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与适应: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研究
作者:李浩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2-01
ISBN:9787112089598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与适应: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研究》结合对国内主要城市控规指标调整案例的实证分析,总结了当前控规指标调整工作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了关于控规指标调整制度建设的系列改革措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调整与适应: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研究》兼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不仅可供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的公务人员阅读,也可供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和教学工作的有关人员学习参考。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我国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编制层次之一,是城市规划调控城市土地开发和各项建设活动的直接依据。在控规的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大量的控规指标调整申请诉求。控规指标调整涉及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划管理的严肃性,是对控规法定效力的严峻挑战。
作者简介
李浩,1979年8月出生,河南方城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重庆大学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作者曾挂职担任重庆市武隆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江口镇人民政府副镇长,2006年起师从邹德慈先生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作者还获得2004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将(参与黄光宇先生主持的《山地城市生态化规划建设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重庆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技作品竞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特等奖、首届全国大学生城市规划专业小区规划设计作业评优竞赛优秀奖等,并已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与他人合作出版有《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一书。
目录
序
前言
1 绪论
1.1 控规调整相关概念辨析
1.1.1 控规调整及其主要类型
1.1.2 控规局部调整与控规编制、控规修编、控规整合的区别
1.1.3 控规指标调整的基本概念
1.1.4 本书中“控规指标调整”对象所指
1.2 控规指标调整的特殊地位
1.2.1 控规调整是规划调整的焦点问题
1.2.2 控规指标调整是控规调整的核心问题
1.2.3 控规指标调整改革事关规划部门行政能力建设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1.3.2 国外类似于控规的研究
1.3.3 国内外控规指标调整的相关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价
1.4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实证范围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实证范围
2 控规调整基础理论分析
2.1 规划控制理论
2.1.1 城市规划的控制体系
2.1.2 控规在规划控制体系中的地位
2.1.3 控规指标的本质内涵
2.1.4 控规指标的确定方法
思考与启示
2.2 系统科学思想
2.2.1 系统的整体实现原理
2.2.2 局部薄弱环节限制总体功能规律
2.2.3 系统优化原理
思考与启示
2.3 依法行政原理
2.3.1 行政管理的基本手段
2.3.2 行政权力行使的制衡机制
2.3.3 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思考与启示
3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分析
3.1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主体关系
3.1.1 申请主体及其申请资格
3.1.2 受理主体
3.1.3 审批主体
3.2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基本特点
3.2.1 控规指标调整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3.2.2 控规指标调整是一种被动的行政行为
3.2.3 控规指标调整是一种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3.2.4 控规指标调整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3.3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诱因及后果
3.3.1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诱因
3.3.2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成效
3.3.3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后果
3.4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科学性
3.4.1 对控规指标调整科学性的基本认知
3.4.2 影响控规指标调整科学性的主要因素
3.4.3 提高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科学性的基本途径
4 控规指标调整的主要类型.
4.1 控规指标调整分类的必要性及主要类型
4.1.1 控规指标调整分类的必要性
4.1.2 控规指标调整的主要类型
4.2 一般开发项目控规指标调整申请
4.2.1 申请目的
4.2.2 处置原则
4.2.3 应解决的问题
4.3 国有破产及“退二进三”企业土地开发项目控规指标调整申请
4.3.1 申请目的
4.3.2 处置原则
4.3.3 应解决的问题
4.4 社会公益设施建设项目控规指标调整申请
4.4.1 申请目的
4.4.2 处置原则
4.4.3 应解决的问题
5 控规指标调整的行政程序
5.1 申请程序
5.1.1 重庆市现行的申请程序
5.1.2 国内其他城市的申请程序
5.1.3 对现行申请程序的改进措施
5.1.4 申请程序改进方案
5.2 受理程序
5.2.1 重庆市现行的受理程序
5.2.2 国内其他城市的受理程序
5.2.3 对现行受理程序的改进措施
5.2.4 受理程序改进防案
5.3 论证程序
5.3.1 重庆市现行的论证程序
5.3.2 国内其他城市的论证程序
5.3.3 对现行论证程序的改进措施
5.3.4 论证程序改进方案
5.4 审批程序
5.4.1 重庆市现行的审批程序
5.4.2 国内其他城市的审批程序
5.4.3 对现行审批程序的改进措施
5.4.4 审批程序改进方案
6 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
6.1 可行性技术论证制度
6.1.1 控规指标调整与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的关系
6.1.2 控规指标调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6.1.3 控规指标调整对原控规的影响
6.1.4 技术论证的组织形式
6.2 公众参与制度
6.2.1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6.2.2 控规指标调整的信息公开
6.2.3 公示信息的内容表达
6.2.4 控规指标调整科普工作
6.3 行政救济制度
6.3.1 行政救济的基本概念
6.3.2 行政救济制度的意义
6.3.3 行政复议制度
6.3.4 行政诉讼制度
6.4 责任追究制度
6.4.1 责任追究制度的意义
6.4.2 责任追究制度的概念
6.4.3 回顾反思制度
6.4.4 控规定期修编制度
7 结语
7.1 对控规指标调整的基本认识
7.1.1 关于控规指标调整
7.1.2 控规指标调整工作的症结分析
7.2 控规指标调整改革的思考
7.2.1 关于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
7.2.2 控规指标调整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7.3 改进当前控规指标调整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7.3.1 “系统论证、整体控制”
7.3.2 “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7.3.3 “公众参与、规划科普”
