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品
-
黑塞诗选(德)黑塞 著,欧凡 译《黑塞诗选(德汉对照)》作者黑塞诗歌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毫不晦涩难解,是初学者步入德语诗歌殿堂的绝佳阶梯。欧凡的译文亦是语言洗练,意境深远,契合黑塞文风,是诗歌翻译值得推荐的参照。德国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在一篇自传散文中说过:“我从13岁开始就明白这一点,要么当个诗人,否则什么也不想当。”从这本小小的诗集里,读者不难读到作者的许多鲜明性格:真纯、淡泊、爱憎分明、不懈追求,等等。虽然经历无数生活磨难和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心灵创伤,诗人仍然以他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这些诗行里洋溢着普世之爱、山川草木之爱、琴书之爱,以及对古文化和异文化的仰慕。
-
开·闭·开(以)耶胡达·阿米亥 著;黄福海 译“以色列当代文学译丛”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在以色列希伯来文学翻译研究所的资助下翻译出版的大型文学译丛,选收以色列当代最负盛名的10位作家、诗人的代表作品,共10卷。是迄今国内最系统最全面展示以色列当代绚丽多彩的文学创作的珍贵文学丛书。耶胡达·阿米亥是以色列当代最杰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诗人,共出版过23本诗集及其他多种著作,被译成33种语言。《开·闭·开》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诗集,本诗集大量应用希伯来《圣经》,富有浓厚的历史感,而诗人有将现代社会的意象叠加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上,具有反讥色彩。本书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诗集,这本诗集大量引用希伯来《圣经》,富有浓厚的历史感,而诗人又将现代社会的意象叠加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上,形成一种带有民族特色并富有意蕴的对比,具有深刻的反讽色彩。另外,这本诗集的整体结构也深有意味,各个篇目的标题只作为主题的发展动机,并不代表该篇的全部内涵,大多数篇目都由数首无题短诗构成,各短诗之间又互有关联;语占平实如话,但富于机趣,而且结构精巧,既可作单首诗看,更应从整体考察。由是,整本诗集并非零散诗篇的拼凑,而成为一个融洽完美的整体。
-
楚辞汤漳平《诗经》成书三百年后,地处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其作者中最享盛名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西汉时期,人们将屈原及其后的宋玉等人的作品收集成书,这便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楚辞》与《诗经》一起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本书以《楚辞补注》为底本,细致校勘,详尽注释,精心翻译,又据《文选》、《古文苑》补入了底本未收的一些宋玉的赋作,使其成为现今收入屈、宋作品最全的文本。
-
金露梅文国栋在我国的西部高原,青海以它的辽阔、苍莽和美丽令人神往,它的未被开发的荒凉,它的古老传说的神秘,它的多山水多民族的丰富,更是滋养诗人和想象力的圣地。文国栋就是生长于青海这片热土上的一位青年诗人,他从群山环绕的乡村走来,曾从事过教师、记者、秘书至县委书记等职务,但无论走到哪里,十几年来,他始终坚持笔耕不辍,用诗歌倾诉心怀,用诗句记录人生。今天,他用这样一部厚厚的诗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富有才情的山民之子眼中的西部高原以及他独对苍凉时的情感涌动。
-
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英)G.G.拜伦、(英)P.B.雪莱、(英)J.济慈 著;穆旦 译G.G.拜伦(1788-1824)、P.B.雪莱(1792-1822)、J.济慈(1795-1821),三位年轻的精灵,以短暂的生命催开了浪漫主义之花。而英国诗坛的浪漫主义运动是英国诗歌史上继莎士比亚时期之后的又一影响深远的黄金时期,对世界文坛有着举足的影响。王佐良先生说:“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是浪漫主义的创始者,拜伦使浪漫主义的影响遍及全世界,雪莱透过浪漫主义前瞻大同世界,但他们在吸收前人精华和影响后人诗艺上,作用都不及济慈。”本书即精选他们三位的经典作品,采用穆旦先生的译本,并首次配有英文原诗。在诗歌愈见迷离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高规格推出一本诗集?抛开出版者惯常的出版理念和文化诉求不论,单纯从作品本身和作者而言,都非常有卖点。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是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而拜伦、雪莱、济慈更是其中翘楚。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仍是任何一位文学爱好者、尤其是西方文学爱好者、诗歌爱好者的必读。三位诗人的共同点是卓越的文思和早逝的宿命。拜伦36岁,雪莱30岁,济慈26岁。或者说正是因为他们过于凝练的生命,才使诗意爆发得愈加蓬勃。诗人生命的传奇、坎坷无疑会让让读者的爱戴更浓厚、长久。穆旦也是如此。出身于海宁望族,和金庸先生为同族兄弟。11岁开始写诗;17岁入清华大学;20岁参加校护卫队,随校转移昆明,亲历了“世界教育史上艰辛而具有伟大意义的长征”,步行3500里,历时68天;22岁执教西南联大;24岁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几度在生命的边界穿梭;27岁任《新报》主编;31岁赴美留学;33岁毕业,毅然归国要报效祖国;两年的短暂平静后,是长达十余年的迫害,直至生命终结。苦难对于中国人而言,不算特别。特别的是穆旦的坚韧、不息。天堂、地狱般的生活反差没有让他沉沦、弃世,近距离体会过死亡的穆旦对生命的解读和掌控绝非常人可比。