,以及作者希望离开贵州到达远方的梦想等,有《贵州葉》《布依阿妹“升职记”》《父亲的复员证》等;第二章节是《愿做一根草》,主要写的是作者这些年来离开故乡在外漂泊的各种琐事,有《在合肥讲一场关于人生的故事》《春季到成都去看她》《宅在杭州过春节》等;第三章节是《你是我的风景》,主要写的是作者对爱情的感悟,有《爱的理由》《大大咧咧的爱情》《有爱就好》等;第四章节是《谁的岁月不蹉跎》,主要写的是作者看电视、电影和暑假作品后的感悟,有《时光的河流里,谁是谁的“摆渡人”——电影《摆渡人》观后》《谁的岁月不蹉跎——《蹉跎岁月》读后》等。
-
中国八大诗人胡怀琛《中国八大诗人》主要介绍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士祯这八位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创作艺术。胡怀琛先生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发生与源流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内得以了解中国古代杰出诗人与优秀诗歌的成就,可称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本书是阅读、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好伴侣。
-
十年书徐春林《十年书》是一部散文集。全书文字淡雅、情感质朴,看似平实的叙述却蕴藏着对生命的深度观察和思考。十年时间,虽然短暂,但足够让人间草木悲催动容,作者在字里行间深入到自然的根部,沿袭历史文化,人文心理,村庄演变等多层面娓娓道来,并保留散文的诗情画意。在自然中穿行,在文字里探索,在亲情里享受,在爱情中浪漫,在友情中快意。在观照历史的同时,也赋予其必要的当代价值。全书既有理性思维的把握,更具感性的、毛茸茸的真情笔触,读来令人一赞三叹,感动莫名。
-
平原的密码许辉《平原的密码》是许辉先生的散文精粹。全书由《平原的四季》展开叙述,以平原为地理单位,以四季为时间单位,从生活、农耕、地理、历史、人文、自然多个角度对平原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描绘,全景式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中国平原多彩而绚烂的自然人文画卷。通篇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对人文对历史的敬畏与喜爱。
-
生活之书陈全林这是陈老师给朋友孩子写的书信集,一共365篇。以父辈的身份,讲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涵盖了修身、处世、养生、婚恋、工作、命运、佛道文化、古典小说、人情世故、修行心髓、宗教哲学、命理数术……在不经意间,讲了很多国学精华,都融化于生活里。也写了一些很美的散文、散文诗。希望在充满压力的现代社会里,孩子能有方法和能力应变,从而过得更惬意点、潇洒点。作者将写作就融化到自己的生活里,写一些当下生活里的事情,当下社会里的事情,但无论怎样写,有一个中心,化微言大义于日用平常,不见痕迹,将很多儒释道的心法融化于中。这是自作者出版《悟道录》以来生活化的一部书。而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读后,而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故名《生活之书》。书中的这些话语、散文既就像朋友之间的娓娓道来,没有隔阂,只有友情一般。很多文章也就几百字,却饶有趣味。在写完第200篇的时候,陈老师决定与粉丝们分享。共365篇。
-
遇见一棵树人民日报文艺部本书围绕“64棵树”,讲述了64个“树的故事”。这些树中有北疆的沙棘、戈壁的胡杨,有华北的梨杏、江南的香樟;有险峰上的青松、黄河边的古桑;有深山里的木棉红,有海岛上的木麻黄……阅读本书,读者可了解每一种“树”的植物学特征与价值,感受每一种“树”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更可体悟到“人与树”之间的自然关联。本书附有部分树木的手绘彩图,故事精彩,图文并茂,是一本小而美的散文书。
-
木兰花慢李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姑苏古城是苏州最靓的品牌,是“最江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书稿聚焦苏式生活,汇集了一大批苏州文史学者、作家的文字,全书文章共计15篇左右,从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入手,展现苏式生活的特点。文章内容大多围绕姑苏区展开,但又不局限于“区”的概念,而是追溯“姑苏”所指代的苏州、江南。进而升华到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向读者展示了苏州的名城魅力。
-
书里画外刘柠这是刘柠第一本书话集。作者刘柠常年行走日本,遍访书肆、美术馆、文学馆和博物馆,基于对历史与文化积淀,本书以书话的形式,收录三十余篇文章(作者在过去七八年间已发表于各大媒体),并在疫情期间,重新编纂成辑,这些文章题材广泛,不落窠臼,并在书话背后,生发出对书业和出版的关怀。本书附有珍贵藏书的图片近20余幅。
-
借《搜神记》一用商震《借〈搜神记〉一用》的作者商震以当代人的眼光与立场,解读被称作中国历史上“志怪小说”鼻祖的《搜神记》。他说:“人类从创造了鬼神那天起,就开始相信鬼神,并不断地赋予鬼神各种力量。我一直坚信,所有精灵鬼怪的出场,都是为人的出场和命运发展做铺垫或媒介的。”他把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民俗与儒学、道学、神学、玄学、经学、文学等领域知识纵横交织在一起,丰富中带有风趣,宽阔中含着锐利。朱零说商震,他简直就是个半仙,天上的事他知道一半,地上的事他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