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数据通信与连网技术
作者:赵旭初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11-01
ISBN:9787810650076
定价:¥14.00
内容简介
本书对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结构模式和一体化解决方案、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前沿技术以及互连技术做了较系统的介绍。本书以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一体化方案为主线,对LAN以及LAN to WAN的技术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全书体系结构完整、技术较新、
作者简介
暂缺《数据通信与连网技术》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结构模式
一、信息网络系统(INS)
二、企业INS系统结构模式
三、NISRV基本技术
四、Browser对第三层应用的访问机制
五、NISRV标准系列与产品实现
六、应用系统的实现
第二节 系统集成
一、系统集成及其主要任务
二、系统集成工作流程
三、系统集成的核心与业界动向
第三节 信息网络系统一体化方案
一、Intranet
二、企业网
三、Extranet
四、Internet
五、企业信息网络一体化方案
六、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组织管理
第四节 我国NII基本格局
一、三大基础网络系统
二、五大主干信息网络系统
三、区域性信息基础设施DII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第一节 数据通信系统
一、基本概念
二、数据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第二节 信息交换码
一、计算机数据格式
二、信息交换码
三、位与字节(符)
四、二进制信号
第三节 数据传输方式
一、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二、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第四节 串行数据通信
一、双工通信
二、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三、串行异步传输参数
第五节 数据通信基本技术
一、时钟
二、编码技术
三、同步技术
四、校验技术
五、交换技术
六、多路复用技术
第六节 当代数据通信的几种主要通信体制
一、PCM(脉冲编码调制)通信体制
二、SONET(Sychronous Optical Network)体制
三、SDH(同步数字序列)体制
第七节 数据通信内部过程
一、常用术语
二、数字通信的内部过程
三、数据通信过程例举
第三章 PC通信硬件
第一节 调制解调器(MODEM)
一、MODEM及其应用
二、MODEM的分类
三、MODEM标准
四、MODEM的特性与选项
五、MODEM的选择
六、MODEM指示灯
第二节 PC通信适配器
一、PC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通信适配器及其工作原理
三、异步通信适配器
四、同步能信适配器
五、多协议适配器
第三节 RS-232标准
一、端口与接口
二、RS-232简介
三、RS-232机械特性(ISO2110)
四、RS-232电气特性(CCITT V.28)
五、RS-232功能特性(CCITT V.24)
六、RS-449接口标准(1977)
第四章 数据通讯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90年代数据通信环境的重大变革
二、网络工程的主要任务
三、WAN、MAN、LAN概念的进一步讨论
四、LAN广域连接的几种主要信道
五、LAN广域连接的主要设备
六、数据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七、通信服务供应商与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第二节 数据通信网络系统
一、公共电话网PSTN
二、公共数据网络PDN
三、帧中继——LAN远程连接的最佳信道
四、DDN
五、接入网技术
六、ATM与ISDN
第三节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一、概述
二、ISDN主要功能
三、ISDN的主要特点
四、ISDN系统结构
五、ISDN网络设备例举
六、B-ISDN
七、ISDN国际标准制定机构
八、我国ISDN的发展状况
九、ISDN用户入网的几个关键问题
十、ISDN TA的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双向ITV
一、双向ITV-Two-Way Interactive CATV
二、从CATV至ITV
三、ITV主要技术
四、ITV主要设备
五、双向ITV发展状况
第五节 XDSL数字传输技术
一、概述
二、XDSL的类型
三、XDSL调制技术
四、XDSL系统结构
五、案例分析
第六节 远程访问的接入技术
一、远程访问信道
二、远程访问技术
第五章 网络前沿技术
第一节 综述
一、计算机产业的重大变革
二、应用需求
三、传统以太(10Mbps以太)的主要弊端
四、提高系统带宽的主要技术途径
第二节 高速网
一、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二、高速以太