虽然二十多岁已经享有桂冠诗人的称号、被诗坛瞩目,但当诗歌创作不得不终止时,穆旦拿起了译诗的笔。在白日身心饱受摧残后,暗夜里他竟然还能从容创作。18年间,穆旦翻译、出版的诗集数量可观,尤其是《唐璜》和《普希金诗选》的完成令人感佩。前者体现的是穆旦的超人毅力,后者则是赤子之心——命运的不公并不能减退穆旦的爱国热情,为了国家的需要,他自学了俄语。钻石总会闪烁。继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诗坛对穆旦的推崇后,沉寂了四十年,八十年代人们再度发现了穆旦。重新发现后的热情更是浓烈。穆旦的诗歌被推崇为“白话以来最值得阅读的”。穆旦的翻译因为是“诗人译诗”,更被推崇为绝对的权威译本。而且,也确实没有其他译者一个人翻译出拜伦、雪莱、济慈,让三位诗人的不同风格在同样的把握下体现鲜明。王小波在谈到穆旦先生译作时曾说“对我来说,他们的作品是比鞭子还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现在的年轻人,记住他们的名字,读他们译的书,是我的责任。”愿以这本精彩的诗选奉献给新一代的年轻人。
-
日本漢诗论稿蔡毅 著本书收入作者关于日本汉诗以及日本汉学的论述十八篇,分为三辑。第一辑为作家作品论,主要从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关联着眼,分别探讨了平安時代至明治時代的日本若干汉诗人及其作品的成败得失。第二辑为典籍论,在评述日本汉籍对《全唐诗》、《全宋诗》补遗作用的同時,兼及日本汉诗对中国的遗流,如赖山阳《日本乐府》的西传始末、俞樾《东瀛诗选》的编纂详情等。第三辑为翻译论,追寻了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王古鲁译本的成书经过及其在中日学术交流史上的意义。
-
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 著,吴岩 译泰戈尔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是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泰戈尔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教育部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定泰戈尔诗为中学生文学名著必读书目。本书的全译本由著名翻译家吴岩根据英文版《泰戈尔诗选》翻译。泰戈尔是世界著名的印度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的诗歌多姿多采,许多诗歌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都很高。本书共收录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11个集子,集中反映了泰戈尔诗作的风格,以及他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
-
夜颂中的革命和宗教(德)诺瓦利斯;林克 等译诗人必须有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心境,使他远离俗务和琐事的想法或癖好,无忧无虑的处境,很多旅行,结识三教九流,大量的观察,闲散,回忆,能言善道,不必只盯住一个对象,不需要太多的激情,而需对一切保持敏感。 完美的生活在天国。尘世是不完美的生活的化身……我们世人所说的死亡,实质上意味着天国生活的绝对生活的出现——因此必须不停地毁灭一切不完美的生活……尘世是精神和自然不完美的结合的领域。 ——诺瓦利斯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尽之业意义重大。这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旨在推进学界对西方思想大传统的深度理解。选题除顾及诸多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尤其注重选择思想大家和笃行纯学的思想史家对经典的解读。本书是“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中的一本。本书主要分诗、断片、文、解读四部分内容。
-
神曲(意)但丁;朱维基 译《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全诗三卷,分别为《地狱》、《炼狱》和《天堂》,每卷三十三篇,加上序共一百篇。诗人描述了他在一三00年复活节前的凌晨,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拦住了去路。正在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青年时期所爱恋的女子俾德丽采之托前来援助。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惩罚罪孽灵魂的地狱,穿越了收容悔过灵魂的炼狱,最后由俾德丽采引导他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问,整篇诗到此戛然而止。但丁在游历地狱和炼狱时,遇到的不少灵魂生前都是历史上或当时的著名人物,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寓意,也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
-
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刘文飞上榜理由:普希金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教育部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普希金诗为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书目。文学大师郭沫若曾评价普希金说:“作为诗人,……他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于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同这些光辉的名字一样,他也不单仅是俄国的大诗人,而是超越过国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