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当代作品
-
翁文灏诗集翁心灏 著;翁心钧 等整理进入60年代,国家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与民休息,政协视察工作也减至最低限度。与此同时国内政治空气空前宽松,神仙会盛行,作者年事渐高,外出活动减少,写诗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多次参加政协或民革举办的诗会活动。1961年初作者写有“读诗随记”,1962年开始将所作诗记录在专门的簿子上,并名之为“碎锦集”。诗的体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以七律为主,现在则五言、七言、律诗、绝句、古风均有。1964年往大连避暑时还开始学习填词。诗的内容也丰富多采,有外出视察和休养的见闻,有吟古的作品,有怀念故人和亲友,更有不少是追记自己过去的经历等等。可以说从1961年开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前的五年间是他写诗的丰收季节,尽管有两本诗目前已失散,留顾虑下的仍在千首以上。
-
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周而复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共四部,约五万数千行,歌颂世纪伟人周恩来光辉一生,丰功伟绩,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这部巨著视野广阔,结构宏大,史料翔实,再现中国纷纭复杂的矛盾和国际变幻风云,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叶挺、陈毅等高层人物形象。一幅幅历史画卷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叙事与抒怀融为一体,音韵铿锵,构成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史诗。
-
启功赘语启功撰《启功赘语》包括心痛、挽香港刘君均量、恋榻等内容。拙作如俗谚所谓“合辙押韵”之语,曾灾梨枣者,初曰《韵语》,继曰《絮语》。今又涂抹盈册,题名颇费踌躇。转念今年马齿,已周八十又六,介然之身,如疣徒赘。即就所语观之,德功俱无,言从何立,拉杂一册,且待摧烧,取俪前编,颜曰《赘语》。读者垂爱,惠我钳锤,疣赘余身,头面顶澧矣!
-
中国科学文艺大系宗介华主编;郭日方,方竟成选编科学诗是诗的一个品种,是诗苑里散发着时代气息的一朵奇葩。追溯悠悠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自从有了诗歌,也便有了科学诗。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今天无以计数的科学诗篇,诗与科学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携手前行,共同创造着人类灿烂的文明。诗歌表现世界,科学认识世界。科学求真。也蕴含着美;诗歌唯美,也包含着真。诗歌和科学都需要创新和灵感。可以说,它们息息相通,情投意合。科学与诗的结合便成为历史的必然。在科学突飞猛进的今天,那琳琅满目的科学知识,丰富多彩的科学创造,奥妙无穷的自然现象,妙趣横生的科学实验,无不为诗人所感知,无不为诗人所讴歌,科学诗便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科学诗发展到今天,已衍生出许多品种,诸如科学抒情诗,科学哲理诗,科学童话诗,科学幻想诗,科学儿童诗,科学寓言诗,科学散文诗,科学叙事诗,科学常识诗,科学朗颂诗以及科学民歌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科学诗的长廊,以它特有的风采和魅力,倍加引人瞩目,受到青睐。
-
近百年诗钞毛大风,王斯琴编注暂缺简介...
-
先秦两汉诗经研究论稿袁长江著本书收录了论文十三篇,研究了有关先秦两汉的诗经学问题,包括风、雅、颂的由来及衍变,赋诗断章的意义,孔子、孟子、荀子对《诗经》的评论等内容。
-
唐宋词选注吴彬,冯统一撰《唐宋词选注》原为《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唐宋词卷》,一九九四年初版。全套《文库》(凡八种)曾于一九九六年获得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颇为读者关注。其中《唐诗卷》和《唐宋词卷》,由于读者面最宽,本身选注亦佳,须一再重印。因此,决定将此二种单独印行。改版后书名分别更换为《唐诗选注》(已于一九九九年一月出版)和《唐宋词选注》。需要说明,这次再版只是改正了个别错字,版式略有改动,除此,内容上未作任何增删。所以,本社敬告读者:已购置《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唐宋词卷》者,不必再买本书。
-
中国诗学精神刘士林著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主要详细内容包括上篇 节奏本体的多视角透视、关于节奏概念的研究:节奏的思考、节奏概念、节奏的研究方法及其内在结构;中篇中国诗行结构及其韵律世界、汉语诗律节奏的两个来源:文气说与声律说、散文的诗性倾向:中国诗性智慧的异态流程、中国诗行稳定结构的基本形式、中国诗行的形态;下篇节奏与时间体验、中国人的农业性时空观与诗行世界、节奏的形式与诗行节奏的本质、诗行里的时间体、附:节奏论——生理能转化为心理能的探索。
-
洛夫精品洛夫著现代诗人在成熟之前,必然要经历长期而艰辛的探索和学习阶段,古典诗则是探索和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古典诗中,究竟什么是值得我们传承的呢?根据我个人多年的追求和实验,下列几点也许可以提供参考: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大体说来,中国古典诗中多半具有浓厚的道家自然主义色彩,故田园诗形成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即便是抒情或言志,也都透过由自然景物所组成的意象来表现。古代诗人大多做过官,罢官后又都归隐自然。他们的诗都能呈现一种澹泊与恬静的境界。这显然是他们在诗中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论诗人或读者,感受到这种和谐之后,心灵便有了皈依,生命便有了安顿,进而对人生也有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悟,因而得以化解生之悲苦。但近代社会由于机械文明的发达,人口密度增加,人际关系复杂,加以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人与人固然冷漠无情,人与自然更是日趋疏离,因而现代人便陷于一种矛盾,焦虑,迷惘的困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的好处,就是使读者能在自然亲和力的感染下,发现自我的存在。现代诗虽反映了现代人的苦闷和危机,却找不到化解之道。如果现代诗人能从古典诗中找回我们那些失落的东西,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现代诗便会具有哲学的深刻。二、诗的意象化:中国的诗歌在形式上由四言到五七言绝律,在技巧上由浅白而深致,由直达而折射,由写实而象征,这都是文学演进的必然趋势,最显著的则是由平铺直叙的描写,进化到意象的呈现。所谓意象化,就是诗人把情感深刻地渗入事物之中,再透过鲜活而具体的景象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是情与景的融合,故它是综合的,想象的,感性的,意在言外的,其审美效果就在“言近旨远”。换言之,就是以最精简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而深刻的含意。杜甫精于七律,他的七律都是极其精致的意象化的诗。我认为杜甫之所以能传诵千古,主要靠他经营意象的才识和功力。李商隐师承杜甫,也学到了把感情意象化的本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之妙就在于使激情化为冷隽的意象,使情感有了深度。现代诗虽尚未达到普遍圆熟的程度,但语言的意象化却是一项明显的成就。不可否认,一开始现代诗人是从西方现代主义学到了熔铸意象的方法,却暗含古人经营意象的各种技巧,只是在完整性和准确性上还不如律诗,有待诗人进一步的探究。三、诗的超现实性:诗中最讲究“虚”与“实”的处理,有时“虚”的部分更是诗人想象力飞翔驰骋之处,这就是诗的超现实性。古人强调超以象外,得其圜中,诗的艺术效果就在于抽象与具象的适当调配。诗太落实,便成了散文,庸俗无趣,太空灵又显得虚幻飘渺,流于晦涩;好诗都能在这两者之间取得恰到妙处的平衡。
-
唐女郎鱼玄机诗集(唐)鱼玄机著本书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威尔杜兰特撰写的哲学史,它对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些半传奇式的人物,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经院哲学家以及认识论学者,都没有展开充分的讨论。?果使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斯宾诺、伏尔泰、康德、叔本华、斯宾塞、尼?等哲学史上的主要人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