三、100 VG-AnyLAN
四、Gb Ethernet(千兆以太)
五、全双工以太(Full Duplex Ethernet)
第三节 交换式以太
一、LAN的逻辑定义
二、交换式以太及其工作原理
三、以太交换产品类型
四、Switch的基本类型
五、L-3 Switch包转发过程
六、流控制技术
七、交换机主要特性指标与性能参数
八、应用选择与限制
九、组网方法
十、交换技术综合评述
第四节 按需分配带度的解决方案
一、智能集线器
二、虚拟网络(V-LAN)
第五节 异步传输模式(ATM)
一、ATM——新一代网络技术的代表
二、ATM技术基础
三、ATM网络体系结构
四、ATM其它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ATM网络硬件
六、网络拓扑设计
七、应用前景
第六章 网络互连技术
第一节 连网设备
一、Repeater
二、Bridge
三、Router
四、Gateway
五、共享式Hub(Shared Hub)
六、堆栈式Hub(Stackable Hub)
七、交换式Hub(Switcing Hub)
八、智能式Hub
九、多路复用器(MUX)
十、访问服务器(Access Server)
第二节 TCP/IP-异种机互连工业标准
一、TCP/IP发展概况
二、TCP/IP协议集
三、TCP/IP的主要特点
四、PC TCP/IP
五、IP地址
第三节 异种NOS互连
一、系统目标
二、系统结构
三、系统配置
四、网络互连
附录 UNIX、NETWARE、WINDOWS NT 三大网络系统储存[18]
一、UNIX与Novell NetWare的集成
二、Windows NT和Novell NetWare的集成
三、UNIX、NetWare以及Windows NT 的集成
第七章 企业网络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信息系统发展状况
二、网络平台设计的主要任务
三、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企业INS建设的主要困难
第二节 企业网络设计纲要
一、信息需求分析
二、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
三、LAN结构设计
四、主干设计
五、网控中心(NCC)设计
六、广域连接设计
七、应用服务器
八、安全性设计
九、可靠性设计
十、VPN(虚专网)设计
第三节 以太网设计规范
一、以太网国际标准
二、以太网拓扑设计规则
第四节 策略服务的标准及其实现
一、策略服务(Policy Service)的主要内容
二、有关策略服务的标准
三、硬件实现
第五节 INTRANET安全性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安全性设计的主要任务
三、Intranet安全防卫体系
四、信道加密技术
五、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加密技术
六、终端加密与服务器加密
第六节 企业网系统结构设计
一、方案一:以L-2 Switch为核心的设计方案
二、方案二:以L-2 Switch和Rlouter为核心的结构
三、方案三:以L-3 Switch为核心的结构
四、方案四:以L-2 Switch和路由器为核心的结构
五、方案五:以ATM为主干的系统结构
六、方案六:全ATM方案
附录:UNIX、DOS命令对照表
第一节 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结构模式
一、信息网络系统(INS)
二、企业INS系统结构模式
三、NISRV基本技术
四、Browser对第三层应用的访问机制
五、NISRV标准系列与产品实现
六、应用系统的实现
第二节 系统集成
一、系统集成及其主要任务
二、系统集成工作流程
三、系统集成的核心与业界动向
第三节 信息网络系统一体化方案
一、Intranet
二、企业网
三、Extranet
四、Internet
五、企业信息网络一体化方案
六、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组织管理
第四节 我国NII基本格局
一、三大基础网络系统
二、五大主干信息网络系统
三、区域性信息基础设施DII
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第一节 数据通信系统
一、基本概念
二、数据通信系统基本组成
第二节 信息交换码
一、计算机数据格式
二、信息交换码
三、位与字节(符)
四、二进制信号
第三节 数据传输方式
一、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
二、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第四节 串行数据通信
一、双工通信
二、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三、串行异步传输参数
第五节 数据通信基本技术
一、时钟
二、编码技术
三、同步技术
四、校验技术
五、交换技术
六、多路复用技术
第六节 当代数据通信的几种主要通信体制
一、PCM(脉冲编码调制)通信体制
二、SONET(Sychronous Optical Network)体制
三、SDH(同步数字序列)体制
第七节 数据通信内部过程
一、常用术语
二、数字通信的内部过程
三、数据通信过程例举
第三章 PC通信硬件
第一节 调制解调器(MODEM)
一、MODEM及其应用
二、MODEM的分类
三、MODEM标准
四、MODEM的特性与选项
五、MODEM的选择
六、MODEM指示灯
第二节 PC通信适配器
一、PC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通信适配器及其工作原理
