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
作者:沈志华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01
ISBN:9787501177974
定价:¥55.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是开卷有卷的。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本书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作者简介
沈志华,1950年4月出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新经济政策与苏联农业社会化道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并主编了《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和《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等。
目录
序:中苏关系的历史与中俄关系的未来
第一卷 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
第一章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中国共产党的形成
中苏交涉一波三折
孙中山革命化的推动力
第二章 苏联援助下的国民革命
孙中山的联苏容共政策
苏联干涉与“三二O”事变
苏联顾问与北伐战争
“五月指示”与国共分家
第三章 莫斯科与中国的苏维埃革命
中共武装暴动与中苏绝交
中东路事件与“保卫苏联”
苏联的翻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苏联军事顾问指导下的军事失败
第四章 战争威胁下的中苏外交
“九一八”事变与中苏关系
苏联外交转向的连锁效应
中苏军事同盟的秘密交涉
中共从“反蒋”到“联蒋”
第五章 中苏两国的战时合作与冲突
苏联在中国抗战初期的援助
中苏两党关系的困扰
苏德战争与中苏关系的逆转
中苏条约与苏军进兵东北
第六章 中国内战与中苏国共关系
斯大林推动国共重庆和谈
中共夺取东北与苏联的帮助
冷战开始后的苏联对华政策
两党互访和新中国的建立
第二卷 同志加兄弟(1949—1959)
第一章 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及双方的利益冲突
毛泽东坚持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
苏联对中苏新条约的精心设计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让步
斯大林对中苏关系的深层考虑
第二章 朝鲜战争时期中苏之间的全面合作
毛泽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
中苏在军事战略上的协调和统一
斯大林对志愿军的军事援助
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
第三章 苏联援华贷款的数额、用途和条件
关于贷款数额的重新考察
军事用途大大地多于经济用途
苏联提供贷款的附加条件
第四章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苏共二十大路线及其实质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由来
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苏联大规模援华与中共对苏共的政治支持
赫鲁晓夫增加对华经济援助
中共协助苏联处理波匈事件
毛泽东坚决站在赫鲁晓夫一边
第六章 苏联对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的援助与限制
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苏联援华研制核武器方针出现突破性转变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及其限度
赫鲁晓夫决心撕毁合同终止对中国的核援助
第七章 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
毛泽东主张开会解决问题
一切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毛泽东即席发言语惊四座
第八章 联合舰队、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军事合作的愿望与矛盾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风波
炮击金门引发的激烈冲突
第九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超英赶美还是赶超苏联
苏联从热情支持到谨慎反对
中共从耐心企盼到愤怒出击
第三卷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
第一章 两党分歧公开化与双方关系的短暂缓和
团结进程中的两轮较量
苏联击落美国U一2飞机事件中的中苏互动
两国在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上的斗争
两党在布加勒斯特会议期间的针锋相对
中国国内经济衰退与中苏关系短暂的缓和
第二章 两党关系的破裂与两国关系的恶化
两党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的暗中斗争
伊塔事件与两国关系的恶化
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教训中调整对苏方针
外交上的新一轮较量
国际左派队伍形成与大论哉的开始
第三章 毛泽东外患内忧思路的变化
毛泽东对苏安全战略思路的转变
反修斗争必须转向国内巩固政权的政治革命
第一次边界谈判
第四章 国际共运的分裂与中苏同盟的瓦解
莫斯科3月会议与国际共运的分裂
共同援越抗美中的矛盾冲突
濒临战争边缘与转入军事对抗
第四卷 走向正常化之路(1979-1991)
第一章 充满矛盾的中苏国家关系
