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散文随笔
-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国文学史讲话施慎之著,郭皓政、刘嘉雯整理19世纪末,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下文学学科的建立,大量中国文学史教材和参考读物应运而生。在林林总总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施慎之《中国文学史讲话》只有短短10万字,乍看只是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该书体量虽小,内容却十分完整,其研究范围,上起先秦,下迄清末,诗、文、辞赋、词、曲、小说,诸体皆备,举凡重要的作家、作品,都予以简明扼要的点评。此书在“文”、“学”、“史”三方面都具备较高品格,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而且学术立场鲜明,治史态度公允,时至今日,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中国文学史普及读物。
-
吴韵清风中国共产党苏州市吴中区纪律检查委员会苏州市吴中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了众多名门望族,也孕育出了数不清的清官廉吏。这些名门望族,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家训,影响着一代代后人;这些清官廉吏,自幼受家风熏陶,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官一方,造福一方,又反过来不断推动着家风家训更趋完善。家风与廉吏,彼此影响,相互成就,共同铸就了吴中区的人杰地灵。本书精心梳理,择选吴中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介绍它们的基本情况和家风家训;又择选从吴中区走出来或曾在吴中区任职的清官廉吏,讲述他们的廉洁故事。希望这些美好的家风家训和廉洁故事,能够给当今的人们带来更多的价值启示。
-
作文讲话章衣萍本书是章衣萍先生为学生和初学写作者而撰写的一部写作指导方面的参考读物。全书共分为十讲,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经典的文本进行生动的分析和精彩点评,探讨了记事文、叙事文、解说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之间的区别和写作方法,讲述了用字、造句、文章布局的技巧,同时还强调了作文的意义、写作与读书的关系、观察与想象的重要性等问题。作为“大先生教你写作文”系列的一种,章衣萍的这部作品虽为理论性著作,却并不艰深晦涩,而是通俗易懂,书中所呈现的关于写作的诸多理念和观点,今天看来仍不乏新意,朴素而深刻。读者可以从中充分获得启迪、借鉴与思考。
-
见字如面李奕“见字如面”书信征集活动缘起于2020年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居家,使用手机电脑较多,交流交往减少。来自北京7所不同学校的中学生联合向全市发出《拿起纸笔?见字如面》倡议书。短短6天时间,就收到400余封手写信件。活动开展几年来,在市区教育两委的大力倡导下,博物馆、科技馆、剧院等社会资源广泛支持参与,形成“见字如面?对话故宫”“见字如面?对话当代”等系列内容。本书集合了中小学生对话时代榜样、科技先锋、英雄烈士以及反映时代温情的百余封信件,是对此次活动的阶段性总结和呈现。
-
朱自清散文精选周板娘 著 人天兀鲁思 出品《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父亲送别儿子上火车的情景,特别是父亲替他买到桔子时在月台上的背影,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篇散文以其朴实无华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荷塘月色》是另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月光下荷塘的美景,以及作者在那个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感受。这篇散文不仅展示了朱自清作为语言大师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情赞美。
-
奇遇集钟立风这是一部关于文学、音乐、电影以及旅途的随笔集,分为“断想记忆”“随笔漫谈”“行旅弹拨”“小说幻象”四部分。钟立风以一名弹拨者的灵敏,在文字、艺术、歌谣、旅途中“捕捉”着音乐中最迷人、最精彩,却往往不能在音符中找到的弦外之音,并记录下它们,方才有了这部《奇遇集》。
-
大三线流河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应对美苏两个大国的威胁而进行的三线建设,鲜为人知。作者的父亲就是这个背景下从北京国家某部委来到了大三线。作者就出生在那里,人过中年后,他以一个孩子的角度,用独特的语言方式写下了这些小故事。这是一部以“大三线儿童”视角记录成长的作品,童趣俏皮的“寻根”之作。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主线,再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激情年代。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从有记忆开始,到上托儿所、学龄前、上小学期间的近百种花样玩耍,与同伴踢罐头盒、砸冰、玩子弹壳、爬房顶、大雨后漂流、捉老鼠等,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流行元素及所链接的时代背景,传达出孩子眼里的大人世界,三线人民的建设激情及百转千回的感情。过去是蒲公英,风一吹,就散了;往事是棉花糖,舔一口,甜满人生,甜到忧伤。这是作者的私人记忆,与读者共享温情之余,也是难得的三线记忆资料,从缘起、发轫、高潮、式微到转型发展的全过程都可在本书中厘清脉络。
-
枫叶红了赵振元《枫叶红了》是赵振元先生的代表作,曾发表在《散文诗世界》(2018年01期》并收入《2018中国散文诗年选》。此次结集出版,除了收入《枫叶红了》之外,还收录了他散文创作生涯中的诸多经典作品,关于人生,关于生活,关于读书,关于诗词,赵振元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的作品既有温情的人物速写,又有梦幻般的四季剪影;既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又有深深的故土情结;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生活的亲历感。同时,他的作品又总是昂扬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天涯夜雨黄修志本书为鲁东大学黄修志教授的个人散文随笔选集,可以说是一部别样的个体心灵史。黄教授于大学中文系执教十年,常跟学生们提起自己杜撰的“人生文学史”“日常写作”等理念,努力让他们相信:写史、写作不是史家、作家的禁脔,而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可以享受的生活方式。《天涯夜雨》以四种视点贯通了作者求学以来的心灵史。第一部分“夜雨十年灯”,源于黄庭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视点为“年”,主要记载了一路走来的难忘岁月和师友相伴的青春年华。第二部分“千里快哉风”,源于苏东坡“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视点为“风”,主要收录了从大学到工作以后的前往各地的旅行记。第三部分“光阴书卷里”,化用陈与义“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视点为“书”,主要记录了与书相遇后的一些随感或心得。第四部分“早晚梦相逢”,化用白居易“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视点为“梦”,主要还原了近二十年中的一些激励自己的梦境。本文情感丰沛、真挚动人,以小见大,充满了对日常生活的觉察与体悟。
-
替父亲献上一束鲜花陈 虹本书为“香雪文丛”之一种。是作者近些年来所写文章的汇总,内容是关于“上一辈文化人的故事”——或通过采访,或通过回忆,或通过资料的搜集,将田汉、陈鲤庭、丁聪、秦怡等人不凡的人生、不朽的才华、不懈的追求、不倦的努力,告知当今的读者朋友。如今的他们,大多已经离世,健在者也都是百岁老人了,然而他们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与精神。将他们的风骨和风范发扬光大,则是本书的主要目的,亦是作者努力去实现“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为此该书详详细细地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以此留下他们的足迹,留下那段不该遗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