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纯粹·乌蒙山记雷平阳 纯粹Pura出品《乌蒙山记》是诗人、作家雷平阳一部以精神和物质地理为背景构筑的散文随笔集。书中的“乌蒙山”仍然是用来谱写个人精神史的密室或自我放逐之地。其间,雷平阳不仅不止于叹息,更多地直面现实,尤其善待笔下的每个人物,在一种犀利的隐忍静穆与深切的时代关切之中,文学化和寓言化状写人间指向未来,既是对万物、对人间、对尘世所有的生灵有着一种深沉的热烈情怀,更以一种冷静而沉潜的方式呈现精神与现实的基本状况。
-
我想把这个世界读给你听李尚龙 著,华景时代 出品透过这本书,李尚龙化身为一位静心倾听世界的讲述者,带领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与20余部经典文学作品展开一场对话。从《红与黑》中的阶级奋斗,到《蝇王》里的群体迷失,再到《杀死一只知更鸟》对正义与善良的拷问,他以独到的视角,将每一部作品深藏的哲思娓娓道来。这是一本关于文学的书,也是一把钥匙,引导读者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在书中,李尚龙以现代生活为经纬,将这些不朽的经典与当下社会的现实交织,探讨欲望、权力、孤独与成长等永恒的主题。阅读这本书,在获得经典文学解读之外,更像是一场心灵奇旅。它带我们走过文学的原野,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细微感动与宏大抉择,让所有人在喧嚣世界中寻得片刻宁静与深思的空间。
-
不喜不惧过一生季羡林 著,博集天卷 出品人生的至高境界,是悲欣交集,不喜亦不惧。 《不喜不惧过一生》是百岁老人季羡林给年轻人的生活智慧,甄选48篇经典之作,囊括压力、恐惧、成功、朋友、消费、读书、人生等话题;其中,《做真实的自己》《不完满才是人生》等名篇在各大网络平台广为传播,治愈万千读者。 当你找不到人生方向时,不妨打开这本书。愿你在纷繁的世界里,做一个自在的人,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淡定从容地过好这一生。
-
巷里林泉杨云苏,果麦文化 出品《巷里林泉》是杨云苏的散文集,记录平凡生活里的凡人俗事、人间烟火。重度猫奴丹叔叔,吃货启蒙者大伯,长于成都的战争遗孤,爱上银幕角色的吕青工,大食堂厨神冯师,“疑似初恋”小学同桌……读完让人重新爱上世界。作者杨云苏当过20年纪录片导演,转行写作后迅速破圈,被网友誉为“祖师爷赏饭”“天赋型选手”“真正的生活家”。读杨云苏的散文,陈腐已久的感官像被激活,突然对人世又有了觉知。生活,不只是“生”下来“活”下去,还要活得从容狡黠,人间烟火为乐。
-
金庸小说的微声林遥坊间写金庸及论述金庸的小说很多,作者另辟蹊径,主要从金庸小说中不为人注意的小事、细节入手,如《神雕侠侣》中的情节疏漏、《笑傲江湖》中的回目为何是两字、《倚天屠龙记》中小昭所唱歌曲的来历、《书剑恩仇录》中的阿凡提与动画片阿凡提的关系、《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为何以“药师”为名、武当七侠之一张松溪的历史原型等等,每篇皆从细微角度切入,深入到金庸著作的版本、人物原型、创作背景,以及典故出处等。
-
纯粹·石头和墙陈传席,纯粹Pura出品本书是以陈传席几十年艺术研究为基础,融合学术性、历史性、知识性、艺术性、生活性和趣味性所构成的文化艺术随笔作品。本书分为三卷,陈传席以他独特的视角、鲜明的见地对文史典故、艺术作品、社会见闻予以叙述与评说,挖掘出许多艺苑掌故,富有故事性与哲理性,展现出作者深邃的思想和超凡的见识;又以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对与父母、师长、友人的过往予以追忆和怀念,这些共同构成了陈传席浩然正气、独具批判精神又不乏温暖、深情的多面形象,对读者以启发与感怀,具有出版价值。
-
上海秩序·深圳气质马尚龙 马骥远 著上海和深圳是两个特大型移民城市,在不同的年代起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奋发,它们既很不同,也有点相像。本书不是长篇政论式的写作,也不是单纯的“双城记”,而是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从市井公序良俗的角度、从“上海制造”及其延长线的角度、从上海人和深圳人的共性和特性作尽可能细致入微的采访、报道、比较。写出上海秩序的由来,也写出深圳气质的妖娆。本书由马尚龙和马骥远两人共同撰稿。马尚龙近年来有关上海题材的文章和专著获得了读者很大的认同,马骥远是深圳《晶报》大文化采访中心执行总监,在深圳工作生活二十余年,对深圳的文化、民生有很深透的体验,两人的合作已谋划多时。
-
纯粹·橘灯照亮家园吉狄马加 主编,纯粹Pura出品《橘灯照亮家园》系华夏之旅丛书之一,由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主编,张锐锋、王家新、冯秋子等著名作家和诗人到浙江黄岩采风的散文作品集,包括张锐锋《橘灯照亮家园》、王家新《新橘颂》、周晓枫《橘花之盟》、庞余亮《你,那么甜蜜》等等。这些文章围绕“橘”这一点,从文学、地理、历史、民俗等多个方面,讲述了黄岩这片善于思考、富有认知力和创造力、激情与理性交融的土地。橘乡黄岩是立体的、多面的、多元化,本书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切入黄岩的历史与现实,带领读者真正走进黄岩,了解黄岩。
-
高原清歌如尘暂缺简介...
-
有人看见草生长胡婷婷《有人看见草生长》讲述了作者从强势的创业开拓走向柔软的心理疗愈的过程,从一个人的迁徙、变化、成长折射出现代都市人的牢笼与希望。文中有属于自我的真切点滴,也有作为疗愈师看待困境的别样角度,对于惯于“模式化”工作生活的现代人来说,有特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