三、异步通信适配器
四、同步能信适配器
五、多协议适配器
第三节 RS-232标准
一、端口与接口
二、RS-232简介
三、RS-232机械特性(ISO2110)
四、RS-232电气特性(CCITT V.28)
五、RS-232功能特性(CCITT V.24)
六、RS-449接口标准(1977)
第四章 数据通讯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90年代数据通信环境的重大变革
二、网络工程的主要任务
三、WAN、MAN、LAN概念的进一步讨论
四、LAN广域连接的几种主要信道
五、LAN广域连接的主要设备
六、数据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七、通信服务供应商与系统集成商的选择
第二节 数据通信网络系统
一、公共电话网PSTN
二、公共数据网络PDN
三、帧中继——LAN远程连接的最佳信道
四、DDN
五、接入网技术
六、ATM与ISDN
第三节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一、概述
二、ISDN主要功能
三、ISDN的主要特点
四、ISDN系统结构
五、ISDN网络设备例举
六、B-ISDN
七、ISDN国际标准制定机构
八、我国ISDN的发展状况
九、ISDN用户入网的几个关键问题
十、ISDN TA的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双向ITV
一、双向ITV-Two-Way Interactive CATV
二、从CATV至ITV
三、ITV主要技术
四、ITV主要设备
五、双向ITV发展状况
第五节 XDSL数字传输技术
一、概述
二、XDSL的类型
三、XDSL调制技术
四、XDSL系统结构
五、案例分析
第六节 远程访问的接入技术
一、远程访问信道
二、远程访问技术
第五章 网络前沿技术
第一节 综述
一、计算机产业的重大变革
二、应用需求
三、传统以太(10Mbps以太)的主要弊端
四、提高系统带宽的主要技术途径
第二节 高速网
一、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二、高速以太
三、100 VG-AnyLAN
四、Gb Ethernet(千兆以太)
五、全双工以太(Full Duplex Ethernet)
第三节 交换式以太
一、LAN的逻辑定义
二、交换式以太及其工作原理
三、以太交换产品类型
四、Switch的基本类型
五、L-3 Switch包转发过程
六、流控制技术
七、交换机主要特性指标与性能参数
八、应用选择与限制
九、组网方法
十、交换技术综合评述
第四节 按需分配带度的解决方案
一、智能集线器
二、虚拟网络(V-LAN)
第五节 异步传输模式(ATM)
一、ATM——新一代网络技术的代表
二、ATM技术基础
三、ATM网络体系结构
四、ATM其它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ATM网络硬件
六、网络拓扑设计
七、应用前景
第六章 网络互连技术
第一节 连网设备
一、Repeater
二、Bridge
三、Router
四、Gateway
五、共享式Hub(Shared Hub)
六、堆栈式Hub(Stackable Hub)
七、交换式Hub(Switcing Hub)
八、智能式Hub
九、多路复用器(MUX)
十、访问服务器(Access Server)
第二节 TCP/IP-异种机互连工业标准
一、TCP/IP发展概况
二、TCP/IP协议集
三、TCP/IP的主要特点
四、PC TCP/IP
五、IP地址
第三节 异种NOS互连
一、系统目标
二、系统结构
三、系统配置
四、网络互连
附录 UNIX、NETWARE、WINDOWS NT 三大网络系统储存[18]
一、UNIX与Novell NetWare的集成
二、Windows NT和Novell NetWare的集成
三、UNIX、NetWare以及Windows NT 的集成
第七章 企业网络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信息系统发展状况
二、网络平台设计的主要任务
三、网络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企业INS建设的主要困难
第二节 企业网络设计纲要
一、信息需求分析
二、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
三、LAN结构设计
四、主干设计
五、网控中心(NCC)设计
六、广域连接设计
七、应用服务器
八、安全性设计
九、可靠性设计
十、VPN(虚专网)设计
第三节 以太网设计规范
一、以太网国际标准
二、以太网拓扑设计规则
第四节 策略服务的标准及其实现
一、策略服务(Policy Service)的主要内容
二、有关策略服务的标准
三、硬件实现
第五节 INTRANET安全性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安全性设计的主要任务
三、Intranet安全防卫体系
四、信道加密技术
五、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加密技术
六、终端加密与服务器加密
第六节 企业网系统结构设计
一、方案一:以L-2 Switch为核心的设计方案
二、方案二:以L-2 Switch和Rlouter为核心的结构
三、方案三:以L-3 Switch为核心的结构
四、方案四:以L-2 Switch和路由器为核心的结构
五、方案五:以ATM为主干的系统结构
六、方案六:全ATM方案
附录:UNIX、DOS命令对照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