打破僵局的首轮国家关系谈判
勃列日涅夫发表塔什干讲话
漫长的副外长级政治磋商
推动高层接触的“葬礼外交”
第二章 中苏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超前发展的两国经贸文化往来
新思维与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
“三大障碍”问题的重大突破
钱其琛访苏与柬埔寨问题的解决
谢瓦尔德纳泽访华及其积极结果
第三章 两国关系全面实现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访华与中苏关系全面恢复
中苏新型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李鹏访苏与双边关系稳步发展
江泽民访苏与未来双边关系的基础
跋: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
征引和参考书目
第一卷 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
第一章 中苏建交声中的革命输出
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中国共产党的形成
中苏交涉一波三折
孙中山革命化的推动力
第二章 苏联援助下的国民革命
孙中山的联苏容共政策
苏联干涉与“三二O”事变
苏联顾问与北伐战争
“五月指示”与国共分家
第三章 莫斯科与中国的苏维埃革命
中共武装暴动与中苏绝交
中东路事件与“保卫苏联”
苏联的翻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苏联军事顾问指导下的军事失败
第四章 战争威胁下的中苏外交
“九一八”事变与中苏关系
苏联外交转向的连锁效应
中苏军事同盟的秘密交涉
中共从“反蒋”到“联蒋”
第五章 中苏两国的战时合作与冲突
苏联在中国抗战初期的援助
中苏两党关系的困扰
苏德战争与中苏关系的逆转
中苏条约与苏军进兵东北
第六章 中国内战与中苏国共关系
斯大林推动国共重庆和谈
中共夺取东北与苏联的帮助
冷战开始后的苏联对华政策
两党互访和新中国的建立
第二卷 同志加兄弟(1949—1959)
第一章 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及双方的利益冲突
毛泽东坚持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
苏联对中苏新条约的精心设计
斯大林被迫再次做出重大让步
斯大林对中苏关系的深层考虑
第二章 朝鲜战争时期中苏之间的全面合作
毛泽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
中苏在军事战略上的协调和统一
斯大林对志愿军的军事援助
苏联向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
第三章 苏联援华贷款的数额、用途和条件
关于贷款数额的重新考察
军事用途大大地多于经济用途
苏联提供贷款的附加条件
第四章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苏共二十大路线及其实质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由来
苏共二十大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 苏联大规模援华与中共对苏共的政治支持
赫鲁晓夫增加对华经济援助
中共协助苏联处理波匈事件
毛泽东坚决站在赫鲁晓夫一边
第六章 苏联对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的援助与限制
赫鲁晓夫开启了中国原子能和平利用之窗
苏联援华研制核武器方针出现突破性转变
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帮助及其限度
赫鲁晓夫决心撕毁合同终止对中国的核援助
第七章 毛泽东在共产党莫斯科会议独领风骚
毛泽东主张开会解决问题
一切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毛泽东即席发言语惊四座
第八章 联合舰队、炮击金门与中苏对外政策分歧
军事合作的愿望与矛盾
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风波
炮击金门引发的激烈冲突
第九章 大跃进、人民公社与中苏对内政策分歧
超英赶美还是赶超苏联
苏联从热情支持到谨慎反对
中共从耐心企盼到愤怒出击
第三卷 从分裂到对抗(1960-1978)
第一章 两党分歧公开化与双方关系的短暂缓和
团结进程中的两轮较量
苏联击落美国U一2飞机事件中的中苏互动
两国在世界工联北京会议上的斗争
两党在布加勒斯特会议期间的针锋相对
中国国内经济衰退与中苏关系短暂的缓和
第二章 两党关系的破裂与两国关系的恶化
两党在苏共二十二大上的暗中斗争
伊塔事件与两国关系的恶化
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教训中调整对苏方针
外交上的新一轮较量
国际左派队伍形成与大论哉的开始
第三章 毛泽东外患内忧思路的变化
毛泽东对苏安全战略思路的转变
反修斗争必须转向国内巩固政权的政治革命
第一次边界谈判
第四章 国际共运的分裂与中苏同盟的瓦解
莫斯科3月会议与国际共运的分裂
共同援越抗美中的矛盾冲突
濒临战争边缘与转入军事对抗
第四卷 走向正常化之路(1979-1991)
第一章 充满矛盾的中苏国家关系
打破僵局的首轮国家关系谈判
勃列日涅夫发表塔什干讲话
漫长的副外长级政治磋商
推动高层接触的“葬礼外交”
第二章 中苏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超前发展的两国经贸文化往来
新思维与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
“三大障碍”问题的重大突破
钱其琛访苏与柬埔寨问题的解决
谢瓦尔德纳泽访华及其积极结果
第三章 两国关系全面实现正常化
戈尔巴乔夫访华与中苏关系全面恢复
中苏新型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李鹏访苏与双边关系稳步发展
江泽民访苏与未来双边关系的基础
跋:中苏同盟破裂的内在原因
征引和参考书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