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百年智慧梁志刚本书介绍了一个全面、立体、温情、真实的跨越世纪的文化老人——季羡林。从少年意气到求学清华园,从远赴德国到执教北大,学海泛槎数十年,赤子之心不改,展现了其不喜不惧、通透淡然的人生智慧。
-
名家散文精选唐婷婷 编本书以“我眼中的四季”为主题,精选现当代多位文学大家的经典散文并配以阅读札记,集结成册。本书所选文章都是与四季有关的散文,有景亦有情。以文字的形式为读者展现了名家眼中的四季,感受四季中的山川之美、人间真情。
-
一座城市一本书何薇编“一座城市一本书”是一套以“城市”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集,它收录了不同作家有关此城市的诗歌、散文等作品。通过对同一座城市不同故事的讲述,让其无限地流传,成为一种标记,生成属于这座城市风格的地图册。以一本书,记录一座城市的表情,让你在字里行间,游遍它的每一个角落,让你的旅程更远。本书精选古往今来描写“成都”这一座城市的文学作品,如扬雄的《蜀都赋》、朱自清的《外东消夏录》、老舍的《可爱的成都》等,从城市的四季美景到衣食住行,统统囊括。每一篇文章皆配以简短的阅读札记,让漂泊在外的人一解思乡之苦,让想远游的人在文字中旅行。
-
余秋雨文学十卷余秋雨《千年一叹》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二十世纪末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址的经历。作品真实的呈现出考察的目的,是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但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千年一叹》出版已经二十余年,现在这个版本与原来的版本有较大不同,就是余秋雨先生走完全程之后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博克拉一个叫“鱼尾山屋”的旅馆中,对一路感受的整理。当时在火炉旁、烛光下写了不少,而每天要在各报连载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这次找出存稿,经过对比,对于已经发表的文字又有所补充和替代。
-
永远的箫声凌鼎年 著《永远的箫声》是凌鼎年一本新的微型小说集子,也是凌鼎年的第50本集子。前三分之一有29篇,都是收入全国各地中考、高考模拟试卷与考试卷或教材的作品。集子后半部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篇幅的作品主要为2016年的新作,包括少量几篇2015或2014年的作品,还有一组闪小说,几篇收入《新华文摘》与《小说选刊》的作品单独一辑,共77篇。文章深受各地初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喜欢。
-
名家散文精选唐婷婷 编本书以“认识一座城”为主题,精选现当代多位文学大家的经典散文并配以阅读札记,集结成册。本书所选文章皆与城市有关,有大家们对一座城市的深刻感情、总体印象,还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通过这些文章,不仅让读者认识了这些城市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也了解到城市与人之间深沉的羁绊与情感。
-
雪的50种表达(英)南希·坎贝尔 著这本书入围2019年拉斯博纳斯·弗里欧奖。霍雷肖·克莱尔在《观察家》称“这是我今年读过的好的一部书”。雪,在日本,它是Yuki—onna——一位“女神”;在冰岛,它是“像狗爪一样大的薄片”;在夏威夷,雪是hau——“珍珠之母”,也是“爱”的意思。每一种语言和文化都有自己的词汇来形容从天空中飘落的羽毛般的、宝石般的雪花。从冰岛到格陵兰岛,从山顶到冰封的森林,从校园到公园,人们欢迎雪、害怕雪、与雪玩耍,也珍视雪。这是一本抒情、动人、优美的书,获奖作家南茜·坎贝尔在书中深入挖掘了全球50个关于雪的单词的含义、词源学和历史。在她的放大镜下,每一个语言雪花晶体都提供了一个充满神话、文化和故事的世界。这本书主题清新特别,文笔优美,兼具诗意和历史文化价值、语言学价值,适合在冬日出版,能够吸引自然爱好者、语言爱好者或需要购买礼物的读者。
-
给心灵安个家徐宜业《给心灵安个家》是一部散文集,主要写出了离开家乡多年的作者对于家乡南徐庄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在作者笔下,故乡的亲邻如顺兴叔、毛胡子队长、豆腐西施、木匠伯、许剃头、童年玩伴等,童年的生活如收打麦子、割打稻子、捕鱼逮鸟、养猪喂鸡等,故乡的景物如大柳树、老巷子、小水塘等,一一展开,倒也写的盎然有趣。故乡是作者心灵的家园,是其灵魂的归宿,在慢慢长路行走中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作者深注其情,饱含热泪,以其对于故土永不冷却的热忱书写热爱,开启了人们的一个共感话题,比较容易引起人的共鸣。
-
好想知道你近况吉建芳《好想知道你近况》是一本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绘本,作者用画笔勾勒出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蕴含着勇敢向前的力量。全书涉及历史、时 事、风光、人物各个方面。通过这些生动的图画,作者为人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每幅画都是为读者搭建的美好生活的舞台,使人们沉醉其中,帮助读者跳脱出琐碎的日常,感受到生活之美。全书呈现出的恣意洒脱、诗意美好、多元斜杠的生活方式,正是目前人们生活的反馈,也是当下快节奏社会中许多人的向往。爱与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
轨迹王继红作品多以亲情和故旧友人的旧时影像的回忆和纪念为主要线索,以对故乡自然地理的历史变迁的描画及记录,反映家乡的市井风貌和风土人情。表达对家乡和亲人深深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以伴随着历史进步的个人成长的道路轨迹,展现那一代底层社会群体生活的辛酸与艰难,理想与奋斗。也是这个群体对个人历史回顾的精神渴望和人生反思。虽可能不具有社会学的宏篇意义,但她却是社会一个层面绵绵不断的一种个体情怀。作品的有些篇幅还表达了这一代从知识的洪荒年代中走出来的文化上的“小矮人”,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对大学仰慕和人生的遗憾。当然也有个人晚年的精神寄托之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