7.3.4 “信息反馈、市场预警”
7.3.5 “行政救济、责任追究”
7.3.6 “经济调控、法律约束”
7.4 项目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7.4.1 创新之处
7.4.2 不足之处
7.4.3 前景展望
附录控规调整相关管理规定汇编
附录1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操作规程的通知
附录2重庆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
附录3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管理规定
附录4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5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细则(试行)
附录6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
附录7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附录8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
附录9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附录10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附录11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修订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1 绪论
1.1 控规调整相关概念辨析
1.1.1 控规调整及其主要类型
1.1.2 控规局部调整与控规编制、控规修编、控规整合的区别
1.1.3 控规指标调整的基本概念
1.1.4 本书中“控规指标调整”对象所指
1.2 控规指标调整的特殊地位
1.2.1 控规调整是规划调整的焦点问题
1.2.2 控规指标调整是控规调整的核心问题
1.2.3 控规指标调整改革事关规划部门行政能力建设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1.3.2 国外类似于控规的研究
1.3.3 国内外控规指标调整的相关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的简要评价
1.4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实证范围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实证范围
2 控规调整基础理论分析
2.1 规划控制理论
2.1.1 城市规划的控制体系
2.1.2 控规在规划控制体系中的地位
2.1.3 控规指标的本质内涵
2.1.4 控规指标的确定方法
思考与启示
2.2 系统科学思想
2.2.1 系统的整体实现原理
2.2.2 局部薄弱环节限制总体功能规律
2.2.3 系统优化原理
思考与启示
2.3 依法行政原理
2.3.1 行政管理的基本手段
2.3.2 行政权力行使的制衡机制
2.3.3 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思考与启示
3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分析
3.1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主体关系
3.1.1 申请主体及其申请资格
3.1.2 受理主体
3.1.3 审批主体
3.2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基本特点
3.2.1 控规指标调整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3.2.2 控规指标调整是一种被动的行政行为
3.2.3 控规指标调整是一种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3.2.4 控规指标调整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3.3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诱因及后果
3.3.1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诱因
3.3.2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成效
3.3.3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后果
3.4 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的科学性
3.4.1 对控规指标调整科学性的基本认知
3.4.2 影响控规指标调整科学性的主要因素
3.4.3 提高控规指标调整行政行为科学性的基本途径
4 控规指标调整的主要类型.
4.1 控规指标调整分类的必要性及主要类型
4.1.1 控规指标调整分类的必要性
4.1.2 控规指标调整的主要类型
4.2 一般开发项目控规指标调整申请
4.2.1 申请目的
4.2.2 处置原则
4.2.3 应解决的问题
4.3 国有破产及“退二进三”企业土地开发项目控规指标调整申请
4.3.1 申请目的
4.3.2 处置原则
4.3.3 应解决的问题
4.4 社会公益设施建设项目控规指标调整申请
4.4.1 申请目的
4.4.2 处置原则
4.4.3 应解决的问题
5 控规指标调整的行政程序
5.1 申请程序
5.1.1 重庆市现行的申请程序
5.1.2 国内其他城市的申请程序
5.1.3 对现行申请程序的改进措施
5.1.4 申请程序改进方案
5.2 受理程序
5.2.1 重庆市现行的受理程序
5.2.2 国内其他城市的受理程序
5.2.3 对现行受理程序的改进措施
5.2.4 受理程序改进防案
5.3 论证程序
5.3.1 重庆市现行的论证程序
5.3.2 国内其他城市的论证程序
5.3.3 对现行论证程序的改进措施
5.3.4 论证程序改进方案
5.4 审批程序
5.4.1 重庆市现行的审批程序
5.4.2 国内其他城市的审批程序
5.4.3 对现行审批程序的改进措施
5.4.4 审批程序改进方案
6 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
6.1 可行性技术论证制度
6.1.1 控规指标调整与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的关系
6.1.2 控规指标调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6.1.3 控规指标调整对原控规的影响
6.1.4 技术论证的组织形式
6.2 公众参与制度
6.2.1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6.2.2 控规指标调整的信息公开
6.2.3 公示信息的内容表达
6.2.4 控规指标调整科普工作
6.3 行政救济制度
6.3.1 行政救济的基本概念
6.3.2 行政救济制度的意义
6.3.3 行政复议制度
6.3.4 行政诉讼制度
6.4 责任追究制度
6.4.1 责任追究制度的意义
6.4.2 责任追究制度的概念
6.4.3 回顾反思制度
6.4.4 控规定期修编制度
7 结语
7.1 对控规指标调整的基本认识
7.1.1 关于控规指标调整
7.1.2 控规指标调整工作的症结分析
7.2 控规指标调整改革的思考
7.2.1 关于控规指标调整的制度建设
7.2.2 控规指标调整改革的前瞻性思考
7.3 改进当前控规指标调整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7.3.1 “系统论证、整体控制”
7.3.2 “区别对待、分类管理”
7.3.3 “公众参与、规划科普”
7.3.4 “信息反馈、市场预警”
7.3.5 “行政救济、责任追究”
7.3.6 “经济调控、法律约束”
7.4 项目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
7.4.1 创新之处
7.4.2 不足之处
7.4.3 前景展望
附录控规调整相关管理规定汇编
附录1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执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查操作规程的通知
附录2重庆市规划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
附录3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管理规定
附录4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
附录5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细则(试行)
附录6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
附录7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调整审批程序管理规定(暂行)
附录8成都市规划管理局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技术管理规定(暂行)
附录9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附录10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
附录11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修订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