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2006中国文史精华年选
作者:向继东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2-01
ISBN:9787536049208
定价:¥2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周氏兄弟的里与外》、《人生败笔:学者章士钊从政困局》、《1鲁迅为何不去苏联》、《1949:旧政权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乔冠华与胡风:同饮一杯绝望的苦酒》、《“文革”的准备阶段当始于1963 年》、《克格勃首脑叶若夫之死》、《中国铁路:与世界艰难接轨(1863—1949)》等50余篇2006年度中国文史佳作。本书精选了50余篇2006年度中国文史佳作,有口述实录,有亲历往事,有知识分子心史等等。历史就是一面多棱镜,或是一座重峦叠嶂的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要识得其真面貌,惟有远近高低看。本书是一些历史的碎片,为20世纪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的文本。
作者简介
向继东,资深编辑,湖南溆浦人,生于20世纪50年代。编辑文字,也写些文字。有文章见诸《读书》、《随笔》、《书屋》、《博览群书》、《社会科学论坛》、《炎黄春秋》等。著有《生活没有旁观者》、《思想的风景》。主编有“往事书系”、“回望文丛”、“采象文丛”、《2005中国文史精华年选》等多种。曾任《随笔》特邀副主编,现供职某省报。
目录
向继东◇序
孙郁◇周氏兄弟的里与外
尤小立◇人生败笔:学者章士钊从政困局
吴立昌◇1930年前后之《新月》
刘兴雨◇鲁迅为何不去苏联
智效民◇胡适苏俄情结的变迁
邵建◇“善后会议”中的胡适
张仁善◇1949:旧政权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
谢泳◇从范文澜的一封信说起
徐鲁◇徐迟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张建安◇赵丹最后的日子
钱理群◇王瑶怎样当北大教授
魏邦良◇乔冠华与胡风:同饮一杯绝望的苦酒
李新宇◇寻找刘明樾
冯锡刚◇郭沫若与章士钊
狄马◇纪念巴金的什么
晓风◇一个“反革命钦犯”女儿的遭遇
王培元◇孟超:“悲歌一曲李慧娘”
彭燕郊◇我所经历的20世纪
徐庆全◇姚雪垠对臧克家诗作《忆向阳》何以前恭后倨
蔡瑛◇汪曾祺的“滑铁卢”
陈四益◇像教的消息
袁伟时◇中国铁路:与世界艰难接轨(1863—1949)
胡文辉◇古典今情中的施琅
傅国涌◇1906年:慈禧垂帘时代的宪政萌芽
王重旭◇慈禧是怎样挪用海军经费的“
向继东◇李鸿章这个人
汤伏祥◇莫理循眼中的袁世凯
魏得胜◇掉进酱缸里的古德诺
林冠珍◇不该忘记伍连德
梁漱溟◇我所了解的蒋介石
杨天石◇蒋介石的另一面
余世存◇男儿事业有戴笠
孙玉祥◇为什么吓唬我们
沈延生◇重新认识“旧社会”
于光远◇我所知道的江青
李杨◇张中府:中共黄埔第一人
李冰封◇“文革”的准备阶段当始于1963年
于光远◇毛泽东总结一生的谈话
金凤◇王洪文、王效禹采访追记
何蜀◇“文革”中的“语录仗”
罗银胜◇头发上的文化革命
朱鸿召◇长征,前所未闻的另一面
葛渭康◇从“大跃进”到大饥饿
史义军◇实事求是咋就这么难
邵燕祥◇希特勒的伎俩
郑异凡◇中苏论战中的“反面材料”
述叟◇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命运
朱正◇听局中人谈幕内事
闻一◇克格勃首脑叶若夫之死
葛剑雄◇真正的归宿
郑溢涛◇“戏国”的悲哀
孙郁◇周氏兄弟的里与外
尤小立◇人生败笔:学者章士钊从政困局
吴立昌◇1930年前后之《新月》
刘兴雨◇鲁迅为何不去苏联
智效民◇胡适苏俄情结的变迁
邵建◇“善后会议”中的胡适
张仁善◇1949:旧政权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
谢泳◇从范文澜的一封信说起
徐鲁◇徐迟先生逝世十周年祭
张建安◇赵丹最后的日子
钱理群◇王瑶怎样当北大教授
魏邦良◇乔冠华与胡风:同饮一杯绝望的苦酒
李新宇◇寻找刘明樾
冯锡刚◇郭沫若与章士钊
狄马◇纪念巴金的什么
晓风◇一个“反革命钦犯”女儿的遭遇
王培元◇孟超:“悲歌一曲李慧娘”
彭燕郊◇我所经历的20世纪
徐庆全◇姚雪垠对臧克家诗作《忆向阳》何以前恭后倨
蔡瑛◇汪曾祺的“滑铁卢”
陈四益◇像教的消息
袁伟时◇中国铁路:与世界艰难接轨(1863—1949)
胡文辉◇古典今情中的施琅
傅国涌◇1906年:慈禧垂帘时代的宪政萌芽
王重旭◇慈禧是怎样挪用海军经费的“
向继东◇李鸿章这个人
汤伏祥◇莫理循眼中的袁世凯
魏得胜◇掉进酱缸里的古德诺
林冠珍◇不该忘记伍连德
梁漱溟◇我所了解的蒋介石
杨天石◇蒋介石的另一面
余世存◇男儿事业有戴笠
孙玉祥◇为什么吓唬我们
沈延生◇重新认识“旧社会”
于光远◇我所知道的江青
李杨◇张中府:中共黄埔第一人
李冰封◇“文革”的准备阶段当始于1963年
于光远◇毛泽东总结一生的谈话
金凤◇王洪文、王效禹采访追记
何蜀◇“文革”中的“语录仗”
罗银胜◇头发上的文化革命
朱鸿召◇长征,前所未闻的另一面
葛渭康◇从“大跃进”到大饥饿
史义军◇实事求是咋就这么难
邵燕祥◇希特勒的伎俩
郑异凡◇中苏论战中的“反面材料”
述叟◇赫鲁晓夫回忆录的命运
朱正◇听局中人谈幕内事
闻一◇克格勃首脑叶若夫之死
葛剑雄◇真正的归宿
郑溢涛◇“戏国”的悲哀
猜您喜欢